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陪经(1903年4月30日—1988年10月22日),原名唐培经,
金坛区县南门外王母观村人,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数学家,统计学家、教育家。曾任联合国粮农组织技术顾问,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的伯乐之一。晚年侨居
美国,因病逝世。
唐陪经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农商家庭,自幼酷爱读书,成绩优异。1910年至1912年,进私塾习旧学;1913年至1916年,就读于本村王母观小学;1916年至1917年,进金坛县第一高等小学;1917年至1919年,进无锡第三师范附小;1919年至1923年,进南京高等师范附中;1927年,毕业于
东南大学,获理学
学士。1927年至1928年,任教于
光华大学附中;1928年,回乡任
金坛区中学校长;1929年至1934年,任
清华大学教员;1934年,考取英国伦敦大学,公费留学。1937年,毕业并以优异成绩获得
统计学博士学位,同时选为英国皇家统计学会会员。后毅然返回祖国,从事教育救国。从教十年后,他应聘为中央大学教授,先后被任命为柏溪分校主任和大学教务长。1948年至1949年初,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1949年3月,任美国依阿华州学院教授。1951年,受聘为
联合国粮农组织技术顾问,改进农业普查和农产统计;期间驻
巴拿马共和国两年,
厄瓜多尔三年,
秘鲁三年;后任
拉丁美洲区区域农业统计顾问七年;1967年7月,在
美国首都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主持与美国农业部合办的国际普查训练班;1969年8月31日退休。
联合国粮农组织 国际普查训练班 ( - 1969-8)
光华大学附中 教师 (1927 - 1928)
华罗庚是举世闻名的数学家,也是
金坛区的骄傲,但华罗庚早年的成长尤其是他数学天才的发现,却与另一个金坛人密不可分,这个人就是原联合国粮农组织技术顾问、已故华侨唐陪经先生。
唐鹤德一生奖掖后进,耗尽心血。华罗庚的成长与唐先生分不开。1929年秋,先生收到小同乡华罗庚的一封信,信中附有他自习数学的难题,而后又接到他写的数学学习心得,先生被这位青年人好学上进的精神所感动,开始了书信交往。1930年,《科学》杂志发表了
华罗庚的论文《苏家驹之代数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震惊数学界。
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
熊庆来教授被华罗庚论文所打动,到处查问华罗庚的情况,结果无人知晓。此时,唐陪经先生趁机将华罗庚推荐给熊主任,熊主任很高兴,询问华罗庚是什么人,在哪个大学,先生告诉熊主任:“华罗庚未读过大学,只读到初中,在
金坛区中学当庶务员……”。熊主任听了介绍,连声赞扬:“不简单,不简单。”他对华罗庚敢于向权威挑战,而且立论独到新颖,大为嘉许,肯定华罗庚不是凡夫俗子。他请唐陪经先生写信给
华罗庚,邀请华罗庚到
清华大学图书馆任助理员职。1931年秋,华罗庚接到
唐鹤德的信,感动得流下热泪,遂乘车北上,跨进了
清华园这所中国高等学府的大门,走出了一生中关键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