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逻辑史
先秦
《中国逻辑史(先秦)》是由孙中原编著的一部哲学著作,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1987年10月出版,共34万字。书中详细阐述了中原地区春秋末期至战国末期的逻辑发展历史,将这一时期的逻辑史划分为五个阶段,即中国逻辑学的开端、奠基、争鸣、创立和发展。
历史分期
孙中原在书中将先秦逻辑史分为五个阶段:中国逻辑学的开端、奠基、争鸣、创立和发展。他认为,中国逻辑学起源于春秋末期,以老子的辩证思维、邓析的“两可之说”以及孔子的“正名”为代表。墨子是中国逻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辩论技巧、名实对举的思想,以及提出的“类”、“故”、“法”三个范畴,都是《墨经·大取》中立辞“三物”原则的早期形式。孟子的辩论术、惠子的“历物之意”、庄子的辩证思维和诡辩论、尹文的概念论等,构成了战国中期逻辑思想争鸣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孙龙子》一书则被视为名家学派的终结之作。
孙中原指出,名家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派,其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思维和论辩上,提出并探讨的问题对于中原地区逻辑学的创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期墨家的《墨经》中包含了丰富的逻辑体系,这些学说标志着中国逻辑学的确立。此外,荀子吕不韦及其门客韩非子的逻辑学说也被深入探讨,其中荀子的《正名》对中国逻辑学的概念论有显著发展,而韩非首次明确提出“矛盾之说”,进一步深化了矛盾律的应用。
研究价值
《中国逻辑史(先秦)》对于研究中国先秦逻辑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通过细致的研究和分析,孙中原揭示了先秦时期逻辑发展的脉络和特点,为后世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
参考资料
中国逻辑史 :先秦.中国科学院知识服务平台 .2024-08-23
中国逻辑史.豆瓣读书.2024-08-23
目录
概述
历史分期
研究价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