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杨版资治通鉴》是作家柏杨将史学名著《资治通鉴》重新以现代白话文翻译的一部丛书,由远流出版公司出版,在
万卷出版公司发行。这部作品旨在使现代读者能够更容易理解和接近这部古代的历史巨著。
《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官修的编年体通史,记载了前403年至959年的中国历史。它以历代君臣事迹、各朝代的兴衰为主,旨在为帝王提供历史鉴戒。然而,由于原著使用
文言文书写,对现代人而言难以理解,
柏杨于1983年开始翻译《资治通鉴》,力图以现代语文本使其复活,避免被尘封。柏杨版的《资治通鉴》以“纪事体”改革了原有的“编年体”,并配有大量历史地图,使读者能够更清晰地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柏杨的个性和文风贯穿全书,使读者在轻松之中阅读《
资治通鉴》的全部历史故事。
柏杨认为,如果没有现代语文本的《资治通鉴》,这部作品将面临被尘封的厄运。因此,他开始了长达十年的翻译工作。远流出版公司的总编辑
詹宏志将书名定为《柏杨版资治通鉴》,并以杂志形式分册发行。1993年3月7日,远流出版公司将这一天定为“柏杨日”,以庆祝《柏杨版资治通鉴》全部完成,并出版了纪念特辑《历史走廊──十年柏杨(1983~1993)》。
柏杨形容这十年的生活如同在“劳改营”中度过,他的辛劳可见一斑。
柏杨在翻译中增加了许多创新的元素,如地名今注、官名今译、西元纪元,并续全书至后周末年,证补史事阙漏。他还以现代中国人的观点,通过《
柏杨曰》对历史成败因果进行分析,评论更符合现代人的品味,推崇民主思想,并同情失败者。此外,柏杨尝试从实战角度考察并描述战争,对古代的一些战争描述表示质疑。
尽管《柏杨版资治通鉴》存在争议,但它也有带动读书风气和古籍今译的功效。历史学家
唐徳刚等人认为,如果无法理解原文,《柏杨版资治通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中国时报》的苏基评价
柏杨的著作是华人学界的一件大事,因为柏杨是凭借毅力和使命感完成了这项艰巨的工作。
《
柏杨曰》中的敬称使用不一致,以及“
文华殿大学士今译”中古今官位关系的准确性受到质疑。有部分观点被认为过于偏激,初版时校稿错误也较多。此外,柏杨的翻译在学术界引起了一些争议,包括对原文的理解和翻译准确性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