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灶面是中国
江苏省昆山市的传统面食小吃之一,属于苏菜系,也是中国十大
面条之一。奥灶面最著名的品种是红油爆鱼面和白汤卤鸭面。游客到昆山玉峰山游览时,一定要去“奥灶馆”品尝一碗正宗的奥灶面。奥灶面的制作过程繁琐,需要选用优质面粉,经过多次揉面、擀面、拉面等工序制作而成。红油爆鱼面的汤汁呈红色,口感麻辣,鱼肉鲜嫩;白汤卤鸭面的汤汁呈白色,口感鲜美,鸭肉香嫩。奥灶面的美味和独特口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品尝。
关于“奥灶”二字,历来众说纷纭。传说
爱新觉罗·弘历微服下江南时,途经
昆山市游览
玉峰山景后腹中饥了,于是来到这家小面店吃了一碗红油爆鱼面,觉得味道无比鲜美,忙让太监打听烹制方法。但由于语言关系,太监似懂非懂,无奈只得急中生智面奏皇上:“红油面味道好,主要是面灶上的奥妙。”
乾隆一听哈哈笑道:“面灶奥妙,奥妙的面灶”从此这庄小面店就有了“奥灶面”的美称。比较可信的说法是:颜复兴面馆又小又旧,黑咕隆咚;陈秀英年纪大后手脚慢,眼睛不仔细,因此被老吃客戏称为“糟面”。鏖糟是昆山土语,就是不太干净的意思。谁知这个怪名称反倒使它不胫而走。
奥灶馆至2020年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它的前身是
昆山市的“天香馆”,因为经营不善,店主弃馆而走。债主赵三老太将它交给绣娘陈秀英经营,易名“颜复兴”。心灵手巧的陈秀英本来就擅长精细小吃烹调,她虚心征求意见,精心烹制作,果然非同凡响。只有三张半桌子的小面馆顾客盈门,名声四扬。解放后,根据“奥妙在灶头上”的意思和谐音,正式命名为“奥灶馆”。
相传,
清代同治年间,在玉峰山下有一家小面食铺,店主是名女子,名叫颜陈氏。她悉心经营,取南北面食之长,制作出一种面白、汤红的红油面。由于色香味俱佳,因而深受过往食客的喜爱,生意兴隆而驰誉古城
昆山市全县。然而,有些同行为了竞争,便中伤其经营的红油面是“懊糟面”(即邋遢之意)。尽管如此,小面铺的红油面因其货真价实,依然受顾客青睐。一天,店铺来了一位书生,吃面时,他提出建议:干脆取“懊糟”之谐音,用“奥灶”两字为招牌,经营这一独特的风味。这样,经书生和其他食客的广泛传播,“奥灶面”美食享誉四方,很快成为
江南的著名小吃。
奥灶面深受顾客欢迎,首先在于汤面有特色。它继承传统做法,用
青鱼的鱼鳞、
鱼鳃、鱼肉、鱼的粘液煎煮提出,所以味道鲜美异常。其次在于浇头有考究,
爆鱼一律用青鱼制作,卤鸭则以“昆山大麻鸭”用
卤汁烹煮,故肥而不腻。再有就是,面条用精白面加工成
龙须面,下锅时紧下快捞,使之软硬适度。奥灶面最注重“五热一体,
小料冲汤”。所谓“五热”是碗热、汤热、油热、面热、浇头热;“小料冲汤”指不用大锅拼汤,而是根据来客现用现合,保持原汁原味。奥灶面不仅选料讲究,味美鲜醇,另外还有“三烫”的特点:面烫,
捞面时不在温水中过水,而在沸水中过水;汤烫,配制好的面汤放在
铁锅里,用余火焖煮,保持其温度;碗烫,碗洗净后,放在沸水中取用,不仅保暖,还消毒卫生。因此“奥灶面”即便是在数九寒天,食之也能冒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