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板盾尾鱼
鲈形目刺尾鱼科的属
多板盾尾鱼属,学名:Prionurus (Lacepède, 1804),是鲈形目刺尾鱼科的一个属,是7种鱼类的通称。体呈卵圆形或长椭圆形,侧扁;尾柄细而有力。口小,端位,具一列密生的门齿状之齿或细长的刷毛状齿。体被小栉鳞,有些固生于皮肤,使得表皮粗糙如砂纸,尾柄部有数枚硬棘或骨板,有时退化或消失。
主要栖息于沿岸潮池、浪拂区到深远数十米之岩礁及珊瑚礁区,是浅水珊瑚礁区中最显眼且数量较丰的鱼族之一。属日行性,夜间避栖礁穴。为食底藻类的草食者,但亦有以浮游动物为食或滤食碎屑者。该属鱼类的稚鱼漂浮期甚长,借着长期而长距离的漂送。
形态特征
该属鱼类一般体长约20至30厘米之间,但亦可达70厘米。体呈橄榄型至延长且侧扁,尾柄瘦而有力。口小端位,不能或稍能向前突出。齿多少侧扁,具一列小而密生的门齿状之齿,齿缘有锯齿或波状缘,亦有细长的刷毛状齿。两颌各有一行,犁骨与腭骨无齿,鳃盖膜与鳃峡相连。后骨固连于颅骨。背鳍1枚,连续且长。侧线1条且完整连续。体被栉鳞,鳞片小且固生于皮肤,使得表皮粗糙如砂纸。尾鳍后缘稍凹入。腹鳍1-3-5,腋部无长形尖腋鳞。
生活习性
在尾柄之硬棘及骨板,在挣扎或受威胁时,会使入侵者造成既深且疼痛得伤口,故须小心。另外该属部分鱼种有黄化现象,即体色变成黄色或黄色调。
主要栖息于沿岸潮池、浪拂区到深远数十米的岩礁及珊瑚礁区,是浅水珊瑚礁区中最显眼且数量较丰的鱼族之一。属日行性,夜间避栖礁穴。为食底藻类的草食者,但亦有以浮游动物为食或滤食碎屑者。此属鱼类的稚鱼漂浮期甚长,借着长期而长距离的漂送,使得该属鱼类的地理分布极广泛。
分布范围
该属物种
保护级别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
参考资料
Prionurus microlepidotus.The IUCN Red List.2016-06-30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分布范围
该属物种
保护级别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