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杨属(拉丁学名:Pterocarya)是
胡桃科枫杨属
乔木。该属有8种,分布于北温带,我国约7种,南北均产之,尤以
枫杨P. stenoptera C.DC. 最常见,
上海市和其他各大城市均有栽培作为行道树。
形态特征
枫杨属是一种乔木,叶脱落,互生,羽状复对,无托叶;小叶近无柄,有锯齿;花单性同株,与叶同时开放,为下垂的荑花序;雄花生于苞腋内;萼片1-4;
雄蕊6-18枚;
雌花有苞片1和小苞片2;子房1室,包藏于一个4齿裂的总苞内,花柱2裂;胚珠1颗;果为一
坚果,有翅2。
落叶
乔木,芽具2-4枚芽鳞或裸出,腋芽单生或数个叠生;木材为散孔型,髓部片状分隔。叶互生,常集生于小枝顶端,奇数(稀偶数)羽状复叶,小叶的侧脉在近叶缘处相互联结成环,边缘有细锯齿或细牙齿。葇荑花序单性;
雄花序长而具多数雄花,下垂,单独生于小枝上端的叶丛下方,自早落的鳞状叶腋内或自叶痕腋内生出。
雄花无柄,两侧对称或常不规则,具显明凸起的线形
花托,苞片1枚,小苞片2枚,4枚花被片中仅1-3枚发育,
雄蕊9-15枚,药无毛或具毛,药隔在花药顶端几乎不凸出。
雌花序单独生于小枝顶端,具极多雌花,开花时俯垂,果时下垂。
雌花无柄,辐射对称,苞片1枚及小苞片2枚各自离生,贴生于子房,花被片4枚,贴生于子房,在子房顶端与子房分离,子房下位,两心皮位于正中线上或位于两侧,内具2不完全隔膜而在子房底部分成不完全4室,花柱短,柱头2裂,裂片羽状。
果实为干的
坚果,基部具1宿存的鳞状苞片及具2革质翅(由2小苞片形成),翅向果实两侧或
向斜上方伸展,顶端留有4枚宿存的花被片及花柱,外果皮薄革质,内果皮木质,在内果皮壁内常具充满有疏松的薄壁
细胞的空隙。
子叶4深裂,在种子萌发时伸出地面。
分布范围
本属分2组,约8种,其中1种产苏联高加索,1种产
日本和我国
山东省,1种产
越南北部和我国
云南省东南部,其余5种为我国特有。
用途
枫杨属植物具有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树皮和枝皮含
单宁,可提取胶,亦可作纤维原料;果实可作饲料和酿酒,种子还可榨油。云南枫杨树皮作纤维原料。
越南枫杨树皮和枝皮纤维可作
造纸原料,也可经加工处理后取麻制绳索和麻袋。
枫杨树干高大,树体通直粗壮,树冠丰满开展,枝叶茂盛,绿荫浓密,叶色鲜亮艳丽,形态优美典雅,具有观赏价值。
春季长叶,冬季落叶,4, 5月开花、结果,其挂果期为5一11月,长达半年之久,果实颜色随生长期及季节变化而变化,浅绿、嫩绿直至发黄、发黑。作为速生造林树一种,其根系广而深、侧根多,树一冠厚大,郁闭度强,截留雨水能力强,可作为水边固堤护岸、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及防风的优良树种之一。
枫杨对于TN(总氮)的去除能力是最强的,对于TP(总磷)、COD(化学需氧量)的去除能力分别排名第3和第2,对水体具有较强的净化能力。
下级分类
水胡桃组 Sect. Platyptera Nagel
云南枫杨 Pterocarya delavayi Franch.
华西枫杨 Pterocarya insignis
甘肃枫杨 Pterocarya macroptera
水胡桃 Pterocarya rhoifolia
湖北枫杨 Pterocarya hupehensis
枫杨 Pterocarya stenoptera
越南枫杨 Pterocarya tonkinensis
代表植物
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
形态特征:大乔木,高达30米,胸径达1米;幼树树皮平滑,浅灰色,老时则深纵裂;小枝灰色至暗
褐色,具灰黄色皮孔;芽具柄,密被锈褐色盾状着生的腺体。叶多为偶数或稀奇数羽状复叶,长8-16厘米(稀达25厘米),叶柄长2-5厘米,叶轴具翅至翅不甚发达,与叶柄一样被有疏或密的短毛。
小叶10-16枚(稀6-25枚),无小叶柄,对生或稀近对生,长椭圆形一至长椭圆状
披针形,长约8-12厘米,宽2-3厘米,顶端常钝圆或稀急尖,基部歪斜,上方1侧楔形至阔楔形,下方1侧圆形,边缘有向内弯的细锯齿,上面被有细小的浅色疣状凸起,沿中脉及侧脉被有极短的星芒状毛,下面幼时被有散生的短柔毛,成长后脱落而仅留有极稀疏的腺体及侧脉腋内留有1丛星芒状毛。
雄性葇荑花序长约6-10厘米,单独生于去年生枝条上叶痕腋内,花序轴常有稀疏的星芒状毛。
雄花常具1(稀2或3)枚发育的花被片,
雄蕊5-12枚。
雌性葇荑花序顶生,长约10-15厘米,花序轴密被星芒状毛及单毛,下端不生花的部分长达3厘米,具2枚长达5毫米的不孕性苞片。
雌花几乎无梗,苞片及小苞片基部常有细小的星芒状毛,并密被腺体。
果序长20-45厘米,果序轴常被有宿存的毛。果实长椭圆形,长约6-7毫米,基部常有宿存的星芒状毛;果翅狭,条形或阔条形,长12-20毫米,宽3-6毫米,具近于平行的脉。花期4-5月,果熟期8-9月。
分布:产于我国
陕西省、
河南省、
山东省、安徽、
江苏省、
浙江省、
江西省、
福建省、台湾、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湖南省、湖北、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华北和东北仅有栽培。模式标本采自广东。生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沿溪涧河滩、阴湿山坡地的林中,现已广泛栽植作园庭树或行道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