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回村地处
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县东南部的偏僻山区,全村共有900多户,3200余人,是
东回镇第一大村。田地里
干果与农作物相间,立体种植、高效农业初具规模;村里的小杂粮
加工厂作为产业化的“龙头”与农户相连,带动了全村小杂粮的迅速发展。
西回村地处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县东南部的偏僻山区,距县城30公里,全村共有900多户,3200余人,是东回镇第一大村。昔日,村里6800多亩耕地和10000多亩荒地分散在纵横交错的沟壑中。山是干石山,山坡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自然条件极差。村里无水源、无矿藏,村民生活穷苦。然而西回人民面对困难,顽强拼搏,花10余年的时间,终于将其改造成一方乐土。如今的西回村绿化总面积达10000多亩,满村葱郁碧绿,处处生机盎然;田地里
干果与农作物相间,立体种植、高效农业初具规模;村里的小杂粮
加工厂作为产业化的“龙头”与农户相连,带动了全村小杂粮的迅速发展,“西回”牌小米走出山村,走进京城,成为知名品牌;村公路通到了田间地头,群众不再为下地发愁;一支由400多人组成的造林绿化队,常年在外承揽工程,一年创收30多万元。富裕起来的西回村,家家看上了闭路电视,安装了电话,吃上了旱井自来水,近40户村民用上了沼气,生活是越来越好了。西
维吾尔族认为,当地优势在山,出路在山,致富希望也在山。然而在10年前,13平方公里的
石灰岩覆盖了村周围的绝大部分,山上岩石裸露,有的地方寸草不生,想开山真是难于上青天。然而当地村民一直没有放弃开山致富的希望。自从1997年村里寺山绿化工程出了“精品”后,该村的造林热情一年高过一年。寺垴山位于西回村北,6000多亩的荒山岩石裸露
土层稀薄,属于林业上的暂难利用地。凭借攻坚克难的干劲,西回人仅用了3个月就完成此工程,共绿化4300余亩。工程被不少人称为全省少见的模式工程,也被评为国家
太行山绿化示范工程和全省十大林业精品工程之一,西回村也被国家命名为全国绿化千佳村。“一石激起千层浪”,从那以后,西回村连续几年以重点工程形式,将村里的荒山治理了一片又一片。在村党支部书记田计罗的带领下,村民们经常一大早就带着、锤等工具和干粮上山,在山上一干就是一整天,饿了吃干粮,渴了喝就近熬的米汤。山上经常出现几百人的造林场面。通过数年的努力,西回村绿化面积10000多亩,林木覆盖率达到50%以上。西回村地处
太行山中部,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小杂粮一直是村里的传统作物,并以口感好著称。在当地“抬皇纲”的传统文艺中,所抬皇贡中的小米是最重要的食品。相传
明朝万历年间,崔皇后是西回人氏,初到皇宫曾带10担小米为嫁妆。嫔妃见后争相品尝,数月后个个面色红润。崔皇后特传旨:平定州西丹回村(现名西回)每年进贡小米。近年来,远离工厂这个独特的区位优势使这里具备了无公害生产条件。于是,西回村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工作,鼓励农民使用农家肥,同时建立起一支30人的技术服务队进行耕种指导。2003年,西回村的4000亩土地获得了农业部无公害生产基地的认证。当年,该村成立了阳泉西回小杂粮基地有限公司,使过去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小杂粮生产成为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生产链条。2007年,西回村5万亩土地获得了无公害生产基地的认证,获得认证的农产品种类也由谷子、大豆增加到绿豆、核桃和玉米。西回小杂粮基地有限公司还开发杂粮礼盒装、“嘎崩脆”休闲食品、无公害
膳食面等,再次实现了农产品的增值。 2008年底,基地共种植杂粮面积80000亩,产量达40000吨,共有农户8000余户,年收入1200万元。杂粮产品备受欢迎,已远销北京、
河北省、
河南省、
山东省、
陕西省等地。今年,基地又与
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联合开发优质产品,向西回杂粮的科技腾飞之路迈出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