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埠街道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辖街道
仓埠街道,位于新洲区西北部,是新洲区三个老建制镇之一,总面积约170平方公里。东抵倒水河,西临武湖,与黄陂区交界,北与红安县接壤,南与阳逻开发区相邻。全境南北长约6公里,东西宽约3.5公里。截至2011年末,仓埠街道总人口为8.37万人。街道辖6个社区、61个行政村,政府驻地位于武滨路101号。
仓埠街道的历史可追溯至刘彻元封二年(前109年),当时称为骑龙镇。2001年,仓埠街道由仓埠镇、周铺镇和方杨乡合并而成。2020年8月,仓埠入选武汉市第一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单。
在经济方面,2011年,仓埠街道财政总收入达3757万元,同比增长26.7%,其中国税收入为760万元,地税收入为2792万元。仓埠街道已形成以服装、建材业为龙头的工业经济发展格局,主要产业包括机械、制造、铸造、五金塑料制品、棉制品、粮油加工和化工等。
历史沿革
1951年设新洲区第十区(仓埠),辖仓埠、孔埠、周铺3个镇和八里、蔡庙、杨裴、独屋、洪山区、陈集、堤围、吴河、河口、南极洲、三山、林江、茶店、周铺、米筛等15个乡;方杨乡属于第九区(李集)。1954年,仓埠镇划为县辖。1956年撤销区建制,设仓埠指导组,辖八里、周铺、南极、杨裴、毕铺5个乡;仓埠镇仍为县辖镇;方杨乡属李集指导组。1958年成立仓埠公社,仓埠镇属社辖镇。1984年改为仓埠区(辖周铺镇、南极乡、毕铺乡、杨裴乡)和仓埠镇(县辖)。1986年撤区并乡,原南极乡并入仓埠镇,原毕铺、杨裴2乡并入周铺镇,从原李集区析设方杨乡。
1996年,仓埠镇面积21.5平方千米,人口2万人,辖项山、三山、井山、陶山、孙岗、段岗、林江、柳茂咀、陶家田、蔬菜一、蔬菜二11个行政村和文化路、车站路、西兴街、武滨路、北新村5个居委会;周铺镇面积92.9平方千米,人口3.6万人,辖茶店、墩塘、松林、范咀、福临、丰乐、周铺、洪山、盛咀、金岗、蔡教、扬咀、甘庙、蔡岗、独屋、凉亭、陈堰、杨裴、宋咀、南湖、毕铺、五云、莲花、东岳、马鞍、西湖、汪家坡、陡坡、永乐、康乐30个行政村和肖岗1个居委会;方杨乡面积43.3平方千米,人口2.7万人,辖方杨、宝店、林岗、前湾、丛林、周昭、吴胜、胡彰、彰泗、方院、罗院、林埠、杨岔、冯集、上店、高陈、上岗、五峰、叶岗、靠山、陶岗21个行政村和徐寨、下岗2个居委会。
1999年12月,撤销仓埠镇,设立仓埠街道。2001年5月,撤销周铺镇、方杨乡,并入仓埠街道。2004年,办事处驻仓埠,人口89210人,面积157.87平方千米,辖方杨、文化路、武滨路、骑龙街、周铺5个居委会和项山、三山、井山、陶山、孙岗、段岗、林江、柳茂咀、陶家庄、蔬菜、茶店、墩塘、松林湾、范咀、福临、丰乐寺、周铺、洪山、盛咀、金岗、蔡墩、杨咀、甘庙、蔡岗、独屋、凉亭、陈堰、杨裴、宋咀、南湖、毕铺、五云、莲花、东岳、马鞍、汪家坡、陡坡、永乐、康乐、西湖、方杨、宝店、林岗、前湾、丛林、周昭、吴胜、胡彰、漳泗、方院、罗院、林埠、杨岔、冯集、上店、高陈、上岗、五峰、叶岗、靠山、陶岗61个行政村。
行政区划
辖5个居委会、61个村。
经济
2005年完成生产总值21534万元,比上年增长11.7%,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4000万元,增长10.2%,第二产业增加值11213万元,增长11.3%,第三产业增加值6421万元,增长12.3%。年末仓埠从业人数2.8万人。
全街现有优质油菜种植面积约6万亩,养殖水面近2.1万亩,其中精养渔池1.41万亩,年水产品产量4000余吨;建有东生、浩宇、昌盛3个养猪场,年出栏生猪近万头。
由仓埠人自己制作的油面现在也成为深受群众喜欢的一种特色食品,虽然是家庭作坊式的生产,但现在也进行了包装外销
2007年,实现全口近财政收入1500.2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324万元,农业总产值307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72元。
全街现有中小工业企业200余家,其中:服装企业39家,服装培训学校6所。拥有各类服装专业设备2600余台(套),从业人员近3000人,年服装生产能力达500万件。产品运销欧美市场及国内10多个省市和地区。建材工业发展至64家,年产值5000万元,发展势头迅猛。目前,仓埠已形成以服装为龙头,以建材、机械、铸造、五金、塑料制品、棉制品、粮油加工、化工、家具等行业为主体的工业经济发展格局。
2005年完成全口径工业增加值10321万元,比上年增11.3%。
2007年,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1500.2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324万元,农业总产值307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72元。
文化
历史悠久,地理条件优越。镇西南武湖常年水面67.9平方公里。公元前109年(刘彻元封二年),仓埠始名“骑龙镇”(今仓埠有骑龙街);东汉江夏区太守黄祖曾率兵驻湖操练,故名武湖,又名黄汉湖。公元882年(李儇中和二年),更名为“中和镇”。
仓子埠背靠武湖之滨,扼守倒水河阳逻出江口,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是明代的粮仓,屯集军粮的地方,也是重要的漕运埠头。清太平天国北伐丞相吉文亮曾进驻仓埠,并作大本营。
仓者,仓库也,埠者,码头也,公元1368年(明洪武元年)朝庭利用武湖漕运,在此建贮粮所,改中和镇为“仓子埠”。武湖是通江湖,南通长江,枯水为湖,丰水为江,仓埠依岗滨湖,为交通要塞,1968年以前,每年5至10月,风帆由湖入江,西上汉口、宜昌市重庆市,东下黄石市、九江、南京、上海市。仓阳古道北接红安县麻城市,延及河南省,南通阳逻,仓埠一度成为水陆货物和客商运输的中转站。1965年,武湖围垦,通向长江黄金水道堵塞,仓子埠虽有所失落,但仍是新洲区的三镇之一。
仓埠文风昌盛,素有“新洲文化镇”之称。1931年,由徐源泉创办的正源中学是国民政府教育部的注册中学。1950年改为仓埠初级中学。在全省乃至全国享有盛名。仓子埠武庙至今还留存着有国民党陆军第十军军长徐源泉题联:知我者其唯春秋乎,威震中原地区,气慑权奸,忠义迥无俦,大力克延刘汉柞;生民来未若夫子也,天上日星,暗河岳,顺承欣有自,英灵应撼武湖潮。
革命传统
1916年,增设汉口至仓子埠的船班邮路。1928年,集股修建了仓(仓子埠)——水(水口)——窑(窑头)公路,创当时黄冈西乡使用现代交通工具之首。
1930年,仓汉轮船局经营仓(仓子埠)——汉(汉口)航运。同年,湖北建设厅计划勘测施工修建仓阳路(仓子埠至阳逻)、骆仓路(骆驼埠至仓子埠)、仓靠路(仓子埠至靠山店),后因战事废止。
代表人物
仓埠地灵人杰,民国以来,光绪进士、曾经拥护袁世凯复辟、任黎元洪南京总统府秘书长、文官惩戒委员长、湖北省省长的夏寿康,创办私立郑源中学的国民党二十六集团军总司令陆军上将徐源泉,抗日战争中以身殉国的国军少将副师长林英灿,参加重庆号巡洋舰起义的国民党海军少将万元倚吾,与阮玲玉齐名、30年代上海滩八大女星之一的叶秋心,楚剧一代琴师严少臣,在“二七”大罢工中拉响第一声汽笛的黄正兴,抗战时期义救美国援华飞行员瓦特克拉培的柳文礼;还有肖耀南、万耀煌、陶希对等中国国民党军政大员也都出生于老仓埠区。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经济
文化
革命传统
代表人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