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义镇位于中国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北部,是涪城区“科技城中央创新驱动区”的核心组成部分。青义镇总面积27.04平方千米,辖23个行政村、4个居民委员会,户籍人口5.13万(2019年),常住人口约20万。青义镇自然条件优越,拥有
涪江、
安昌河等四条主要河流,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
青义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全国文明村小桥村是绵阳市第一个将现代农业、
农家乐休闲旅游和历史文化资源相结合的国家AA级旅游景区。景区内有回龙山、回龙寺等旅游资源,以及张仲奇五世同堂坊等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12月26日,
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
绵阳市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撤销原金家林街道和
龙门镇,将行政区域划归青义镇管辖。青义镇人民政府驻地位于龙港路60号。
历史沿革
1985年5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青义乡设立青义镇。
1992年9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龙门乡并入青义镇。
1998年1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从青义镇析出原
龙门乡置龙门镇。
2010年10月,经绵阳市人民政府批复,成立金家林街道,将
城郊乡西园村、大包梁村、新观寺村、金家林村、戈家庙村、奓口庙村、鼓楼山村7个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金家林街道管辖。2010年10月至2018年12月,金家林街道与城郊乡合署办公。2018年12月,金家林街道正式挂牌。2019年2月,金家林街道独立运行。
2019年12月,经
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复,撤销金家林街道和龙门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青义镇管辖。镇人民政府驻龙港路60号(原龙门镇人民政府驻地)。
地理环境
青义镇位于
绵阳市涪城区北部,地处
涪江右岸,北与
江油市青莲镇接壤,东与
游仙区石马镇隔江相望,南与涪城区城郊街道、科创园区创业园街道相邻,西与高新区
永兴镇、
安州区界牌镇相接。青义镇对外交通畅达,
四川省乃至
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北上出川通道
宝成铁路、西成客运专线过境辖区,
京昆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设有绵阳北、金家林高速公路出入口2个。
自然资源
青义镇属于浅丘地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580米,最低海拔470米。属
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6.3℃,年无霜期272天,年平均降雨量963.2毫米。西北部多林地,东南部多平坝,水资源丰富,
涪江自前进村进入辖区,沿途流经龙峰村、香脊村、龙门社区、青羊村,从灯塔社区流出,长12千米。境内
安昌河、方水河(长滩河)、龙溪沟、龙溪堰、黄木沟、邓家沟均属涪江水系。
资源环境
圣水寺风景区主要建设以佛教为主的宗教旅游开发项目,最终形成
绵阳市城区一个大型的森林公园。
行政区划
青义镇共辖12个行政村,144个村民小组;3个社区,28个居民小组。
人口民族
户籍人口5.13万(2019)。
经济
该镇有骨干企业30多家,其中,产值过500万元的企业6家。生产各类工业产品3000余种,有30余种产品分获省、市优质产品和科技进步奖,初步形成了机械加工、电子、化工、建筑建材等支柱产业。同时,作为绵江经济走廊的重要增长极,其三产发展势头强。
2001年,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7.4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51亿元;营业收入5.76亿元,实现利润245万元;财政税收50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416元,乡镇经济综合评估连续六年名列全市“十强”;
青义镇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科技服务、教育产业、现代物流、现代农业发展迅猛。2019年,青义镇有“四上”企业66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户、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2户、限上批零住餐企业19户、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5户。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1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9.4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完成56.0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达17%,农村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21685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861元。
文化
张仲奇五世同堂坊,位于青义镇小桥村,修建于清
爱新觉罗·旻宁二十年(1840),是为旌表张仲奇家族五世同堂而修建,已有180年。根据牌坊上的文字记载,道光,青义镇(原龙门乡)人张仲奇寿高103岁,其子孙繁衍115人,宗族和睦,相敬如宾,周围乡邻视为桑梓之先,遂联名奏表上报朝廷。经当朝皇帝恩准,赐以白银,在现址修建五世同堂坊,供过往路人观瞻,以此弘扬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之风。张仲奇五世同堂坊坐南向北,坊高9米、宽8米,为四柱三门三层牌楼式建筑。整座牌坊采用青石建造,由坊刹、坊柱、坊基组成。虽经历180年的风雨侵蚀,但张仲奇五世同堂坊的结构完好,上面的
浮雕、镂空雕刻线条依然清晰,仅有局部因风雨侵蚀而风化、破损。在牌坊的额坊北面有“圣旨”匾额,南面则为“皇恩”匾额,南北两面第一层牌楼均有“五世同堂”匾额,在牌坊的第二层两面分别雕刻有八仙过海、群臣寿宴等图案。每根坊柱前后的撑鼓上立有朝官、侍者,下面雕刻有雄狮等图案,均为圆雕。撑鼓两面分别雕刻有
月光花、二龙戏珠及乐者、舞者等图案,上书“天官赐福”字样。坊上的八仙过海图的雕刻人物造型生动,栩栩如生。张仲奇五世同堂坊保存完好,雕刻图案精美,是
清代雕刻中的上乘之作。1999年,张仲奇五世同堂坊被列为
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升格为
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牛王祀田碑位于青义镇小桥村牌坊广场。2007年11月28日,小桥村牌坊广场建设施工中,在距离“五世同堂坊”西10米处地下挖掘出一块石碑,碑身刻有“牛王祀田碑记”字样,碑文记载:“牛王天星下司地耀,乃五世星君分神下界,降于龙岗,投产白鹿,带民耕作……”。牛王祀田碑为四方柱形石碑,根据碑文显示,牛王祀田碑立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出土时碑帽与碑身分离,碑帽四角上翘,有简略花纹。经测量,石碑高1.60米,长、宽均为0.36米。
牛王会,牛王会是青义镇小桥村的特色民间节日。相传,当地百姓为感谢牛王的勤劳给当地老百姓带来的丰收与富足,在境内古刹回龙寺设“牛王盛舍”,每年以演戏的方式祭祀。到清
爱新觉罗·颙琰年间,有乡人认为仅仅是以演戏的方式祭祀牛王“未免歉之”。因回龙寺的资金不足,便邀约周围二、三里的乡人捐资,购得田产、房产用以出租,所得用于举办大型牛王会。每年三月会举行为期半个月的牛王会,活动包括牛王下界仪式、文艺汇演等多种多样的项目。
社会
青义科技园区
青义科技园区规划面积13.6平方公里,其中教育科技孵化区,主要围绕科研、转化、孵化以及大学后勤服务等,建设大学科技园、创业村、科技交易中心等设施;商业中心区主要针对
西安科技大学及未来城市需要,建设行政服务中心、医院、金融网点、商贸中心等设施;上龙溪工业园主要实现高新技术市场化、产业化功能,引进"三高一无"企业进园发展,将科研孵化成果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居住中心区主要是在现有场镇基础上,保持原有商贸服务功能,规范建设高质量的商品住宅;
启动建设青义镇科技产业园是青义灾后重建、发展产业的重大举措。园区建成后,规模工业户数将达到100户,工业产值将达到10亿元,税收预计达5000万元。
截止2008年10月,已开工建设项目4个:宝龙建材公司新厂房、科城钨材料公司新厂房、利科公司新厂房、釜王锅业公司新厂房;交通配套设施正在同步进行,干道A段正在准备硬化工程;B段完成前期规划设计和报建工作;C、D段已经完成青苗附着物赔付,即将动工修建;涪环路正在申请上级列为灾后重建重点项目,由区
交通局负责修建;
青义镇党委政府结合实际、着眼长远,以科学和可持续发展为要求,制定园区建设目标:在2008年内动工修建园区干道B、D段,硬化园区干道A段;协调7个以上企业在科技产业园区修建厂房;在12月份修建科技产业园拆迁居民
安置小区。
绵阳市金家林总部经济试验区,成立于2010年4月,园区总规划面积33.7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园区建成面积6平方千米,累计完成投资近200亿元,开工面积达100万平方米,先后获得国家级
科技型企业孵化器、省级科技孵化器、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省级
信息安全产业基地,市级金融聚集区、软件产业园等荣誉。
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位于青义镇灯塔社区、青羊村、绵兴村。2003年10月,科技部、教育部以国科发高字﹝2003﹞336号文件批准认定第二批国家大学科技园,正式授予“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称号,成为全国36个国家大学科技园之一。
城北农副产品产业园,位于青义镇龙门社区、小桥村、香脊村,开建于2008年,园区初步形成高水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绵阳农资批发市场、西部冷都三大专业市场平台。
涪城区青义镇以建立工作
台账为突破口,建房前先建台账,上面不仅清楚地记下了重建户的姓名、地址、受损情况、重建规模,而且还记下了重建进度、质量情况、整改意见、补贴发放等情况,扎实推进灾后农房重建工作。“这本台账管用哦,每家每户的情况都记录在册。一点失误都不得放过。”12月20日,青义镇大龙村9社重建户王文云提起建房时犯的错误就感到不好意思。原来,在修完一楼后王文云为了节约钱,没有浇筑圈梁便直接开始修二楼。此事被镇干部在入户检查时发现了,镇干部耐心地给他讲解了浇筑圈梁的作用,督促他及时浇筑,并将此事记录在
台账上。王文云嘴上虽然答应了,但却没有付诸行动,他想,浇不浇圈梁镇干部也就是说说而已,事情忙起来,谁还记得。哪知,过了两天镇干部又来检查了,这一次镇上干部严厉地告诉他,如果再不浇圈梁,镇上就不兑现建房补贴。这一来王文云着急了,马上将已经砌好的墙拆掉,把圈梁浇上;
除了监督质量外,台账还方便了对工程进度的监督。兴龙村5社的重建户李文秀家下了基础后迟迟没有砌砖,镇上的工作人员通过台账发现李文秀的房子进度太慢,便到李文秀家了解情况。原来
李文秀家联系的工匠嫌工钱低了要求增加工钱,李文秀不愿意只好停工。镇干部了解情况后,立即找到那位工匠做工作,按照先前说好的价格帮李文秀建房,解了她的燃眉之急。“房子基础下完,镇上干部检查后,第三天信用社就给我送来了6500元钱,快得很!”说到
台账的好处,长梁村4社李平情不自禁地跷起了大拇指。台账的建立确保了补贴款的及时发放。镇干部王绪说,建房户没完成一项任务,镇上工作人员就在台账上登记,并报送农建办。农建办再根据建房户完工情况和建房标准将应发放的补助金额造表,交到镇上信用社,信用社及时将补贴款送到建房户手中,这样一来,建房户就不再为补贴款操心了。截至2008年12月,青义镇需重建的840户已全部动工,竣工339户,已兑付过渡安置费830户166万元,已兑付重建资金418户722.7万元。
青义镇专门邀请
西安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教授,对全镇从事永久性农房建设的工匠进行了专业知识培训,培训结束后选出前30名“明星工匠”,在统一制作的工匠推荐栏里公示,以便农户选择聘请。石兴保榜上有名,当然就成了重建户的首选。在工匠管理中,该镇还对工匠推荐栏实行动态管理。如果推荐栏中的工匠修建的房屋经检查出现质量问题,监管小组会立即将他的名字从推荐栏里取消,同时从未入选的工匠中择优挑选,补充到推荐栏里,从而激励入选的工匠和没有入选的工匠相互比赛,看谁的手艺好、谁完成的任务出色除了制作推荐栏向重建户推荐工匠外,青义镇还专门成立了一个“挑刺团”,由镇上聘请的建筑专家和经过培训的100名村社干部担任团员,不定期地对全镇在建农房进行拉网式检查。青羊村10社安置点重建户向军,对自己新建的房子已经感到非常满意了,但经挑刺团一检查,发现新房在上粉水前,墙面处理存在不足,虽然这对质量没啥影响,仍被要求立即返工。
城镇建设
2019年,城镇建成面积15平方千米,其中以金家林总部经济试验区为主体建成区域6平方千米,以教育园区和青义场镇为主体建成区域5平方千米,以城北农副产品产业园和龙门场镇为主体建成区域4平方千米。镇域范围内基本形成四通八达的道路交通网络,辖区纵向有科技城大道、普金路、高铁大道、永青路、教育路、二环路北段、绵江路、滨江路北延线等城市主干道、次干道8条,横向有绵安第二快速通道、创业大道西延线、裕都大道、九洲大道、清华西路、龙港路等城市主干道、次干道6条。有乡村道路270余千米,其中乡道90余千米、村道180余千米、桥梁18座。建有日供水1万方自来水厂3座,日处理2万吨污水提升站3座,污水处理率80%。辖区15个村(社区)全覆盖设置垃圾分类点136个,建有生活垃圾分类亭80个,生活垃圾无害化转运率100%;建有生活垃圾压缩站5个,日处理生活垃圾达48吨。各村(社区)公共厕所覆盖率达100%。辖区有大气污染防治国控点1个、微型站点1个、
秸秆禁烧热成像监测点10个。设有金融营业网点15个,水、电、气、网等基础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教育医疗
2019年,全镇有文化站3个。有各类学校37所,其中,有
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大中专院校8所;有青义小学、龙门小学、龙门初中、绵阳市第十二中学、
绵阳市第二中学金家林校区、绵阳民族初级中学5所中小学;有青义幼儿园、金家林幼儿园、龙门小学附属幼儿园等21所幼儿园;有驾校3所,在校学生67258人,教职工7077人。有金家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青义中心卫生院、龙门镇卫生院3家乡镇卫生行政兼医疗预防工作综合性机构,医护人员106人,住院床位150个,医疗设施、设备、仪器等配备齐全。建成青义敬老院、龙门敬老院、博爱颐养中心3所养老敬老机构,建筑面积约34000平方米,拥有床位1140个,入住老人近500人,管理人员30余人。
旅游
回龙古寺,原名回龙观,位于青义镇小桥村景区内,距离市中心12千米。回龙寺后之山苍松翠柏、峰回路转,由于回龙没于此山,故名曰“回龙山”。相传
李白曾在此小住,并传书相邀
杜甫前来赏月和诗,可惜杜甫家境贫寒,又加上交通不便而未能赴约,因此,没有留下墨宝。回龙古寺始建于明代,原建有
大雄宝殿、大悲殿、玉皇殿、文殊殿、地藏殿、天王殿等六重殿堂。内塑诸佛神像,殿堂两侧建有天井式四合院,住房60余间,小青瓦青瓦、砖木结构。山门内两侧有钟、鼓二楼,山门外右侧还建有戏楼1座,寺院后山建有1座13层的
佛塔。整个寺院错落有致,占地约十六亩。庙产田地较多,东至龙西埝,西至双巴埝,南到清义邓家沟田地界,北到魏家老房子,共约12公顷。1960年,寺僧圣光、果成相继圆寂,庙产田地无条件归入村生产队。2001年,由
山西省五台山宗法师到此重修回龙古寺。
小桥村景区,系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AA级旅游景区。小桥村依山傍水、果木葱茏,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回龙山、回龙寺、回龙老井、泉水湾、牛王祀田碑、牛王会等文化旅游资源。形成集生态、休闲、观光、餐饮、娱乐为一体的
绵阳市近郊休闲旅游目的地。1998年,小桥村以发展庭院经济和改变农村居住环境,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为基础,结合钓鱼、赏花、牛王会等特色休闲项目开展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是绵阳市最早开设“
农家乐”的地方,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近年来,小桥村紧紧抓住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重大机遇,整合旅游、文化、生态、
人力资源等要素,在小桥村回龙山一带探索“山上是果园、坡地是农家乐、平坝是菜篮”和“离土不离乡”的农民就地再就业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模式。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独特的区位优势,培育以“涪龙苑”“红橘林”“红雨村”“王饼子”“夏家餐厅”为代表的一批突出农家乡村特色的餐饮企业农家休闲会所,基本形成“冬看青山绿水、春观桃梨花开、夏到树下休闲、秋品果子香甜”的小桥村旅游经济
观光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