丽蛱蝶
昆虫纲鳞翅目动物
丽蝶(食虫类:Parthenos syvia):中等大小。蝶翅背景色为橄榄绿,前翅中部有一排透明的“窗口”,后翅花纹象百褶裙。
主要是生活在林区的凤蝶总科物种。它们飞翔时的翅膀拍打的很快,当水平及以下水平略倾斜几度之间仍振荡。这样可以利用气流滑动。生活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分布于西南边睡的亚热带地区。是蝴蝶收藏的高档蝶种。
形态特征
丽蛱蝶体型中等大小。前翅长40毫米,翅面灰绿色,自翅基部向外有纵行斜带,前线下方至中室内侧呈棕黑色,内有3个不规则的淡黄色斑,中室以外至外线间有白色宽带,棕褐色的翅脉极为明显,外线至外缘间棕黄色,内有黑色横纹,外缘镶有黑白相间的缘毛;后翅基部粉绿色,中线由黑色斑点组成,外线呈放射性纵纹及三角形黑斑,外嵌淡黄色边,外缘黑白相间,构成极为美丽的图案,双翅半垂半拢时尤为美观。
卵:近球形,直径 1.36-1.41毫米,高 1. 33- 1. 38毫米,表面布满网格状脊纹和凹陷,密生浅细毛。初产时浅黄色,随着胚胎发育渐变至黑褐色。
美国白灯蛾:5龄。1龄头壳棕黑色,体表黄绿色,背侧和侧面有成列的毛瘤,其上着生白色体毛。 2龄幼虫体毛消失,为端部分枝的黑褐色棘刺取代,茎刺端部白色,尤以中后胸棘刺最为发达。体表黄褐色,背中线、背侧线和气门上线黑色。3- 4 龄期除了虫体增长和棘刺更为发达外,其余体表特征与 2龄相似。沿足基线和气门下线各着生1列不分枝的白色小刺突。 5龄幼虫头壳棕黄色,密布黑色刺突。胸腹部体表变为栗色,棘刺极为发达,背中线黑色、细长。沿背侧线和气门上线各有 1宽阔的黑色条带,自前胸直达臀节。气门腔口黑色,周围白色。
蛹:悬蛹,梭形,体长 26- 30毫米。头部浅二分叉,蛹体绿色或黑褐色,背中线隆起呈弧形,中部背侧凸出呈棱线。
成虫:大型,前翅长约 45- 50毫米,越冬个体较夏季世代小。雌雄同型,翅正面橄榄绿色,前翅有黑色外缘带和亚缘带,中域有大型白斑1列。后翅外缘波状,外缘带黑色,亚缘有1列三角形黑色斑。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热带雨林,通常位于河流附近,平均海拔约为300米。多在低海拔平原地区的沟谷林缘附近活动。
生活习性
在中国云南景洪市大渡岗乡关坪村,成虫见于海拔1200米以下的山林地带,常在林内空地或林缘活动,取食腐烂水果和树液。喜在高2米以下的低矮灌丛上栖息,但很少停息在地面。飞行急速,与环蛱蝶类Neptisspp. 的飞行姿势有些相似。
该物种飞行迅速,漂浮高翔,极难捕捉。喜食腐果和树汁。1年发生6代,以滞育成虫越冬,成虫以腐烂水果和树液为补充营养,卵散产,美国白灯蛾5龄,分散栖息,有假死习性;为全变态昆虫,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凤蝶总科成虫寿命一般在两周左右,交尾后雄蝶几天内就死亡,雌蝶接近产完卵时随之死去,未经交尾的雄蝶和雌蝶寿命稍长。
生长繁殖
野外成虫出现于3-10月间,高峰期在 5月中旬至 6月上旬。实验种群年发生 6代,以滞育成虫越冬。第 2代卵期3-4天,幼虫期11-14天,蛹期 8-10天,完成一个世代需25-32天。估计在自然状态下的世代数也应为6代左右。
在实验产卵园内,雌蝶将卵单粒分散产于寄主嫩叶的正面与反面、卷须以及靠近寄主枝叶的其他物体上面。
美国白灯蛾习性:1- 2 龄幼虫常栖息在叶尖背面取食叶肉,留下上表皮。有时也将叶片咬穿或在叶边缘吃出V形缺刻。3龄幼虫仍停留在叶背面栖息,但可取食叶片所有部分,仅余下中脉。4-5龄幼虫栖息在叶片正面,常转移到相邻的成熟叶片取食。各龄幼虫均有假死习性,稍受惊扰即掉落地面。老熟幼虫在寄主叶片下化蛹。幼虫只能在长叶西番莲上完成个体发育。在三开瓢上不取食,或仅少量取食后发育不良而死亡。
分布范围
该物种生活在西高止山(印度西部山脉、孟加拉国阿萨姆邦、缅甸、斯里兰卡和东南亚(马来亚、菲律宾新几内亚岛)。
亚种分化
寄主植物
• 西番莲科:长叶西番莲、异叶莲
• 滇南蒴莲
• 葫芦科茅瓜属中的部分种类
• 葫芦科栝楼属的部分植物。
主要价值
丽蛱蝶是工艺、生态观赏和喜庆放飞三用的优良蝶种。
参考资料
边陲之宝 - 云南丽蛱蝶.中国科普博览.2017-07-08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栖息环境
生活习性
生长繁殖
分布范围
亚种分化
寄主植物
主要价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