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县猪(又称深州猪、白豆猪)主产区为
河北省的黑龙港流域。
品种来源
据考古学家的发掘考证,
赵都武安市磁山遗址中出土了7000年以前的猪骨骸,这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家猪。1986年,
徐水区南庄头
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出土了距今10000年以前的可能是被驯化的猪骨骸。在邯郸涧沟龙山文化时期(距今5000年左右)的一个大型废坑中发现21头猪骨骸,说明当时养猪数量已相当多了。在
邯郸市还发现战国时期的瓦猪,说明当时畜牧业已经较发达。《光绪束鹿县志卷十二》引
晋朝张华著《博物论》就有“生青
淮海地区者耳大,生燕冀者皮厚”的相关记载。这些都充分表明深县猪其饲养历史悠久,确实是在
河北省地区农业生态环境下由劳动人民长期选育而成的一个古老猪种。
品种现状
深县猪近几十年的基本状况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深县猪还比较普遍。但由于无计划地引进国外品种猪,纯种的深县猪逐步被淘汰。到20世纪90年代末,深县猪养殖数量急剧下降,只有少数个体分布民间。
2003年,河北正农牧业有限公司在
河北省农业厅及
辛集市畜牧局的支持下,搜寻散落在民间的深县猪,使这一宝贵的地方品种得以延续。
2015年河北正农牧业有限公司所保存的深县猪通过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的现场认定。
2016年深县猪列入《中国畜禽资源遗传志》,同时河北正农牧业有限公司深县猪遗传资源保种场,已成为国家唯一的深县猪遗传资源保种场,承担深县猪保种任务。
2018年正农牧业深县猪保种场列为了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企业综合试验推广站。
近些年来,深县猪得到了国家农业部与河北省各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与此同时河北正农牧业“宝蓄黑猪”深县黑猪肉,作为高档猪肉的代表受到消费者的推崇。深县猪这一品种又重新焕发了青春。
地理分布
深州猪又名 深县猪,白豆猪,冀州猪。主产区为河北省的黑龙港流域。以
辛集市(束鹿)、
宁晋县、
武强县、
深州市、
安平县、
赵县、
晋州市、
新河县等地分布最多。其中心产地为河北省辛集市旧城镇、宁晋县白豆村。
品种特征
深州猪体型较大,耳大、下垂超过鼻端,嘴筒长直,背腰平直狭窄,臀部倾斜,四肢坚实有力,皮、毛黑色,皮厚,毛粗而密,冬季密生棕红色绒毛,乳头7~9对。按头型可分为“黄瓜嘴”、“大五花头”和“小五花头”。以“大五花头”最多。产于宁晋、赵县一带者,体躯较短;产于
饶阳县、安平一带者,体躯较长。
品种性能
深州猪成年公猪平均体重150~200公斤,体长130厘米,胸围110厘米,体高75厘米;成年
母猪相应为:100 ~150公斤,120厘米,115厘米,65厘米。深州猪分布面广,能适应较粗放的饲养条件,虽生长速度较慢,但胴体
瘦肉率较高。
种群保护
2011年中期,
辛集市畜牧局的技术人员与辛集市正农牧业有限公司一行人深入
武强县、
武邑县、饶阳、
景县、
宁晋县等深县猪原产地,奔波近20余天,收集到了血统较为纯正的深县猪三十余头,其中无血缘关系的公猪5头。
随着这些优秀深县猪个体入驻养殖基地,该公司在领导专家的帮助下迅速制定了保种选育方案,以民间购入深县猪群为基础进行
提纯复壮恢复种群至今,形成了“
大蒲莲猪”和“黄瓜嘴”两个品系并建立了五个家系。达到了存栏
母猪130头,公猪15头,年可提供商品猪近三千头的规模。该公司同时对深县猪的体型外貌、产仔数、初生重、泌乳力、成活率、生长发育等相关指标进行了记录和评价。为未来深县猪品种优化和杂交改良打下了基础。
深县猪猪群的建立,保证住了深县猪这一著名的地方品种不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