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袍玉带石,又名州石(明山石),属沅州石众多品类中的一种,产于武陵山脉,今
芷江侗族自治县明山至
贵州省梵净山区。玉带石走向数公里,上下是碳石、
花岗石依附
夹石,平均厚度为8~15cm,开采难度大,产出较少。该石中有多种层次清晰的颜色,平行延伸,分布均匀,似条条玉带,其表层的精美图案,形如紫袍,故称紫袍玉带石。
简介
紫袍玉带石以稳沉的紫色为主体,绿条相间,同时伴有桔红、乳白、黄、褐等色,多层紫色和多条玉带构成层次分明的奇特色彩,质地致密细腻,温润如玉,硬度3~3.5度,色彩鲜艳,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基本特征
紫袍玉带石属
绢云母千枚岩,其矿物成分主要为绢云母、
绿泥石、
金红石、
电气石,还含有钛、铁、铅、铬等多种元素。物性稳定,雕刻性能好,加工抛光后具有柔和的丝绢光泽,色彩俏丽动人、古朴典雅,可用于雕制的座屏、砚池、墨盒、印章等,其制作历史约早于
清代。
紫袍玉带石以稳沉的紫色为主,绿条相间,同时伴有桔红、白等色在其中。古往今来,紫色代表吉祥之色,所谓紫气东来,大红大紫又是民间历来宠爱的色彩,寄托希望和未来,正谓升官进爵,玉带横腰,如意吉祥。
紫袍玉带石层次分明,手感细腻柔润,色泽自然和谐,密度高,耐酸碱,硬度适中,雕刻性能好,形态多样,各具特色并含有人促进人体健康的多种微量元素,它的矿物成份为
绢云母、
氧化铁为主,并含有
绿泥石,
锐钛矿、
金红石、
电气石、
化学成份以Si、Al、Fe3+、K为主,并含有微量Mg、Mn、Cr、Na、B等矿物成分。
产地
紫袍玉带石形成在武陵山脉一带,具有10--14亿年的成矿历史,在古代特指
沅州(今
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开采的紫袍玉带石,随着各个朝代的开采,而今已开采至
贵州省的梵净山区。该石以紫色为主,玉带相间,山脉东段石质硬度较高,色泽沉暗,越往西色泽越艳丽,而质地较东段软。紫袍玉带石因资源稀少,所以目前依旧处于限量开采阶段。
现今紫袍玉带石于中国佛教圣地
梵净山开采,该山脉段石质以紫色为主,玉绿相间,蕴含大红大紫之意,民间传说其具有佛性,可为人带来吉祥幸福。民间艺人采用传统的独特的手工雕刻工艺,精心雕琢的人物、山川、盆景、茶具、酒具、文房四宝等工艺品,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有极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是难得的艺术珍品。
因已勘探明储量极少,加之独特绚丽的色带,细腻而柔润的质地,为世界名石之一。用紫袍玉带石所雕琢的工艺品具有极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据史料记载,早在
南宋时期,
沅州地区(今湖南湘西地区与
贵州省东部
天柱县部分)就将紫袍玉带石刻成各种精美图案作为贡品敬献皇帝,其紫色中所夹黄色玉带极具帝王之气,同时具有天然油脂和独特光泽,是古今不可多得的价质
玉石原料。
寓意
紫袍玉带石以稳沉的紫色为主,绿条相间,同时伴有桔红、白等色在其中。古往今来,紫色代表吉祥之色,所谓紫气东来,大红大紫又能是民间历来宠爱的色彩,寄托希望和未来,正谓,升官进爵,玉带横腰,如意吉祥。
价值
用紫袍玉带石所雕琢的工艺品具有极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
赵顼时,一位名叫
吴琚的官员想邀宠皇上,讨计于一名嫔妃,这位妃子是
沅州府人,吩咐吴琚寻找一流工匠,制作一件精美绝伦的沅州石雕插屏进献皇上,吴琚依从。果然,皇帝赵见后龙心大悦,加赏吴琚,把沅州石的产地封了爵位,名为“顺应侯”,并把沅州石雕插屏作为奖赏有功大臣的“奖状”。从此,历朝历代皆把沅州石雕作为贡品,因此达官贵人、文人墨客争相觅购,或珍藏把玩、或进献赠送,被誉为“古槎怪石,屈玉重金”。
早在明清就作为贡品敬献皇帝,其紫色中所夹黄色玉带极具帝王之气,同时具有天然油脂和独特光泽,是古今不可多得的优质
玉石原料。
利用紫袍玉带石自然形成的层次和各种千姿百态的图纹,采用独特的手工传统雕刻工艺,雕刻的人物、山水、盆景、茶具、酒具、文房四宝等高档工艺品,旅游纪念品,无一重复,有极高的观赏、实用和收藏价值,也是馈赠亲友的珍贵礼品。
常识
紫袍玉带石以稳沉的紫色为主,绿色相间,同时伴有橘红,白等色在其中。以其美丽的色带细而柔闰的质地,列入
中原地区的名石系列,与
鸡血石寿山石青田石等齐名。
利用紫袍玉带石自然形成的层次和图纹,采用民间传统的手工雕刻工艺,雕刻的各种空雕、立雕、
浮雕,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置于室中大堂,高雅华贵,有极高的观赏、实用和收藏价值。紫袍玉带石源于佛教圣地,有灵气,藏之能避邪驱恶,永保平安。紫袍玉带石作品主要为山水人物雕刻。画屏摆件。茶具。砚台等工艺品,还可实行个性化制作,尤其是此石蕴含三十余种人体所需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用其制作茶具泡茶,茶味醇厚悠长,具有独特的保健作用,为
中原地区的茶文化又增添了新的色彩.
石雕工艺
紫袍玉带石雕属
沅州石的分类,以沅州石雕最为著名,以紫袍玉带石为原材料的雕塑以下统称沅州石雕。
在
南北朝时期,沅州石又称明山石、黎溪石、夕阳石,民间又称之五彩石。因石质细腻,红黄绿相间,自古为
湖南省制砚名石首选。
南宋以前,商贩多拿来冒充端石,故端砚中很多名品如“紫袍玉带”,其实是沅州石。
沅州石是一种粘板石,品类有黑石、绿石、紫袍玉带、紫袍金带、金丝带、眉子纹和金星等。石质细润,色彩斑烂,能抗压、抗折,耐酸性能好,易锯,易磨制,易抛光,它非常适宜制作文房用品。
沅州石主产于明山中的黎溪、大溪、深溪、竹寨溪、木林冈和五士坡等处。明清两代,明山石被朝廷列为贡品。南宋学者
张世南在他的《
游宦纪闻》中这样写道:“其初甚发墨,久而复滑”,但只要“磨以细石,乃仍如新”。
古今学者都认为沅州砚起于
南宋。南宋时,沅州砚便被送进朝廷,颇为名贵。在明代的许多砚史著述中,
曹昭的《格古要论·古砚论》,
文震亨的《
长物志》等都对
沅州的明山石砚作了记载,
明朝时沅州砚的生产以黎溪为中心,但到了清
康熙,人们在五士坡发现明山石储量大,品类众多,石质较软易磨,而成为沅州砚的主要产区。
近千年来,流传下来的沅州石雕精品甚少,据估计,全世界保存的数量仅在300至400件左右,且精品大多已流落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