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编注
金匮要略编注
《金匮要略编注》是清代医学家沈明宗(字目南,号秋湄)编注的《金匮要略》注本,初名《沈目南编注张仲景金匮要略》,刊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次年重刊时改题本名。沈氏认为世传的《金匮玉函要略方》存在“编次失序”的问题,因此在编注本中首先将“夫人禀五常……”节冠于首而为序例,对原文的编排体现了“察病治法之纲领”,并使杂病的方论部分条理化,易于检索。现存康熙三十二年(1693)致和堂初刻本,并见于《医征五种》《中国医学大成》等丛书中。曹炳章将其改名为《沈注金匮要略》。
作者简介
沈明宗清代医学家,字目南,号秋湄,槜李(今嘉兴市)人。少攻举子业,后潜心禅宗,精通医典,为清初名医石楷之高第。客游燕都,后至邗江区(今属江苏省),求治者踵接。暇时则与及门弟子考论医宗,凡二十余年。精研张仲景之学,于《伤寒论》注家中,推崇方有执、喻嘉言。曾撰《伤寒六经辨证治法》八卷(1693年),突出六经主病,颇多创见。编次仿喻嘉言《尚论篇》,将六编篇目中合病、并病、过经不解、差后劳复等另立篇名,将《舒氏伤寒集注》重新编次。又撰《金匮要略编注》二十四卷(1692年)。首列“序例”,次述天时地理、脉证汤法,其注释条文,亦有新见。
内容简介
沈氏认为王叔和编集《伤寒杂病论》往往参入己见,致使不少条文序列颠倒,意义反晦。且谓“《金匮》第一卷(篇)乃通部察病治法之纲领,故立望闻问切、表里阴阳寒热虚实标本、汗吐下和温之法”。卷一首叙“重编大意”,然后重编“脏腑经络先后病”中的条文次序,以“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条作为首条“叙例”;其次分别列“时令”、“问阴阳病十八”、“望色”、“闻声”、“问治未病”、“五脏病喜恶”、“五脏攻法”、“误治救逆”、“切脉”、“厥”、“喘证”等十二类。卷二至卷二十三“痉湿病”至“杂疗方”仍依《金匮》原文篇目。卷二十四将“禽兽鱼虫”、“果实菜谷”两篇合为一卷。通过重新编注,使《金匮》原文条理更为清晰,其首篇提纲挈领,尤能示人以门径。
影响评价
《金匮要略编注》因重新编排,次章冠首,而为序例,使之有条不紊,同时又加入释文,便于读者阅读,有些释文,很有学术见解,在《金匮》古注本中具有一定影响,为研究《金匮》及临证的参考良书。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影响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