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牺牲》(
瑞典语:Offret)是由俄罗斯导演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编剧和执导,
厄兰·约瑟夫森、
苏珊·弗利特伍德、Tommy Kjellqvist、
艾伦·埃德渥等人主演的一部
剧情。影片于1986年上映,由瑞典电影研究所制作,是塔可夫斯基作为
苏联侨民的第三部电影。影片讲述了核毁灭背景下亚历山大通过向上帝献祭以阻止核爆炸的故事。该片获得了戛纳电影节大奖。
亚历山大大帝和年幼的儿子种了一棵枯树,期待它生出绿色的枝叶;亚 历山大年满50岁了,可他感到自己仿佛在期待什么;他的儿子做了喉部手术,在静默中期待着能开口讲话;亚历山大的妻子和女儿日复一日地过着死水一样绝望而无期待的生活;亚历山大怀着拯救“世界末日”的愿望,放火烧了自己的房子,他期待世界的新生、自己的新生;甚至亚历山大的喃喃自语和邮差
鲁道夫·奥托讲的儿子和母亲合影照片的故事也是关于期待的。
导演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在拍完《
乡愁》之后就宣布他的流亡之旅。他从
瑞典得到了《牺牲》的拍摄经费,并且得到了伯格曼的老班底的全力支持,影片拍摄于一个离法鲁不远,叫Gotland的岛屿。1979年就罹患癌症的他在该片拍摄时病情已经恶化,拍摄期间时常穿梭在片场和医院之间,死亡随时威胁着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生命。幸有伯格曼的老搭档、摄影师史文·纽克维斯特的帮助,影片才得以顺利拍完。房屋在燃烧的时候,胶片却卡在了摄影机里面,工作人员无法重新安装。于是只好重新建造了一栋房子,然后再把它烧了。
《牺牲》通过荒凉的景物、晦涩难懂的对话以及人们对转瞬即至的灾难的恐惧营造出了一个令人震撼的荒原的意像,一种让人窒息的压抑(《
电影文学》评)。
《牺牲》是一部严肃和令人困惑的影片,它犹如一曲调子激昂的
挽歌,又像一首临终前充满渴望、用血与火谱写的诗篇,试图对一切做出解释,想唤醒世界改变世界。影片主角在某种意义上是导演的一副自嘲的形象。电影是表现核时代人的精神颓废问题,导演通过
简·亚历山大表达了对核灾难临近的恐慌。而男孩则象征着人类的未来。导演通过该片重建了一个个人的和精神的世界,这个世界将他和
俄罗斯文学联系在一起(《当代电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