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谿,简体字为棠溪,古代名剑。因战国时期棠溪(今
舞阳县西南)地方出利剑。故以之名剑。《楚辞·九叹·怨思》:“执棠溪以蓬兮,秉干将以割肉。”
刘勰《
新论》:“棠溪之剑,天下之铦也。”铦,亦作剑的代称。
史书记载
棠溪冶铁铸剑文化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在
古代兵器时代和人们的文化心理上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就研究者查阅到的历史资料里, \u003c史记\u003e、《
吴越春秋》、\u003c战国策\u003e 、 \u003c搜神记\u003e、《
水经注》、《
盐铁论》、 \u003c资治通鉴\u003e 、《
古今图书集成》、《太康地记 》、《方舆记要》、 \u003c辞海\u003e、《地名大词典》、《
大清一统志》等,都有记述。在民国二十三标注本《西平县志》里也有记载,西平的地图上标有“棠溪”、“铁炉”、“冶炉城”等地名,《舆地志。疆域篇 》许多处引用历史典籍,涉及冶铁铸剑,其中引用
郦道元\u003c水经注\u003e文:“西平,故柏国也。西平,其西吕墟,即
清西陵亭,西陵平夷,故曰。县出名金,古有铁官。”引《
读史方舆纪要》文:“西平有诸石山……棠溪村。”诸多历史资料记载,都有两个字“铁”与“剑”。
棠溪宝剑《
史记》中曾有记载,“天下之剑韩为众,一曰棠溪,二曰墨阳,三曰合伯,四曰
邓师,五曰
宛冯,六曰龙泉,七曰太阿,八曰
莫邪,九曰
干将。” \u003c吴越春秋\u003e记载:”棠溪在西平,水刀剑,特锋利,为干将莫邪所从出,亦名川也。”据
范文澜\u003c中国通史\u003e记载:“
西平县有冶炉城,有棠溪村,都是
韩国著名铸剑处。西平有龙渊水,淬刀剑特坚利。”西平棠溪
春秋属楚,
战国属韩,是当时冶铁铸剑的胜地军工基地,距今已经有二千七百年的历史。先人们在这里开创了
中原地区的铁器文明,辉煌了中国的宝剑文化。 \u003c资治通铿\u003e给予
棠溪宝剑很高的赞誉:“棠溪之金,天下之利”。
现代著名史学家范文澜先生在《
中国通史简编》里这样写道:“西平有冶炉城,有棠溪村,都是韩国著名铸剑处。”一些古代诗文里边,也有称赞棠溪宝剑的诗句。明代诗人卫 善诱“棠溪宝剑天下雄,欧冶
干将人中龙,铸出名品擎天宇,一洗北郡万马空”诗作,极言棠溪宝剑名冠天下,声播四海。清及民国西平籍诗人陈铭鉴有《龙渊夜月》“光芒万丈彻霄悬,剑气凌云出 碧渊……闻说冶炉曾此铸,星移物换几经年”。
铸剑中断
棠溪冶铁铸剑的中断。棠溪冶铁铸剑自
春秋战国以来,辉煌了一千七百多年,至
唐朝末年的一场战乱,而划上了句号。当时
安史之乱,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割据一方,直接危机到中央政权,叛军
吴元济在中原腹地棠溪,以棠溪有利地势和棠溪直接提供的大量兵器,与
李愬率领的政府军抗衡,李愬副将
马少良“取城池,戮工匠”,彻底摧毁了这一冶铁铸剑的千古圣地。煊煊赫赫的文化成为一片废墟,幸免于难的工匠纷纷逃到江南
吴越,延续其文化的香火。使棠溪九大名剑之一的
龙泉宝剑在南方扎根,
棠溪宝剑自此出现了一千多年的
断层。
棠溪冶铁
西平县春秋时属楚,
战国时归韩。县西有古柏城,属柏皇氏原封地。周边有九女山、蜘蛛山、
河南省跑马岭地质公园。山下有棠溪湖、棠溪河,山上有棠溪源。棠溪流域是战国至晋代的重要冶铁基地,是
中原地区迄今发现最早、保护最完整的
冶铁遗址区。自秦至
李纯元和年间的上千年,历代中央政府均在西平设置铁官,督办兵器制造。元和十二年冬,唐宪宗发兵平定中原叛乱,将棠溪冶铁城夷为平地,自此,棠溪宝剑从历史上消失。
冶铁遗址
棠溪冶铁遗址位于西平县酒店乡酒店村南五百米的棠溪湖两岸,南系龙泉河,北接棠溪河。在冶铁遗址南部有冶铁炉。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著名历史学家
范文澜先生曾两次来西平考察。一九五九年,文物专家张静安前来考察,最早发现了一处保存完好的冶铁炉。冶铁炉为椭圆形,直径零点八米左右,深一米多,冶铁炉壁呈现有焦色的烈火烧烤痕迹。这一重要发现,揭开了人们认识古代冶铁铸剑历史新的一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名剑特点
棠溪宝剑之所以能被称为中华第一,恐怕与几个特点有关。
一是西平独有的地域资源。冥山铁矿不仅藏量丰富,而且
矿石含铁量高达27.5%,适合铸剑,而棠溪水富含大量的矿物质。
二是优秀的传统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1958年,当地在修
潭山水库时发现了37座竖炉遗址,距今有2300年的历史。现在保留下来的唯一一座竖炉遗址是
战国时
韩国的冶铁铸剑炉,已被国务院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了西平吸引游客的一道胜景。
三是材质优良、工艺精湛。棠溪剑的剑架、剑壳采用棠溪两岸名贵的棠棣木制成,上面生动的龙凤、
麒麟、
饕餮、蝙蝠和蝉纹等都是由手工一刀一刀刻成。
铸造工艺
棠溪宝剑铸造工艺致所以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因为
剑条的锻打就要通过热锻、冷锻、千锤百炼的反复折叠锻打,再经过图、渗铜,继而通过正火、淬火、退火、回火……,粗磨、细磨、精磨、研磨、收光等等近百道复杂工序,才能完成合格剑条的制作。其过程完全凭铸剑师高超的悟性、独特的技巧和积累的丰富经验、来掌握控制水火的温度、颜色、时间等等,很难操作,稍有差错,便会前功尽弃;没有数十年实践经验,根本掌握不住其中的奥妙,这也是当今世上优秀铸剑师犹如凤毛麟角的根本原因。
剑条的研磨、收光也是如此,同样需要专业技师全手工操作,经过几十块不同型号的油磨石、数吨清水、无数次的反复研磨数十天后,才能呈现出笔直的剑脊,四面平正、寒光闪亮的剑面。将几种含炭量不同的优质钢材经1500多度的高温炉火的熔化和数万锤锻打、揉化、延展,在棠溪圣火和圣水的沐浴中锻打成形、经过特殊的热处理定性,再经过几十道研磨工序、使其成为具有“强、硬、韧、弹”四大特性的
棠溪宝剑剑条。
棠溪宝剑其配套饰件的制作工艺也相当复杂。饰件的制作采用传统失腊法
青铜精密铸造,或身怀绝技的匠人用铜或金银,錾图、错金、镶嵌等工艺高超制作。还要经过整合组装、多次整体打磨,数遍烤漆等数十道工序。其中所用烤漆全部为昂贵的高档进口材料,按照汽车烤漆工艺程序制作完成。最后,还要经过高标准成品检测、包装,棠溪宝剑才以完美的形象展示于世人面前。棠溪宝剑承袭了古代手工千锤百炼、金属改性的传统工艺,具备“强、韧、硬、弹”四大特点,硬可斩钉截铁,韧可弯曲120度不断裂变形,光鉴寒霜,灵气逼人。
名剑文化
棠溪宝剑的创意和文化既体现在
剑条上,又更多地体现在剑鞘、剑架的制作上。其剑鞘、剑架所用的红木、
山里红木、
花榈木等都是昂贵的稀有木材,原木打开后需要自然晾三年、在室内炕六个月;而后去裂除花,按照自然木纹顺序精挑细选、刨磨打坯,才能进入拥有熟练高超雕刻工艺的雕刻员工手中,进行精雕细琢,演绎出色泽一致、搭配合理、一幅幅龙飞凤舞、福禄寿禧等等祥瑞图画。瞧,雕刻工正以饱满的热情、一丝不苟的精神,雕刻着每一个画面,每一个组件,刀刀精到、准确无误。
民间传说
至今,棠溪河两岸那里上年纪的人,都能把把《天下第一剑》、《冶炉合庄》、《龙泉》、《宛冯》等故事讲得栩栩如生。 《天下第一剑》的故事中讲:楚王听说棠溪有一淬刀的神泉,让曾救过
龙女的百岁铁匠为他铸一把“天下第一剑”,老人拒绝,坚决不铸杀人的东西。
楚王说,剑是定国之宝,要用“天下第一剑”安社稷,造福万民。又派人带重礼面见老人。铁匠答应,日夜铸剑,但久不成形,一日五彩云飘进炉中,于是剑成。老人到棠溪河磨剑时,剑掉水中。老人十分焦虑,怕无法向楚王交代,夜晚便梦中梦见楚王要拿头是问。
第二天,老人面见楚王,楚王盛情接待,并大夸“天下第一剑”果真好剑,老人不解,楚王说是一位龙女所献。老人见剑,果然剑为已出,原是
龙女回报相助。
现代延续
棠溪剑传人
高庆民出生在棠溪河畔的一个
铁匠世家,受父亲的影响,少年时的高庆民就会在熊熊炉火前帮助父亲抡锤子、掌钳子。在棠溪北岸有座直径两米高的大型冶铁炉,是最早的一座
春秋战国冶铁铸剑炉。高庆民在和父亲切磋锻打技艺,查阅有关棠溪剑史料书籍的同时,经常来到这座先人冶铁铸剑的遗址,追寻着古人铸剑技艺和灵感,在这里他常常一蹲就是一整天。回去后,他和父亲多次竖炉
冶炼,反复实践,但总解不开历史上棠溪剑铸剑技艺的几个关键迷团。在困难和失败面前,每当想到棠溪剑2000多年前的辉煌历史,高庆民心中就感到有一种
莫大的压力和动力。他曾经节衣缩食,风餐露宿到南方一宝剑生产厂家拜师取经,但都吃了闭门羹。无奈的高庆民只得回到棠溪河畔那座昏睡千年的冶铁炉旁,他手捧几块炉渣掂量着,默默地对自己说:路在脚下,挺过难关必是成功。
这时期,当地农民在耕地时挖出一节棠溪剑梢部分残遗。
高庆民得知后喜出望外,他通过文物管理所的同志将此剑借过来认真化验、分析、查成色,探求古剑铸造的秘密,又通过图书馆的同志找来
杜牧的《
考工记》和《
管子》、《地数》中关于棠溪剑的史料,试图揭开棠溪剑在铸造技艺中的神秘面纱。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高家父子半个世纪的长途跋涉,几经风雨,几经磨难,1987年,高庆民终于破译了史书上的“取棠溪水淬火”、“高温液体还原”等铸剑工艺,试制成功了第一把熠闪烁的棠溪剑。该剑承袭了棠溪地域特色和特殊生产工艺,具备了“强、韧、硬、弹”四大特点,光鉴寒霜,灵气逼人。重剑砍铁断玉不留钝痕,轻剑弯曲九十度回弹复原,饰件严格依照古代
青铜技术的工艺配方,又运用精密铸造作处理技术,质地精良,图形逼真。其龙泉、棠棣花、龙凤
麒麟等图案的运用,更透出神秘深厚的棠溪文化。
棠溪剑历经1000多年后横空出世,立刻引起了冶金界的广泛关注。1989年,全国冶金
历史学研讨会的专家学者云集西平对棠溪剑的研制成功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冶金史专家韩汝芬教授为此发出惊呼:莫邪干将,世有传人。1991年棠溪剑通过省级
技术鉴定:“该产品的研制成功,恢复了正宗棠溪剑的生产,填补了
河南省空白。”
现代美誉
2000年8月和2001年10月,棠溪剑两次被
中国国家博物馆权威专家鉴定为“
玉柄铁剑”。近年来,棠溪剑先后荣获三十余次国际、国家和省部级大奖,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及海外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先后有100多家新闻媒体给予报道。许多政界要人、文学艺术界名人也题诗留词,给予高度评价。
2002年后,
棠溪宝剑先后获得
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八项专利,并获得ISO:9000质量认证。2003年,棠溪宝剑被客属第十八届恳亲大会组委会定为贵宾专用礼品。2004年9月,被
河南省人民政府定为名牌产品。同年,又被国家技术
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代表146个
成员国审核、认定,并颁发“原产地标记注册保护证书”,成为世界名牌。2005年被评为
河南省著名商标。2006年被评为全国创名牌企业。2007年被定为国家级工业旅游景点。
名剑评价
2000年10月31日,棠溪剑业公司
高庆民设计打造的“中华第一剑”,0001号被
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确定了
棠溪宝剑的品牌地位。“中华第一剑”形成300多道工序。
2001年10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组织的“
玉柄铁剑”高级专家鉴定会上,中国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收藏家协会主席
史树清等有关专家对棠溪宝剑评价:“不愧是名副其实的中华第一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