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交换技术
软交换技术
软交换技术自首次在市场上推出产品以来,已成为电信行业内的热门词汇。这种技术不仅具备传统电话交换机的功能,还能同时处理IP通信,因而备受推崇。软交换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够轻松整合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降低网络成本,帮助运营商更快地获取收益。
发展背景
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宽带和多样化业务的需求日益增长。为了提供更灵活、丰富的现有业务和新增业务,以及个性化服务,提出了下一代网络的概念。目前,全球多家电信运营商已经开始实施下一代通信网络的实验。软交换技术作为下一代通信网络解决方案的重点之一,已成为业内热议的话题。在中国,网络与交换标准研究组已完成软交换体系的总体技术要求框架,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也对软交换系统在多媒体和移动通信等方面的研究课题进行了立项。
概念起源
软交换的概念最初在美国兴起。在企业网络环境中,用户使用基于以太网的电话,通过PC服务器上的呼叫控制软件(如CallManager、CallServer)实现PBX功能。这套设备无需单独铺设网络,只需与局域网共享即可实现管理和维护的统一,综合成本远低于传统PBX。受此启发,为了提高网络综合运营效率,网络发展趋向于合理、开放,更好地服务于用户。业界提出了将传统交换设备部件化,分为呼叫控制和媒体处理的想法,两者之间采用标准协议(如MGCP、H248),并通过纯软件进行处理,由此产生了SoftSwitch(软交换)技术。软交换概念提出后,迅速得到业界的认可和重视,ISC(International SoftSwitch Consortium)的成立加速了软交换技术的发展。软交换相关标准和协议受到了IETF、ITU-T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关注。
网络结构
软交换是下一代网络的核心设备之一,各运营商在构建基于软交换技术的网络结构时,必须考虑与其他网络的互通。在下一代网络中,应有一个相对统一的网络系统结构。软交换位于网络控制层,较好地实现了基于分组网利用程控软件提供呼叫控制功能和媒体处理相分离的功能。软交换与应用/业务层之间的接口提供访问各种数据库、三方应用平台、功能服务器等接口,实现对增值业务、管理业务和三方应用的支持。其中:软交换与应用服务器间的接口可采用SIP、API,如Parlay,提供对三方应用和增值业务的支持;软交换与策略服务器间的接口对网络设备工作进行动态干预,可采用COPS协议;软交换与网关中心间的接口实现网络管理,采用SNMP;软交换与智能网SCP之间的接口实现对现有智能网业务的支持,采用INAP协议。通过核心分组网与媒体层网关的交互,接收处理中的呼叫相关信息,指示网关完成呼叫。其主要任务是在各点之间建立关系,这些关系可以是简单的呼叫,也可以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处理。软交换技术主要用于处理实时业务,如话音业务、视频业务、多媒体业务等。软交换之间的接口实现不同与软交换之间的交互,可采用SIP-T、H.323或BICC协议。
设计原理目标
软交换技术是一个分布式的软件系统,能够在基于不同技术、协议和设备的网络之间提供无缝的互操作性。其基本设计原理是创建一个具有良好的伸缩性、接口标准性、业务开放性等特点的分布式软件系统,独立于特定的底层硬件/操作系统,并能够良好地处理各种业务所需的同步通信协议,在一个理想的位置上推动摩尔定律。软交换技术的设计目标是在媒体设备和媒体网关的配合下,通过计算机软件编程的方式来实现对各种媒体流进行协议转换,并基于分组网络(IP/ATM)的架构实现IP网、ATM网、PSTN网等的互连,以提供和电路交换机具有相同功能并便于业务增值和灵活伸缩的设备。
详细解释
软交换是一种正在发展的概念,包含了许多功能。其核心是一个采用标准化协议和应用编程接口(API)的开放体系结构。这就为第三方开发新应用和新业务敞开了大门。软交换体系结构的其它重要特性还包括应用分离(de-coupling of applications)、呼叫控制和承载控制。软交换是一种功能实体,为下一代网络NGN提供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的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是下一代网络呼叫与控制的核心。简单地看,软交换是实现传统程控交换机的“呼叫控制”功能的实体,但传统的“呼叫控制”功能是和业务结合在一起的,不同的业务所需要的呼叫控制功能不同,而软交换是与业务无关的,这要求软交换提供的呼叫控制功能是各种业务的基本呼叫控制。
参考资料
资料.unjs.2024-10-28
软交换技术全释.zhiding.2024-10-28
目录
概述
发展背景
概念起源
网络结构
设计原理目标
详细解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