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大传
邰大传
大传,茶学家。长期从事茶叶生产科技推广工作,对江苏省省良种的引进、繁育推广体系的建立,茶园高产优质高效综合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低产茶园的更新改造,名优茶的研制开发,主持江苏茶叶区划研究,以及组建江苏省茶叶学会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振兴江苏茶业作出重要贡献。
人物生平
邰大传,字子伟,邰大传1941年高中毕业后,当时正值福建崇安新建的苏皖联立技艺专科学校在沦陷区秘密招生,学费全免,还发放生活贷款,因此在其父的鼓励下,于是年7月与友人远离家乡前往报考。他们于8月抵达隆安后,邰大传忽身患疟疾,抱病参试,幸被录取该校茶叶科。1942年夏,日军大举侵犯浙赣边界,轰炸南平市,学校被迫南迁三元,因办校经费短缺,紧缩规模,山茶科转由福建农学院接办。邰大传于1944年6月毕业,分配到福州花茶厂实习。不久,日军又侵占福州市,邰大传几经周折,经友人介绍到闽清县的闽候职业中学任教。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邰大传得悉吴觉农在上海筹办兴华茶叶公司,便于是年冬到沪进入该公司任技术员,曾赴所属浙江遂安光华茶厂协助搞茶叶和技术工作。一年以后,公司因业务不振,裁员遣散,邰大传又去青浦区县省立泰兴师范学校任教。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0年4月苏北行署招聘农业技术人员,邰大传应聘到苏北行署农、水处农林局工作,协助筹建苏北农业试验场。1952年冬,邰大传参加筹办茶叶指导所工作。1974 年后,邰大传在高淳区青山茶场工作。他从事茶叶生产科技工作,近40年,初为技术员,1963年晋升为农技师,1983年获得高级农艺师职称,1990年晋升为教授级高级农艺师。
技术成就
1949年前,江苏省全省茶园面积小,树龄老,产量低,品质次,基础薄弱。1952年成立茶叶指导所,积极垦复荒芜茶园,重点在自然条件较好的宜(兴)(阳)山区丘陵的国营劳改农场发展条栽密植新茶园,筹建宜兴茶叶实验场与全省试验示范基点,学习和推广原苏联先进经验。邰大传于1956年6月参加了农业部在杭州市举办的苏联茶叶专家学术报告研讨班,系统学习有关茶树栽培、品种选育、生理生化和茶叶加工等新的理论知识和经验。1957年,他参加了由省农、林、水三厅领导带队的镇宁丘陵山区调查。他负责制订的有关发展茶叶生产的规划意见,经领导批准后,积极组织实施。经过两年筹划,先后新建国营茶场20多个,有力地推动了全省茶叶生产的发展。到1962年,全省茶园面积较建国前扩大了4倍多,产量也增长1.6倍。
1964~1965年,为适应外销出口发展红碎茶需要,经农业、外贸、公安、农机四部商定在宜兴芙蓉茶场开展试制。经过一年探索,试制取得了初步成果。1965年春,邰大传及时组织8个有条件的国营茶场各抽调技术骨干一至二名,参加芙蓉茶场继续扩大试验和试产,以进一步完善加工工艺流程,规范制茶机具设备配置,边试制边生产边推广。由于在发展红碎茶中取得的成绩,同年冬天,邰大传出席了江苏省委召开的全省农业先进代表会,受到表彰。到20世纪70年代,江苏省红碎茶年产量达2660多吨,累计创汇达4000多万美元,开拓了苏红出口的新路。
江苏历史上以盛产名优茶称著,但多数年久失传,仅有碧螺春留传至今。1958年,为纪念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的革命先烈,在省委的重视和关怀下,集中省内科技骨干,组成雨花茶创制委员会。邰大传参加了创制全过程。雨花茶于1959年获得成功,以其外形犹似松针,紧直圆绿,别具一格,象征万古长青之意。经有关部门评定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连云港市云台山云雾茶也是江苏省古老名茶,但清代以后,茶园荒芜,生产中断,于20世纪70年代才恢复。
“文化大革命”后,碧螺春、雨花茶品质有所下降,市场反映强烈。南岳云雾茶也存在外形风格不一,品质不稳的情况。邰大传积极倡议并商定由江苏省茶叶学会组织开展三大名茶品质风格研究活动。1980年春,组成研究小组,先后深入各名茶主产区,结合生产,对采摘标准、芽叶组成和鲜叶、干茶内含有效物质进行测定分析;对加工工艺流程反复试验比较,并对在贮运和购销调拨环节中影响品质的因子通过实地调查、访问座谈和搜集核查有关资料,取得了1400多个数据和大量资料。后经研究总结,统一了名茶采摘标准和加工工艺流程,提出流通环节中提高品质的改进意见,及时写出报告,分发各地区各部门参考。据产地和收购部门反映,不仅各名茶中高档茶比重显著增长,且品质风格大有提高,也较统一。这为此后名茶的研制开发起了引导和推动作用。
为了适应市场对名优茶日益增长的需求,加速调整茶类结构,积极研制开发名优茶,1983年起邰大传先后组织和指导茅山青峰、二泉银毫、山河摘翠和机制雨花茶等多种名优茶的研制,主持新产品鉴定,开展全省名优茶评比和创省优活动。1985年6月,农业部和中国茶叶学会在南京召开首次全国名茶展评会,江苏省按规定报送5个样品参加评定,结果全部入选,2个样品获全国名茶,3个样品为部级优质茶。1989年,农业部在西安市又召开第二次评比会,江苏报送的5个选评样和2个复评样,均被评定为全国名茶。到20世纪的90年代,全省名优茶产量从80年初的不足50 吨增长到500余吨,10年增长了10倍;占全省茶叶总产的比重也从不到1%提高到5%;名优茶样品从10个增加到30个,先后有30个荣获全国名茶和部、省优质茶称号。名优茶产值占到全省茶叶总产值的30%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简历
1924年10月9日 出生于江苏省宝应县城
1929-1935年 宝应县敦睦小学学习
1935-1938年 江苏宝应县画川中学学习
1938-1941年 江苏宝应县钟南中学学习
1941-1942年 福建崇安赤石苏皖联立技艺专科学校山茶科学习
1942-1944年 福建永安福建农学院茶业专业毕业
1944-1945年 福建闽候职业中学任教
1945-1947年 上海兴华茶叶公司任技术员
1948-1949年 青浦区江苏省立泰兴师范学校任教员
1950-1952年 苏北行署农水处农林局任技术员
1952-1969年 江苏省农林厅、林业厅任技术员、农技师
1969-1974年 下放句容市农村劳动
1974-1978年 高淳区青山茶场任技师
1978-1990年 任江苏省农林厅农技师、高级农艺师、教授级高级农艺师
1990年 退休
主要论著
1 邰大传。茶树栽培。南京:江苏省人民出版社,1955
2 邰大传。农业辞典(茶叶条目).南京:江苏省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786~810
3 邰大传。创制红碎茶初步体会。茶叶科学,1965(4):22~25
4 邰大传。三大名茶品质风格研究。江苏省茶叶,1980:70~80
5 邰大传。俞庸器,朱锡坤。江苏省茶叶区划报告。江苏茶叶,1981:1~22
6 邰大传。镇江市低山丘陵区茶叶考察报告。江苏茶叶,1982:1~7
7 邰大传。上海经济区江苏片茶叶生产考察报告。江苏茶叶,1984:1~4
8 邰大传,陈武生。挖内涵潜力,行良性循环——江苏茶叶发展之路。江苏茶叶,1992:1~4
9 邰大传。江苏省茶叶生产科技发展研究报告。江苏茶叶,1990:1~4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技术成就
简历
主要论著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