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钦昂
清光绪年间福建乡试提调
孙钦昂,字子定,号师竹,清代河南荥阳人,清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孙树之长子,有弟孙钦晃、子孙综源。1849年(爱新觉罗·旻宁己酉)考中拔贡,1855年(咸丰乙卯)顺天乡试中举人,1856年(丙辰)成进士,被钦点庶吉士,未散馆,授职编修。回家孝母,在家倡办乡团,维持家乡治安,因此功加五品衔,赏戴蓝。1864年(甲子)简放广西学政,1874年(甲戌)任翰林院教习庶吉士,协办院事。1875年(光绪乙亥)任武英殿协修、修,国史馆协修、纂修,功臣馆提调,实录馆提调,京察一等引见。1879年(已卯)任福建省乡试提调。实录馆全书告成,赏换花翎,钦加二品衔,简放福建兴泉永道,署理福建督粮道,驻在厦门市。1885年(乙酉)告病回籍,著有《映雪斋集》四卷。
主要事迹
孙钦昂神道碑记载了他参加中法战争以及当时怎样补给台湾的事迹,“马江之役,敌人深入,我北洋水师环敌而泊,炮皆内向。公知之,急白於大府,请速以船向敌,大府以战否未定迂之。未几,敌人先发,我军失利。人皆服公之先见。台军被困,饷道不通,主帅以蜡书求救。公遣武弁乘小舟携商券数万金由鹿耳门暗渡以济,台帅德之,密以材堪大用荐。”(清·曾培祺《皇清授资政大夫二品衔福建兴泉永道师竹孙公神道碑铭》)马江海战的历史背景是:中国福建水师军舰处于马江上游,法国军舰处于下游。因为当时的军舰主力大炮主要是安装在舰首,而抛锚也是在船首位置,而船身随潮水涨落而改变方向,以船首为中心,船尾围绕船首旋转。涨潮时,船头指向下游,此时中方军舰主力大炮指向法国军舰舰尾,而舰尾是没有主力大炮的,因此中方占据绝对优势;落潮时船头指向上游,福建水师位于法舰的前方,也就是说法国舰首主力大炮对福建水师舰尾,这样一来,一旦法国开炮,福建水师无法进行有力的回击,法国占据绝对优势。可见当时孙钦昂的卓略远识。
名望声誉
厦门民国《厦门市志》卷三十《良吏传》专门有一篇孙钦昂的介绍:孙钦昂,字子定,号师竹,河南荥阳人。由词林出为广西提督学政,后授兴泉水兵备道,有善政。厦故有玉屏、紫阳、禾山书院,院生如在外应考,孙筹备经费,在院局试诸生,若棘闱然。评定得超等者,增给膏火。壬午,决科,取林藜光为首选,林果于是科乡捷。厦多讼棍,为人包讼,颠倒黑白,缠讼不休。孙虑民隐难灼,以绅董耳目较近,设同善局,令绅董调停民讼,讼端以息。厦有七池八河,夜间民常溺死,孙命匠修筑栏杆,使无溺患,行人便之。厦尝有饿,连日不殓。孙设恤无告堂,施棺以葬之。贫儿常遭痘殇,设局种牛痘,自是少天花之患。厦民迷信青鸟家言,选择吉地,为子孙造福,骸罐暴露漫山,孙见而怜之,令有嗣者各自安葬,无嗣者设义冢以埋之。壬午,厦遭飓风,居民损伤无数,孙设法救济。其感人者深,及将离厦,海面爆竹暄天,终日不解,近今罕见。
孙钦昂因长门有一兄长,故其家族称其为二台爷。少随父禹城市任内读书,一目数行。爱新觉罗·旻宁己酉(1849年)考中拔贡,朝考一等,以七品户部小京官用,任户部陕西司行走,升额外主事咸丰乙卯(1855年)顺天乡试中举人,丙辰(1856年)成进士,钦点庶吉士,已未散馆,授职编修。回家孝母,在家倡办乡团,维持家乡治安,以此功加五品衔,赏戴蓝翎。甲子(1864年)简放广西学政,当时粤匪初平,伏莽未净,又有瘟疫流行,钦昂毅然前往,很得人心。到任时崇重节孝,奏请由学臣办理,此建议皇帝采纳。甲戍(1874年)任翰林院教习庶吉士,协办院事。又任奏办院事本衙门撰文。光绪乙亥(1875年)任武英殿协修、纂修,国史馆协修、纂修,功臣馆提调,实录馆提调,京察一等引见。已卯(1879年)任福建省乡试提调。实录馆全书告成,赏换花翎,钦加二品衔,简放福建兴泉永道,署理福建督粮道,驻在厦门市,当时外国人多,与本地人多次械斗,交涉棘手,钦昂示之以信,将之以敏,处之以公,不顾危险前去诚心劝解,夷夏皆服。甲申(1844年)法国人兵逼马江,进行挑衅,钦昂曰:“敌心测,不以惩创,不足以摄其心而寒其胆”。但清廷意在求和,守臣不听钦昂劝告,将兵舰撤回,造成马江失守。在福建,钦昂创立同善局,接待百姓申诉,很得人心。厦门四面环海,土地很少,众多贫民买不起墓地不能埋人,钦昂捐钱置义田若干亩,使贫民及时入葬。乙酉(1885年)告病回籍,民众罢市送行,感激泪下。因其业绩,诰授中宪大夫,晋封资政大夫。告老还乡后教授文法,将满腹经纶传授于人,著有《映雪斋集》四卷。咸丰十年(1860年)倡修皇古寨,以保地方平安,同治十年(1871年)六月二十三日夜大雨,索河暴涨,荥阳市东城东门被冲没。十一年(1872年)知县王锡楷、翰林孙钦昂筑砖城,并建月城,榜曰迎晖。并为皇古寨、须水寨写记。曾倡导改革陋习,治丧不用鼓乐,本家传统至今未变。其妻张姓聪颖贤惠,精通琴棋书画,15岁随母避难到京师,跟姑母生活,23岁归孙门时,前氏留有两个孩子,一在孩提,一在襁褓,张氏精心抚养,如同亲生,其姑母有病,割臂肉入药。钦昂服官京内外,垂四十年,张氏相夫教子,各尽其道。自己生活俭朴,周济别人,从不吝啬。钦昂卒年七十二岁,墓为孙太史墓,葬于孙庄村(灵椿冈)东北老坟内。
《续荥阳县志》也有关于孙钦昂和他家族其他成员的记载:孙钦昂……丙辰成进士,钦点庶吉士……未几告归,士民攀留罢市,有泣下者。孙钦昂墓志铭记载其“解任时,攀留罢五都之市,饯送极百里之遥,贫民尤多泣下者。君亦泣曰‘我有何好处,错爱若此?’,挥之不去。上盖、衣镜、旗牌数十事,却之不可。非感之深而德之厚,能如是乎?”(清·麟书《皇清诰授资政大夫花翎二品衔福建兴泉永道师竹孙君墓志铭》)这意思是:听说孙翰林要告老还乡,乡亲不舍,又是罢市,又是哭泣,孙翰林本人却认为在当地做了这么多“为人民服务”的好事不足以张扬。
家族传统
孙钦昂之父孙树之,字干甫,号果堂,灵椿冈十七世人。其父孙笃精通经史,应试时学使怀疑文章非己作,就询问之,笃秉性耿直,一怒之下,不复试,以授徒终。父早逝,树之少孤,对母至孝,母在家纺织,兄均勤于耕田、卖豆腐维持生计,勉强供树之就学。常以豆腐渣充饥。一天,树之自私塾回家,母拿一糠饼说:“家中仅剩这一糠饼,娘不舍得吃,留给你”。树之感激泪下,更加勤奋读书,学益大进,十九岁考中博士弟子员,又七年,爱新觉罗·旻宁乙酉(1825年)考取拔贡,朝考后分发山东省,初摄邹城市,继署蒙阴县,后任禹城市知县。到任后,了解民情,知禹城民之困苦、吏役困苦、差徭困苦。当时运输困难,水运后又车运,负责运输的官吏,因缘为奸,欺压敲诈百姓。不行贿就逼得你走投无路,车损牛伤方才罢休。树之说:“民受祸,实官为祸也”。即严加惩治。并捐钱改派役为雇役而去其弊端。又为修学宫、励书院捐钱一千缗。初到禹城时,见很多贫民家摆放装了死人的棺材不埋,问其原因,才知该县原规定:凡死人安葬,须向官府纳税,百姓不堪重负,怨声载道,苦不堪言。树之出身贫寒,深知民间疾苦,即上书废此规定,死者得以安葬,得万民称颂。后调菏泽市禹城市百姓为了表示感激之情,制“万民伞”、“万民衣”送给孙知县。到菏泽后,调查得知官差胡作非为,欺压百姓。知祸不在吏,而在豪右,不在盗,而在役。即从严为治,杀了罪大恶极的蠹役,为民除害。悬重赏打击犯罪,平定治安。改革陋习以惠商。治理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正当民生好转时,又遇蝗灾,即率领民众捕捉。此时,野地忽然竞出青蛙,将蝗虫吞吃,民以孙知县为神,神灵相助。任满复回禹城县,民不能留,为感恩戴德,制“万民匾”,上书“同仰慈仁”四个大字,不顾路途遥远,送到灵椿冈,挂在孙家的门楼里,一口水也不喝即返回。此匾长约两米,高约一米,蓝底金字,金碧辉煌。就是下边支撑的大钉子,前面也有一仙桃形装饰品,颇为讲究。复回禹城市后,某制军经过禹城驿,其家丁施暴于馆人,树之缚而责之,后自找制军请罪,制军反改容称谢,说家丁狐假虎威,代责之固我当谢,孙知县刚直不阿实在可敬。其后由抚军钟云亭将军特别推荐,让他到福建省任节督使,因孝母回乡,不复出。经常教育其子曰:“州县官易为民造福,州县官尤易为民作祸,汝曹幸不为此,如为此当以吾两言自省,君本书生不习吏事,而所至必访士之端正者,就而问民之疾苦无。严保甲,勤判案,谓保甲严则户无敢匿,判案勤则吏不能欺”。此言至今仍为经典铭言。树之在官约二十年,因在禹城市为官清廉,造福百姓,留下美名,传为佳话,享誉四方,所以人称孙禹城。回乡后,以余力建宗祠、置祭田、修族谱。写有《孙氏宗祠记》,孙庄孙氏辈数二十字:“钦源秉熙耀铭治保骏传钟汝麟凤报锡鸿荣兆埏”乃树之所定。设义塾,办起了孙庄第一所小学,亲笔书写“蒙养学堂”匾额挂于校门之上,对本村文化惠及后代奠定了基础,孙庄男人都识字,传为佳话。通济渠决堤,捐钱四千缗,以助救灾。因其绩,皇帝赏加知州衔,敕授文林郎,例授奉直大夫。爱新觉罗·旻宁丁未(1847年)闹灾荒,出粮千,以活村人。咸丰年间,社会治安混乱,督工重修须水寨,又出面整顿洞阳书院,惠及后人。手订坚壁清野章程,以保本地平安,又奉旨赏加运同衔,例授朝议大夫。一直到老,手不释卷,日有所为,夜必著书。著有《留耕堂集》四卷。因其言传身教,教子有方,长子钦昂、季子钦晃功名卓著,其子孙三人中进士,皇帝加封资政大夫(文官二品)。钦批拨银在孙庄东地建大碑楼,碑座赑屃,碑顶雕龙,谓“龙首龟”,规格之高,工艺之精,令人叹为观止。碑上有光绪帝撰文、翁同龢书写的碑文,还有曾国藩徐世昌毛昶熙杨佩璋、赵东偕、李鹤年等名人、官吏书写的碑文,为其家族树碑立传。成为孙庄以人才出名,彰显尊贵的重要标志。树之卒年七十一岁,墓为孙禹城墓,葬于孙庄村(灵椿冈)东北老坟内。
孙钦昂之弟孙钦晃,字子实,号友梅,树之季子,史称四台爷。性警敏,卓不群。同治壬戌(1862年)本省乡试中举人,援例官大理寺寺丞。戊辰(1868年)成进士,授刑部主事,研究制订法律,充律例馆提调,受大司寇薛允升赏识,升员外郎,提拔为郎中。历任刑部浙江司主事、福建司员外郎、山东司郎中、奉天司主稿、陕西司主稿、秋审处坐办,京察一等加一级引见,记名以道府用。庚寅(1890年)钦派通州坐粮厅监督。八月简授广西庆远府知府。因捐助顺直账务奉旨赏戴花翎,加三品衔。调署桂林府知府,以道员用,期满回庆远本任。当地土司向其行贿千里马,严拒之,并教育其子曰:“土司世袭贪婪,所畏者郡守耳,一授其贿,何以表率群吏乎?”。宜山有一学生,成绩优秀,院考将临,当地考生诬告其冒籍,钦晃为白其冤,使其得以考中。调补桂林市首郡时,盗贼猖,经查官吏隐瞒不报,遂严惩之,此风乃至,百姓得以平安。巡抚张联桂保荐钦晃曰:“刚明果断,守正不阿”。戊戌(1898年)大计之年,因其业绩优异,被首先推荐,辛丑(1901年)任右江兵备道,壬寅(1902年)回桂林本任。癸卯(1903年)因病告老还乡。当地百姓为感恩戴德,为其树碑立传。诰授通议大夫,晋封资政大夫。在桂林时,家乡荒旱,兑二千金籴粟赈济村民,回乡时仍孜孜不倦。其妻沈氏心底善良,乐善好施,周济贫困,施衣舍食,每年放赈,使穷人能过一个好年。在村西北建观音堂,并置香火地数亩。须水镇有一哑巴儿无依无靠,沈氏寒暑给衣。听说沈氏去世,哑儿在关帝庙内伤心哭泣。沈氏生平喜读书,工楷法,手写《弟子规》、《男女小儿语》等书,分给乡邻乡亲,使教子女。钦晃甲辰(1904年)病重,教其子曰:“吾历官中外,垂三十年,惟期上不负国,下不负民,家计之有无,非所关也,汝曹宜做好人,无贻门第羞”。说完即逝,卒年六十九岁。墓为孙进士墓,葬于孙庄村(灵椿冈)东北老坟内。
孙钦昂之弟孙钦昱(孙钦昂之三弟),字子宓,号友松,树之三子,议叙武职,性慷慨,主持正义,在乡亲中威望很高。咸丰五年(1855年)荥阳二十里铺土豪王景仁以乡团倡乱,横行乡里,凶暴残忍,勒索百姓,轻者倒悬鞭打,重则拆毁房屋。钦昱带领乡民直抵其家,声讨其罪,歼其首恶。土匪来时,又联络各寨,共谋防御。贼来时,率众杀败土匪,保护百姓平安。因其绩,举蓝翎都司,改补东河通判,卒年四十四岁。
孙钦昂之子孙综源,字博臣,号象庵。俗称少翰林。钦昂三子。性聪敏,幼随父广西学政任内,凡诗赋之词,一看即会。十七岁回乡应童子试,成绩第一名。又随父福建兴泉永道内,得名师指授,学益进。光绪乙酉(1885年)考取拔贡,同年又考中举人,丙戌(1886年)联捷成进士,入翰林。乙丑(1889年)散馆,授职编修,在家守孝,任汴源书院主讲,士林皆服其学识。而后,进京供职,历任国史馆协修、纂修。庚子(1900年)曾随銮西京。庚子、辛丑(1900、1901年)科乡试同考官。甲辰(1904年)改任知府,分发直隶(现河北省)。曾任大学堂总纂,学校司帮办。当时大学堂教材皆其手订。可见其学问精深。重修荥阳学宫,曾为文碑庙写记。丁未(1907年)委署遵化市直隶知州,未赴任去逝。卒年五十四岁。墓为孙太史墓,葬于孙庄村(灵椿冈)东北老坟内。
文物被拆
2013年5月5日,民间文物保护志愿者发新浪微博:“十万火急!‘一门三进士,父子双翰林’孙钦昂、孙综源故居岌岌可危,厢房已经拆除,主屋随时被拆。我今天是在钩机轰隆隆的声音中穿过废墟来到现场。强烈呼吁拆迁前必须进行文物普查,保护好为数不多的古建筑!   ”
2013年5月8日凌晨,郑州市孙庄仅存的两座清代民居,一座倒在了挖掘机的“巨手”下,另一座被大火烧成了灰烬。郑州西流湖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称,拆迁工作都是依法进行的。拆迁之前,指挥部已与所有房主签了赔偿协议。对于拆迁指挥部捆绑了孙宝珠、抢走其手机的说法,该工作人员否认了,称拆迁指挥部不可能这么干。古宅拆迁还在进行 郑州市文物局表示想保护却无能为力。
家族墓
清代翰林孙钦昂家族墓位于中原区西流湖办事处孙庄村东北,南距建设西路约300米,西距规划中的长春路约300米。地理坐标东经113°32′16.30″,北纬34°45′57.56″。
该墓地于清代爱新觉罗·颙琰年间肇建,历爱新觉罗·旻宁咸丰同治光绪宣统诸朝,墓地坐东朝西,其家族成员由东向西依世次埋葬。现存面积约8000平方米,归集体所有,现由孙庄村孙氏文化研究会及孙氏族人共同管理。该墓地入葬人员约百余人,其中较为重要的有山东禹城市知县孙树之、福建兴泉永道二品衔孙钦昂、广西桂林府知府孙钦晃以及翰林院编修孙综源等50余位进士举人、拔贡、贡生、生、监生、诰命墓。
该墓地坐东朝西,其家族成员由东向西依世次埋葬,大致可分为五排。地表原有古柏百余株,四季常青,庄严肃穆,另有神道碑多通、石供器数套,神道碑文不乏当时显宦名儒撰文书丹,其中有据可考者有孙树之神道碑系曾国藩撰文并书丹;孙钦昂神道碑系曾培祺撰文;地下文物有多盒墓志,其中有据可考者有四盒,孙笃墓志系晚晴郑州市名儒张调元撰文,张斗南书丹;孙树之墓志系曾国藩撰文、翁同龢书丹;孙钦昂墓志系爱新觉罗·麟书撰文、翁同龢书丹;孙钦晃墓志系翁同龢书丹。惜上述地上文物于二十世纪末被损毁,目前地表存有牌坊构件及部分碑刻,但地下文物保存完好。
全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列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同时是本人的祖墓,该墓群入葬人员百余人,不乏清官廉吏,地方史乘、台湾海峡两岸文献多有记载。
然而,2015年11月9日深夜被开发商等不法分子用机械破坏,10日各大新闻媒体进行报道,但未能阻挡丑恶的罪行,10日夜开发商再次对墓葬进行破坏,现场大型钩机10多辆,准备将翰林墓地破坏尽,其丑恶的罪行人神共愤。台湾民意代表孙大千先生委托家人回大陆省亲并祭扫祖墓,当时各级政府要求保护。如今却被城市改造破坏。
家族碑楼
大碑楼是孙庄以人才出名,彰显尊贵最重要的标志,位于孙庄东地,(村东约一公里)三队与二队地界处三队一侧,(现大公粮机、华益超硬公司院内)现在未找到文字记载。经过对数十人的调查,根据多数人的回忆,1958年前后修水利拆毁一部分,文化大革命期间(1968年前后)被彻底损毁,碑楼被拆,石碑被卖,令人惋惜。
根据前辈口传及孙治安等多人回忆,大碑楼是一处碑林,是光绪帝为表彰孙树之、孙钦昂、孙钦晃、孙综源家族业绩钦批拨银建造。碑座赑屃,碑顶雕龙,谓“龙首龟趺”。碑首雕刻二龙戏珠,饰以三层雕花,巧夺天工,碑楼房檐四角悬挂铜铃。包括碑文都由当时著名雕刻家“铁笔孟昭明”雕刻,工艺之精湛、规格之高贵(此等规格必须皇帝钦赐),令人叹为观止。
整个碑林区共有碑楼四座,石碑十六通。从东往威腾电子,第一座为孙树之碑楼,有石碑三通,碑较小。其中一通碑上碑文是曾国藩撰文并书写的,还有牛瑄书写的碑文。第二座为孙钦昂碑楼,有石碑五通,规格最高,碑楼前面方石柱上雕刻半副銮驾,有金瓜、斧、朝天镫。中间一通碑上碑文是光绪帝亲自撰文,翁同龢书写的。第三座为孙钦晃碑楼,有大石碑五通,前面方石柱上雕刻石狮等动物。第四座是孙综源碑楼,有石碑三通,比孙钦昂、孙钦晃碑楼小,比孙树之碑楼大。其中一通碑上碑文是徐世昌撰文并书写的。四座碑楼石碑上有毛昶熙李鹤年杨佩璋、赵东偕等名人、官吏书写的碑文。碑文上记载有他们所任主要官职和生平事迹。文化大革命前很多书法爱好者前来拓字、临摹。
家族史料
1.民国·卢以洽撰修:《续荥阳县志》,点校本,荥阳县志编纂委员会总编室,1989年;
2.清·张调元纂:《张调元文集》,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年;
3.《大清穆宗实录》、《大清德宗实录》;
4.《台湾文献丛刊(第88种)——《左文襄公奏》;
5.《台湾文献丛刊(第192种)——《法军侵台档》之《中法越南交涉档》;
6.《台湾文献丛刊(第027种)——《刘壮肃公奏议》之刘铭传撰《奖贤略》;
7.《清代宫中档奏折及军机处档折件》;
8.《军机处档折件》;
9.民国·《厦门市志》卷三十;
10.《中州艺文录》;
11.《河南通志艺文志稿》;
12.《藤县志》;
13.《桂林通史》;
14.《武缘县图经》
15.陈万卿:《荥阳先贤年谱》(二种),大象出版社,2006年;
16.陈万卿:《家拳》,中州古籍出版社,2009年;
17.清·苌乃周著,陈万里,陈万卿,陈万刚整理:《苌家拳》,海燕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2013年;
18.陈万卿:《清桂林知府孙钦晃冤案始末》,《广西文史》,2011年第2期;
19.陈万卿:《荥阳清人碑传集》,广陵书社;2014年;
20.《孙钦昂全集》,未付梓;
21.《清代翰林孙钦昂家族史料丛编》,未付梓;
22.《大河报——厚重河南》、《郑州晚报》。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主要事迹
名望声誉
家族传统
文物被拆
家族史料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