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得拉巴土邦(英语:Hyderabad State;
乌尔都语:حیدرآباد کی ریاست),亦有史称海得拉巴德干(Hyderabad Deccan),是存在于1724年至1948年间,位于印度次大陆南部德干高原的一个
君主制国家。
海得拉巴在1724年至1798年时是
莫卧儿帝国的一个省份,在1798年至1947年时是与
英国东印度公司及英属印度并存的一个土邦。
印度联邦建立后,海得拉巴邦获得短暂独立,1948年并入印度,并被拆散治理。海得拉巴邦的君主(王公)称尼扎姆。
简介
海得拉巴土邦(英语:Hyderabad State)是印度殖民地时期最大的土邦,存在于1724年至1948年,拥有自己的货币、造币厂、铁路和邮政局,首府是海得拉巴。
海得拉巴土邦幅员辽阔,涵盖了印度德干高原的大部分,其面积有213,191km²,比英格兰和苏格兰加在一起还要大。居民近2000万,主要信奉
印度教,而它的统治者却是一位穆斯林。
长期以来,海得拉巴土邦主温顺地接受了英属印度
总督的保护,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追随
英国,以换取对其统治的支持。
农业是海得拉巴土邦的支柱产业,工业门类少、规模小、技术水平低。至20世纪初、中叶,其工业化进程有了发展。落后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
海得拉巴社会现代化的发展。
印巴分治的
第一代缅甸的蒙巴顿伯爵路易·蒙巴顿方案公布后,一些地域较广、人口较多的土邦如海得拉巴、迈索尔、
印多尔、
克什米尔、特拉凡科尔、
朱纳格特等土邦王公对蒙巴顿方案将土邦置于“不幸的位置”表示失望,他们希望继续保持自己的独立地位,一再请求
女王陛下政府允许它们以自治领身份留在英联邦内。
海得拉巴土邦发布公告,声称在
英国丧失对土邦的最高统治权后,海得拉巴有权利保持其独立主权地位。
海得拉巴土邦的邦主米尔·奥斯曼·阿里汗企图凭借自己拥有的财富使海德拉巴成为独立国家或者加入同宗同教的
巴基斯坦。
1948年9月13日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决定采取军事行动,9月18日,
印度武装部队占领海得拉巴土邦,使之成为印度的一部分。
历史
概述
海得拉巴土邦的历史起源于阿萨夫·贾赫王朝,这是一个源自今
乌兹别克斯坦境内
撒马尔罕一带的突厥人世袭家族。在17世纪末,他们来到印度
莫卧儿帝国。18世纪,随着莫卧儿帝国的衰落,当时的王朝首领卡马尔乌丁汗成为
海得拉巴总督,并四处进攻,企图夺取帝国南部的控制权。莫卧儿皇帝未能阻碍其扩张,卡马尔乌丁得以控制海得拉巴全境并建立政权。
马拉地帝国与海得拉巴进行了多场战役,如拉克沙布万战役。后来,随着英军开始进攻
印度,马拉地帝国也趋于衰落,1798年,海得拉巴成为了
英国东印度公司治下的印度中的一个土邦。海得拉巴统治者为了保住权力,在各方面都对英国人言听计从。在印度兵哗变时,海得拉巴和其它多个土邦一同协助镇压反抗军,从而在土邦中属于第一等,享受21
鸣礼炮的礼节。1903年时,
海得拉巴将其
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割让给了英属印度直接管辖区。
海得拉巴非常重视国家的现代化。其棉花
种植业较发达;领土下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有望发展出强大的工业。然而,土邦的现代化始终受到英国人的干涉,例如,在铁路建设方面,英国人只允许土邦建造造价高昂的宽轨。海得拉巴土邦政府有时会因为宽轨的建设负担大量债务。正是这个原因,在20世纪初期,海得拉巴的经济实力依然非常落后,以自然经济为主。
1947年,
印度面临分区问题,
英国给土邦三个选择:加入印度、加入
巴基斯坦或保持独立。尼扎姆奥斯曼·阿里汗希望保持
海得拉巴的独立,与另外大部分土邦的决定(并入印巴二国)不相符。印度联邦的领导者也认为,在国家的中心部分存在着一个独立的“国中国”对于自身不利,准备强行并吞海得拉巴。1948年9月,印度发起波罗行动,
萨达尔·帕特尔任总指挥。18日,尼扎姆政权灭亡,海得拉巴正式成为印度的一部分。
海得拉巴邦共延续了近两个世纪,共有七位尼扎姆。末任尼扎姆
奥斯曼·汗在其统治结束之前一直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殖民统治体系
殖民地时期,
英国殖民者在
印度建立了两套殖民统治体系。
一套体系是直接统治体系,直接建立各级政权,全面控制印度的社会和资源。这一统治地区被称为英属印度(英语:British India)。
另外一套体系是间接统治体系,建立附属藩邦,由各邦封建主在自己的土邦内施政,英国殖民者在幕后操控,这一统治地区被称为印度土邦(英语:princely state)。
历代首相
海得拉巴土邦在其存在期间,有多位首相执掌政府事务,其中包括穆罕默德·伊瓦兹汗、安瓦鲁拉汗、库达·班达汗、沙阿·那瓦兹汗、拉贾·拉甘纳斯·达斯、赛义德·拉什卡汗等。这些首相在不同的时期对
海得拉巴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