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荫,1904年出生,
黑龙江省富锦县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十一军和抗联第三路军龙南指挥部领导。1954年,李景荫脑病复发,瘫痪15年。1969年1月29日,医治无效,在
阜新市与世长辞。
李景荫的一生是极其辉煌绚丽的,贯穿整个抗日战争史,同时也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简介
李景荫,1904年出生,黑龙江省富锦县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十一军和抗联第三路军龙南指挥部领导。
李景荫早年参加自卫团保卫乡里,曾任
富锦市三区自卫团排长、
县保卫团分队长、队长。
九一八事变后,任吉林自卫军第二混成旅第一团第一营第四连连长,参加了抗击日军的哈尔滨保卫战和依兰狙击战,因勇敢善战,晋升营长。
1933年后,任县伪警察大队副大队长。在共产党员张甲洲等人帮助下,决心抗日救国,曾冒着生命危险为抗联部队购买军需物资。
1937年6月15日,率部在富锦县头道林子正式“起义”,参加
东北抗日联军三军独立师任师参谋长、东北抗日联军第十一军第一师师长。
1937年12月,军长
祁致中过江去
苏联请求军需援助,被苏方扣留。领导抗联第十一军的责任就落到李景荫的肩上。
1938年在下江抗日斗争环境极端困难下,李景荫与其战友们率领抗联第十一军在
富锦市、
宝清县、集贤、
双鸭山市一带与日伪军进行多次战斗。根据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决定,他率抗联第十一军主力部队进行西征,在不见人烟的茫茫林海雪原里一步步跋涉,在严重缺衣少食的艰苦环境下,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行军,战胜了饥饿和严寒,翻越白雪皑皑的
小兴安岭,到达
海伦市境内。
1939年5月任抗联第三路军龙南指挥部指挥,率部避开日伪军正面进攻,深入到海伦、绥棱平原地区的农村,发动群众,宣传抗日,并对伪保甲长和自己团进行分化瓦解工作,大力开展平原游击战。1939年中共北满省委在《北满抗日游击运动新方略》的报告中,称李景荫为“下江的勇士”。
1940年10月,李景荫病重无法带队,组织送他到
苏联治疗。
1942年8月,回东北进行侦察工作,先后在
长春市、
绥化市、方正等地进行潜伏、侦察和秘密组织活动。
1945年8月,正在执行潜伏任务的李景荫主动配合
苏联红军对日作战。
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富锦地区专署保安处长、公安局长、
双鸭山市矿物局副局长等职。
青年当兵
李景荫家住
富锦市县七区的李家大院,当地的开荒占草户,有500多土地,可谓富锦著名的大粮户。
李景荫从小就喜欢耍枪弄棒,乡亲们说他“身有猴气,胸有虎胆”,是块当兵的料。
1923年(民国十二年),富锦县组织地方保卫团,向各区招募团丁。这年李景荫18岁,他想报名,家人也同意。应招入伍后,李景荫积极参加训练,学习成绩优秀,不久,被提升为分队长,后又升为第4队长。1931年“9·18”事变时,依兰镇守使
李杜组建吉林自卫军,在富锦保卫团抽调100人,编为第2混成旅的一个连,任命李景荫为连长。从此,李景荫率队投入抗日战争,曾参加
九一八事变,因表现英勇顽强,被誉为“下江勇士”,又因他很有指挥能力,所以被提升为营长。吉林义勇军和
日寇周旋作战一年多,解体后,李景荫本想自立门户,成立
抗日游击队。可是,战友不同意,在拗不过时,硬把他绑回了富锦,变为
富锦市保卫团。
心不屈服
日寇侵占富锦时,被鬼子改编为富锦县警察大队,任命李景荫为大队长。但是,李景荫不甘心当汉奸,“身在曹营心在汉”,与反满抗日的爱国志士为友。富锦中学校长张进思(张甲洲)就是他的好朋友,可谓志同道合。一天商会设宴,宴请社会各界名流。张进思和李景荫同桌,并肩坐着。赵会长过来敬酒时,举杯道:
“李大队长,劳苦功高,要没有你们警察大队,‘红胳膊’(富锦对“游击队”的称呼)早就打进来了。”
李景荫的答话,出乎人们的意外。他说:“打进来才好呢!”
张进思用脚在桌下踩他的脚,示意不叫他啥话都说,要注意场合。
散席后,张进思叫辆马车,把喝得醉醺醺的李大队长送回家去。
李大嫂见李景荫那红头涨脸的样子,又唠叼起来:
“张校长,我和你大哥进城以来,就没过过一天舒心的日子。他心里苦闷,不愿当警察,老借酒浇愁,喝醉了就大发脾气,大骂日本人,大骂满洲国,这要叫鬼子知道还了得?!”
李大嫂是大家闺秀,名叫孙兰馥,通情达理,说话侃快。她很敬佩张进思,见到他就像见了亲人,所以,啥话都说。她给张进思倒杯茶水,又诉苦道:“我每天都提心吊胆地和你大哥过日子,恐怕他惹祸呀!”
张进思说:“我知道李大哥有民族气节,好人哪!”又说,“李大哥,你是个直性子人,可身份和别人不同,说话要分场合,讲究韬略,注意‘志怀于内,不形于外’呀!”
李景荫感到这是肺腑之言,很受感动,便诚恳地道:“张校长,不,张老弟,你真够朋友!”
从此,张进思和李景荫经常往来,时常被李景荫请到家里去喝酒,无话不说,真正成了“知心朋友”。当时李景荫还不知道这位张进思就是巴彦游击队总指挥张甲洲,满洲省委派来的地下工作者。还有饶河反日游击大队当大队长李学福(李葆满),李景荫非常佩服他,他们也暗中时常联系。李景荫为他们提供情报,帮助他们进城来购买军需物资。鬼子发觉李景荫“剿匪”不利,一个“共党”也没抓住,对皇军不忠,便将其降为副大队长,后又降为骑兵中队长。1936年11月,鬼子又把李景荫调去头道林子当警察署长,削去兵权。
弃暗投明
头道林子位于
富锦市南部,距县城有20多公里,编为第7区。此地是抗联3军独立师活动的地区,鬼子调李景荫来也是考验他,看他敢不敢打
中国工农红军?否则,就收拾他,以“通匪”问罪。张进思看出了鬼子这步棋,便与李景荫沟通,
独立师又派副官薛华与其联系。接上关系后,双方议定了对弈的办法。
李景荫可不是胸无大志的纠纠武夫,而是大有抱负的正义军人。然而,生不逢时,想抗日救国,
国民政府总统
蒋介石又不支持,反而引狼入室,出卖祖国。他愤怒、气恼,不甘心当亡国奴。多亏遇到了省委地下工作者张进思,才得以与抗联3军独立师接上了关系。
1937年6月15日,独立师长
祁致中率队埋伏在头道林子村南的树林子里。同时,李景荫召集警察队和自卫团到警察署院内“开会”。按约定时间,祁致中率队包围了警察署,一枪没放,便将院内开会的军警全部缴械。李景荫从
李杜的第二
混成旅回来时,埋在李家大院下屋地里1挺
机关枪、60支步枪和2000发子弹起出来,都交给了
独立师,也算是见面礼。
李景荫到独立师后,被任命参谋长,后来师长祁致中和政委金正国又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使之成为党的军事领导干部。
1937年6月28日,省委在
帽儿山召开执委扩大会议,传达从苏联共产国际寄来的王康指示信,最后研究部队编制时,决定将独立师改编为抗联11军,原师长
祁致中任军长,调张进思重返疆场,任副军长,参加改编工作。不料,张进思带领中学教师
于天放、张乐然(
张中孚)、陈勋(
陈模)在上任途中遭遇敌人,中弹牺牲。当年10月,
独立师改编为抗联11军,军长祁致中,政治部主任金正国(金相奎),参谋长白云峰,军部秘书张中孚,副官薛华,教育部长于天放,后勤部长
陈森(陈模)。军部下辖一个师,师下3个旅,旅下9个团,其中1个少先队和1个机枪连,共1500人。李景荫有带兵经验,兼任师长,战斗在抗日第一线。
转移西征
1938年,根据形势的变化,北满临时省委决定战略转移,分期分批西征,撤离三江地区。10月初,在
双鸭山市东部,李景荫带领新编11军1师与
李兆麟率领的6军教导队会师,决定第三批转移西征。他们在江北山里王把头木营集结后,时值秋末,在西征前,必须解决棉衣问题。为此,11月13日,李兆麟和李景荫率队袭击了鹤岗城西兴安台鬼子军需仓库,缴获许多布匹和棉花,解决了
冬装问题。腊月初,出发时,指挥部由李兆麟、李景荫、
于天放、
张中孚、耿殿军5人组成。前哨15人,由11军
隋德胜团长带领;后卫15人,由6军教导队王可仁分队长带领。孙军需负责给养分配、马匹管理。王医官负责伤病护理,女同志当卫生员。张中孚(张乐然)是大学生,担任司令部秘书,主管行军纪录和写日记。
12月29日,
李兆麟和李景荫率领大队人马,顶风冒雪,翻山越岭,横穿
小兴安岭,向西挺进!经过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终于到达目的地——海伦山里白马石,在八道林子与先期到达的6军3师王明贵部会师。一路之上,总指挥李兆麟深有感受,写下著名的《
露营之歌》,流传至今。
1939年秋季,下江抗联3、6、9、11军西征到海伦地区后,在大量减员的情况下,满洲省委决定整编队伍,将
东北抗日联军的11个军,缩编为3个军,南满为第1
路军,下分1、3、6三个支队;东满为第2路军,下分2、5、8三个支队;北满为第3路军,下分3、6、9、12四个支队,在白山黑水之间形成大三角形,到处打鬼子。第3路军在铁力老金沟建立根据地,成立东北抗联西北指挥部,总指挥
李兆麟,许亨植任副总指挥。以海伦为界,分
龙南市、龙北两个战区,龙北指挥员许亨植,李景荫任龙南战区指挥员,独挡一面,成为著名抗日将领。
龙南战区包括
绥棱县、
绥化市、
铁力市、
庆安县、
巴彦县、木兰、东兴7个县。这几个县山区的村镇以及绥佳线的车站,抗联6和12支队都不止一次的去袭击,夺取粮食和军用物资,消灭鬼子不计其数。抗联不断袭击,使鬼子无可耐何,又无法抵御,称这个地区患了治安“癌症”病。后来鬼子在被抗联打过的车站都立有忠魂碑,为战死的鬼子招魂,不但留下了侵略的罪证,也纪录下了许多抗联打鬼子的故事。
李景荫在龙南征战半年多,患
高血压和
脑血管病,不能参加战斗。为此,总指挥部调他离开战场,到
胭脂沟野战医院去治疗。密营医院的医药缺乏,很难治好李景荫的病症。为此,1939年8月30日,
李兆麟写信与
苏联负责抗联工作的代表王新林联系,决定送李景荫去苏联伯力医院治疗。10月的一天,李景荫与派去苏联学习的战友一起,由国际交通员夏振华护送去苏联,住进伯力医院。11月,李景荫病愈出院后,返回第6支队,曾率领部队袭击圣浪等多次战斗,后去苏联野营部队。
潜入敌后
1942年8月中旬,李景荫在和苏联学习通讯技术的战友田玉富、张景淑和
李玉茹携带通讯器材回国。到达海伦后,李景荫化名季景林,潜伏在交通员老王家,后转移到巴彦李碗铺甲长李彦斌家,与阎继哲、李全在
松花江北开辟敌后工作。1943年农历正月二十日晚上,被捕叛变的周云峰通过阎继哲的弟弟阎子良来李碗铺侦察到了阎继哲的住址,报告了省警务厅,逮捕了阎继哲和李全。李景荫很走运。这天早晨,吃完饭后,他上西屯许家沟子看牌玩去了,躲过这场灾难。后来李维焕去庆安县警察署找内线,给李景荫起个身份证,叫他转移别处去了。
日本投降后,抗联88教导旅从
苏联伯力乘飞机回国,接收日伪政权。
李兆麟把李景荫派回富锦,配合从
延安市来的地方干部,在
苏联红军的支持下,接收富锦。
接收富锦地区的专员和军区司令是孙为,县长是田澍,他俩都是张进思的学生。进关读书后,参加了革命,成长为党的中级领导干部。李景荫任公安局长,后被调去合江
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李景荫参加地方工作,先后在
双鸭山市和阜新煤矿任副矿长。1954年,李景荫脑病复发,瘫痪15年。1969年1月29日,医治无效,在
阜新市与世长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