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岩(1901.7~1976. 1.1),字冲霄,著名人体解剖学家,医学教育家,一级教授。
河北省安国县西佛落村人。张岩于1945-1954年间编著的《人体系统解剖学》第1-4版,是我国解剖学界的重要大型参考书。1954年以来,张岩被选为河北省人民代表、人民委员会会员、第一、二、三、四届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0年,他著成了《
人体解剖学》。1976年1月1日,张岩在
石家庄市病故。
张岩从小好学,尤爱医学,立志在医学事业上有所造诣。1918年考入
保定市直隶公立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四年毕业。
1922年在北京前德国医院任医员,1926年在北京国立北平大学医学院任解剖学讲师,1929年在北京前陆军军医学校任解剖学讲师,1931年任保定
河北医科大学解剖学教授,1934年在
德国柏林大学解剖学院为研究员,1936年任保定河北省立医学院解剖学教授,1937年在贵州安顺军医学校任解剖学技正教官,1947年任
满洲医科大学解剖学教授兼教务长,1948年任北京
石景山区钢铁厂医院院长。
1949年9月起,任河北医学院解剖学教授、解剖学教研室主任、副院长,直至1976年1月在
石家庄市逝世。
张岩1956年加入
九三学社,先后担任九三学社保定分社主任委员,九三学社石家庄分社副主任委员,曾任中国解剖学会理事,历任
河北省第一届人大代表,河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张岩在医学界被称为
中原地区解剖学鼻祖,他的著作集文学,艺术于一身,多数图片均为亲手绘画。他统一了解剖学的名词,教材一直在各大医学院校沿用半个世纪,至今仍是重要参考文献。他在从
德国回国的火车上用木头雕刻了完整的耳窝,耳道,让耳朵的内部结构第一次完整的呈现在世人面前,为治疗耳疾做出里程碑的贡献,现在那套耳朵模型早已被做成锡制品陈列在
河北医科大学的陈列室里,真正的艺术品。
张岩从事人体解剖学教学和研究工作40余年,积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在解剖学教学、科研和师资培养等项工作中都作出了一定贡献。1934年他曾赴
德国柏林大学专门研究过人体解剖标本模型的制造和人类
胎盘的构造,具有制作各种人体解剖标本和模型的专长。
自1931年起,他开始编著《人体系统解剖学》一书(先后印刷四版),比较详细地描述了人体结构,书中引用了作者本人对中国人
颅骨测量、脏器度量等科研资料。该书是医学院校解剖学教学的重要教材和参考书之一。1963年主编了高等医药院校试用
教科书《
人体解剖学》,并参与
张鋆主编的全国通用大学教材《人体解剖学》一书中“脉管学”的编写工作。七十年代初期,在张岩的指导下,青年教师曾编著出版了《人体解剖学》一书(上、下册),张岩承担了该书总审阅工作。
张岩在
河北医科大学工作期间,曾制作了比较胚胎学模型,还制作了人体各系统脏器发生的模型,为推进教学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此,曾受到卫生部的重视和学校的表扬。张岩十分熟悉国际通用的拉丁文解剖学名词,对解剖学名词很有研究。为了维护解剖学名词的科学性,他曾写过《解剖学名词的分析和知识》、《评巴黎解剖学名词》(OnParjs Nomina Anatomica,在1955年中华医学杂志外文版刊登)等论文。《评巴黎解剖学名词》一文,受到国际解剖学名词委员会的重视,该会曾来函聘请张岩为会员。
张岩热心指导中、青年教师的业务进修。在他的指导下,中、青年教师制作了“鸡胚装片”、鸡胚连续切片染色”、“内耳铸型”、“内耳雕制标本”、“大脑显微切片”、“人脑厚片染色”,并研制了“内耳铸型”使用的一种新合金,撰文发表在1963年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上。此外,他还指导校外进修教师完成《肝动脉末梢在肝内的分布》和《实验性结扎家兔胃壁某些血管后其旁血管道变化的观察》两篇论文,还指导其他教师完成《短臂畸胎的脊髓前角细胞群及其与上肢发育的关系》等论文。
张岩晚年仍抱病坚持工作和学习。他在1975年9月写了《对解剖学讲义中出现的“浅面”和“深面”这两个名词的讨论》一文,但因病没能及时发表。为了满足医学教学和临床工作的需要,自1974年起,他着手《人体生殖器解剖学》一书的起草工作,由于疾病加重,未能完成该书的全部起草工作。
张岩的一生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在医学教育事业上。由于他忠诚于教育事业,人民尊敬他、信任他,并给予他很高的荣誉。1954年以来,曾多次当选为
河北省人民代表、河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第一至四届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解剖学会理事、河北省解剖学会理事长、九三学社保定分社主任委员及
河北医科大学副院长兼解剖教研室主任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