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位于根河市的西郊4公里,地处得耳布尔镇、
金河镇、好里堡的交汇点,S301省道贯穿全境,距
根河站1公里,距
通用航空机场11.5公里,交通便利。敖乡
行政区划面积1767.2平方公里,下设1个社区,总人口共627户1416人,包括
鄂温克族、
蒙古族、
满族、
回族、
俄罗斯族、
达斡尔族、
鄂伦春族等9个少数民族,其中鄂温克族332人,是根河市旅游发展中心,已成为呼伦贝尔市唯一集景区、居住区、行政区为一体的文化旅游景区。
“敖鲁古雅在
鄂温克语里意为‘杨树林茂盛的地方’,这里的鄂温克居民曾长期生活在
大兴安岭密林深处,是我国唯一饲养
驯鹿的民族,因此这里也被称为‘驯鹿文化之乡’。”
1958年,第一个鄂温克族乡在
额尔古纳市奇乾乡成立,猎民开始与现代接轨。2003年,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140多户乡民由密林深处整体生态移民搬迁至
根河市西郊。
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特色产业有文化旅游、林下产品加工、驯鹿养殖。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正全面推进
敖鲁古雅使鹿部落景区旅游配套设施提升改造项目。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获批2024年
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称号。
历史沿革
敖鲁古雅
鄂温克族猎民是300多年前从贝加尔湖附近的勒拿河畔俄罗克屯迁至
额尔古纳河流域。
1949年始,党和国家在鄂温克猎民相对集中的额尔古纳河河畔奇乾屯陆续为鄂温克猎民建立起
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民族初级小学、结核病防治院、俱乐部、养兽场等经济文化和医疗服务设施,为鄂温克族猎民走出山林创造生产生活条件,定居于奇乾(据当时统计为136人,35户)。
1957年根据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经
内蒙古自治区批准成立了
奇乾村鄂温克民族乡,鄂温克猎民由史以来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基层政权,至此,该族在奇乾定居。
1960年9月建立以
鄂温克族猎民为主的奇乾人民公社。
1965年9月,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第一次整体移民,从奇乾人民公社迁出35户猎民定居敖鲁古雅河畔实现定居,建立满归鄂温克族乡,乡政府设在满归。
1966年
根河市建立后,满归鄂温克民族乡人民委员会归额尔古纳左旗管辖。
1968年建立
满归镇人民委员会,满归镇与满归鄂温克族乡合一,驻地满归。
1973年满归镇与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分设,在满归行政区北部划出一部分地区建立了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乡驻地从满归迁至敖鲁古雅。
2003年实施生态移民由满归镇北南迁至根河市西郊三车间(根河市西郊4公里处),原行政区域面积1096平方公里划归满归镇,将好里堡镇1767.2平方公里土地并入迁址后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作为新乡址的
行政区划面积。经征求各族群众意见后,仍称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
2006年,
根河市撤销好里堡镇和
得耳布尔镇,这两个镇整建制并入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
2011年6月15日,根据自治区政府{内政字(2011)144号}文件批复,恢复得耳布尔镇,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不再管辖得耳布尔镇。
行政区划
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辖5自然村和1个居委会。
居委会1个:敖乡社区居民委员会,设在敖乡新址。
自然村5个:依力古力村(加拉嘎农场)、毛力克村(木瑞农场)、孟库依村(新址北)、齐斯毛斯克村(新址南)、育良农场(位于
额尔古纳市地界),其中孟库依村为敖乡政府所在地,是
根河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于2003年8月15日由
满归镇北南迁至根河市西郊三车间,地处
大兴安岭北段西麓,地理坐标为东经121°14′25″~120°42′35″,北纬50°24′50″~51°02′20″。东靠根河市城区河西街道办事处,南邻好里堡街道办事处,西接额尔古纳市上库力街道办事处,北连
得耳布尔镇和
金河镇,S301国道贯穿敖乡全境,是连接周围地区的主要交通。
土地面积
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总面积1767.23平方公里,占
根河市总面积的8.83%,其中耕地面积26538亩,林地面积251277.23公顷。可供畜牧业发展的自然草场、林缘林间草场总面积为667公顷。乡政府所在地区域面积5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地形以低山
丘陵草原为主,
平均海拔700~1100米,呈西北东南走向,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林木茂密。乡辖区内东西狭长地势平坦,河谷开阔,相对高差10米左右。土壤以
褐色针叶林土为主,另有
沼泽土、
草甸土。
气候条件
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气候属
寒温带湿润型森林气候,并且有
大陆性气候的某些特征,总体特点是寒冷湿润,冬季漫长,春季干燥风大,夏季短促温凉,秋季气温骤降,
霜冻来得早,气温年、日差较大。年平均气温零下5.3℃,气温变化呈单峰性,7月最高,1月最低。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5℃,极端最低气温零下49.6℃,年积温在1400℃—1800℃之间。多年平均降水量400—600毫米左右,而且季节分配不均,雨量多集中在6—8月间。无霜期为40—80天。风向以北风、西北风为主,最大风速6—14m/s,终霜晚,初霜早,初霜始于9月上旬,晚霜止于6月初。
人口民族
敖鲁古雅乡生态生态移民规模498人,160户。搬迁工作完成后,62户
鄂温克族猎民搬迁至
新乡市,其他98户居民移民
根河市市区及周边其他乡镇但户籍仍然在敖乡。敖乡移民新址接收原三车间居民以及木瑞农场、加拉嘎农场和位于
额尔古纳市地界的育良农场居民。
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现有居民458户,人口1454人。其中:鄂温克族271人,
汉族768人,其他民族415人,分别是
满族、
蒙古族、
回族、
俄罗斯族、
达斡尔族、
鄂伦春族、
朝鲜族、
黎族八个少数民族。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现有人口:男性692人,女性762人,人口年龄构成:0—10周岁:100人;10—14周岁141人;14—18周岁48人;18—49周岁790人;49—59周岁207人;60周岁以上168人。
成年人无工作352人,无工作人员主要是敖乡新址原住居民,主要经济收入是租赁农场耕地种植马铃薯、家庭种植养殖业、林场季节工以及外出打工。成年人有工作为438人,均从事公务员、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业单位职工、企业在册工人、个体私营企业固定工人(含离退休人员)等工作。其中:乡机关公务员有19名,政府事业编制工作人员共9名,机关后勤事业编制人员6人;民族小学现有教师85人;文化中心站职工3人;卫生院现有医务人员21人;企业管理及在册从业人员84人;商贸业猎产品经销店共有11户从业人员18人;农牧业从业人员193人。
社会事业
基础设施
自2013年8月生态移民以来,敖乡的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乡容乡貌发生巨大变化。新址总
建筑面积22万余平方米,规划建有
鄂温克族猎民住宅31栋62户,内设卫生间,安装了
采暖散热器、自来水,全部实行集中供热、供水,62户鄂温克民居供水、供热普及率分别达到100%;新建鹿舍48个,每个350平方米;新建办公楼800平方米;新建
驯鹿文化博物馆1229平方米;新建鹿产品加工厂房560平方米;建设油路2400
延米。新址规划统一,道路宽敞整洁,住宅整齐划一,S301国道贯穿敖乡全境,旅游公路与市区和各景点相连,交通十分便利。
文化事业
全乡增加了2万多套图书,投入5万元购置了老年人运动器材。新闻宣传、体育文艺等事业蓬勃发展,有线电视覆盖全部
鄂温克族民居。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蓬勃开展,成功承办了
呼伦贝尔市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和第八次社区建设经验交流会。
教育事业
2006年,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部署,敖乡民族小学与根河二小合并办学,归市教育局直接管理,学校的师资力量得到优化,教学资源得到整合,硬件建设满足了教学需要,达到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标准。目前,市民族小学现有教师85人,男教师21人,女教师64人,均为大专以上学历;在校小学生769人,其中
鄂温克族小学生21人。敖乡中学生全部到
根河市就读,其中
根河一中初中生 2 人,鄂温克族2人;高中生 10 人(鄂温克族10人),其中在外地就读3人,根河二中7人。近5年来,敖乡考上大学的鄂温克族子女有20人,考入大中专院校的父母无业的鄂温克族子女可以凭录取通知书到敖乡政府备案,乡政府每年依据大学生的当年学费
收据,可以核销一半学费。全乡“市民学校”扫除青壮年文盲和推广科技活动普遍开展。
医疗卫生
2003年8月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结核病防治院在移民新址建成,共有医务人员21人。近年来敖乡医疗卫生和初级保健事业发展较快,全乡人均健康程度为良好,其中
鄂温克族存在的地方病
结核病得到有效控制,发病率极低。乡卫生院于根河3家大规模医院建立了医疗协作关系,极大的方便了敖乡居民的及时就医环境,而且提高了患病人群的治愈率。
历史文化
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是以鄂温克族为主体的
民族乡。在历史上,世界各国的史学家对鄂温克族有“通古斯”、“索伦”、“雅库特”不同的称呼,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的鄂温克猎民被称为“雅库特”。解放后,党和国家根据鄂温克族的意愿,于1957年底恢复和统一了原来的名称“鄂温克族”。 “敖鲁古雅”系
鄂温克语“
杨树林茂盛的地方”之意,因河而得名。
民族特点
敖鲁古雅有四个显著特点:一是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是最后的“狩猎”部落,2003年整体搬迁之
根河市市区附近之前以狩猎为生。二是敖鲁古雅乡鄂温克猎民只有200多人,人口较少,有语言无文字。三是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是全国唯一的
驯鹿之乡,驯鹿1200头左右。四是敖鲁古雅鄂温克族猎民是根河市最早的开发者,400多年前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就生活在
额尔古纳市河畔,
大兴安岭的北部。为护林防火和北部林区开发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使鹿
鄂温克族共有4个姓氏:布利托天,简称姓布;固德林简称姓古;索罗共,简称姓索;卡尔他昆,简称姓何或葛。敖乡现有猎民点13个,分布在北纬52º与北纬50º之间的根河林业局、
金河林业局、阿龙山林业局的施业区内。
文化保护
2008年举全市之力,创作了“敖鲁古雅风情”舞台剧,2010年敖鲁古雅风情舞台剧得到推广,在
呼和浩特市及北京演出,
中国中央电视台“我要上春晚”和
湖南卫视“
快乐大本营”等知名栏目也播出了舞台剧局部节目。“十一五”期间,出版了《最后的狩猎部落》、《敖鲁古雅》、《神秘的敖鲁古雅》等书籍和音乐CD。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较好成绩,敖鲁古雅
鄂温克族婚俗、
白桦制作工艺、
驯鹿文化等4项传统民俗与手工技艺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鄂温克民俗文化和桦树皮制作技艺2个项目被列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拓展名录,敖鲁古雅乡被命名为“桦树皮文化之乡”和“驯鹿文化之乡”,2011年敖鲁古雅乡以“驯鹿文化之乡”之称,被文化部命名为2011—201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这也是
呼伦贝尔市唯一入选单位。4位鄂温克人被确定为自治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加强了国际驯鹿文化交流,成功举办2013年世界驯鹿养殖者代表大会。
所获荣誉
2019年2月2日,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