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公侠(1896—1948),初字虚白,后字丹白。
南海区人。
中将。毕业于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中央训练团将官班。1925年任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师第三十三团三营营长、
中校副团长。1927年任第四军第二十五师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上校团长。1930年任
广东军事政治学校教育科科长。八年抗日战争期间,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一五五师师长、第六十四军军长、第三十五集团军参谋长等要职,参加了河南兰封会战、
武汉会战、
粤北战役、
桂南会战,战绩彪炳,歼灭日军无数。
人物生平
1896年出生于
南海区横江墟上良村(今
丹灶镇上良村),排行第十。祖辈经商于
梧州市,
家境殷富。他自幼聪慧,敦品勤学,研诗习书,广涉经史子集。
1912年春考入广东陆军小学第六期学习。第六期学员人才济济,他与
张发奎、薛岳、叶挺、
李汉魂在三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继而又考入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第二期。
1917年考入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隶属第六期步科,1919年毕业。
虽然在军校消磨较长时间,亦如塞翁失马般,广东籍
保定市六期生碰上好运气,
陈公侠与同学薛岳、
余汉谋、李汉魂、
吴奇伟、
朱晖日、邓演达、叶挺、
邓龙光、
黄镇球等等,
都成为熠将星,几乎囊括粤籍国军高级将领之大半。南归后在粤军第三师供职,
由于陈公侠能文善武,故在军中逐渐露头角,从
少校副官至营参谋。
1925年7月,
国民政府在
广州市成立,将驻粤各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于9月扩编为第四军,陈公侠任第四军第十一师三十三团第三营
中校营长,
参加第二次东征,讨伐盘踞南路八属邓本殷军阀,胜利后驻防海康。
1927年秋,任新编第二师
上校团长,独立第三师第二团上校团长。
1929年,广东部队编遣,任第一旅上校参谋长。
1931年,
广东省军队进行整编,陈公侠任第一集团军独立第三师
少将参谋长。
1935年,独立三师改编为陆军第二军第二师,他仍任少将参谋长,驻防
汕头市。
陆军第二军第二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六十四军第一五五师,陈公侠任少将参谋长,
以劳绩获海陆空甲种
一等奖章。翌年冬调任四六五旅少将旅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7月,
蒋介石发布命令,宣布全面对日作战,全国军民抗战呼声高涨。
1938年春,陈公侠升任六十四军第一五五师少将副师长,旋升
中将师长。
4月,率部随六十四军李汉魂军长北上增援。
19日,以第一兵团总司令薛岳率部迎战
第十四师团土肥原部,激战三日,克复
内黄县。
25日,陈公侠率一五五师向陇海铁路罗王日军土肥原师团进攻。所属官兵不畏强敌,
英勇顽强,浴血奋战,战况惨烈。陈公陕胞弟四六五旅九二八团
中校副团长陈公任身先士卒,
英勇牺牲。陈公侠挽其弟联:“频年军旅相随,马革裹尸,家有余荣生烈士;此日兄弟永诀,
原急难,责无旁贷抚遗孤”。激战三日两夜,歼日军3000多人。
军政部长
何应钦甚为嘉许,说:“历次作战从未有力攻陷敌人据点者,有之,自此次一五五师始!”
攻克罗王砦后,我方被围在
徐州市之大量部队得以解围,聚集在徐州之五十列火车得以向南开出,
6月15日,陈公侠奉命调往武汉,参加保卫
武汉会战。率部调驻
江西省,
8月3日,陈公侠率部在固守南浔线牛头山战斗中与日军激战三天,日军死亡2000多人,
胜利完成守卫牛头山之任务。
8月底,陈公侠率部联合张发奎第二兵团向瑞昌以西大尖山全线反攻,
与日军第106
师团9个步兵大队厮杀10多天,击毙日军大队长5名、联队长2名,
日军兵员损失8000多人,克复大尖山,迫使敌残部退向瑞昌。武汉会战结束,陈公侠由于作战有功,
12月,升任第六十四军
中将副军长,六十四军亦荣获
国民政府颁授“铜军”旗帜一面。
1939年3月,陈公侠晋升为第六十四军中将军长。
兰封会战和
武汉会战后,六十四军伤亡过半,
奉命返粤,在
西江沿线布防整训。驻防
肇庆市、
江门市、
新会区前线,与日军松野尾旅团大小战斗数十次,
使日军无法进犯三埠,更不能沿西江进犯
广西壮族自治区。冬,参加
粤北战役,陈公侠率领六十四军开赴
三水区前线,
阻击沿
北江北进之日军,减轻六十二军、六十三军在
清远市、
英德市战场压力,使日军首尾不相顾,
被各个击破,获得粤北大捷。
10月,率六十四军调入广西,参加
桂南会战,担任
宾阳县一线对日作战任务。
17日,率部与兄弟部队参加
昆仑关战役,攻克昆仑关,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1940年3月,与第十六集团军对桂南日军发动
春季攻势,在灵山与日军激战,几经失而复得,
10月,第四战区向固守
邕宁区、钦州之近卫师团与台湾旅团30000多日军发起攻势,
陈公侠率领六十四军攻占高峰坳、宾阳之三塘,且向南宁挺进,
30日收复南宁。攻克南宁后,终于将日军赶出桂南,重新成为中国抗战后方。
此役又创抗战以来首次收复战略失地之纪录,陈公侠获干城甲种
一等奖章。
1942年,在七星岩犀牛岗建筑六十四军坟场,安葬
兰封会战、
武汉会战、
蒋介石为坟场撰写长联为:“以碧血存令节,以丹心存令名,不愧七尺昂藏,
顶天立地;为国家尽大忠,为民族尽大孝,赢得千秋景仰,继往开来。”
抗战以来,陈公侠与
日寇大小百余战斗,战绩彪炳,未失寸土。间中有因战略转移,后
也收复如初。但忧劳成疾,失眠、喘咳与日俱增。
1944年夏,陈公侠将军身体渐感不支,坚请辞职,获准调任第三十五集团军
中将参谋长,
并准病假。再辞,获准调任第四战区中将参议。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日寇投降。陈公侠戎马一生,得以与家人团聚,稍事休息。
7月,出任
广东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粤桂南区绥靖指挥官,管辖
合浦县、
钦县、
1946年调任国防部中将部员。
1948年调任广东省军管区副司令,因病未就职。其间,策动六十四军起义未果,
12月17日病逝于广州陆军总医院。葬于广州瘦狗岭粤军第一师墓园。
人物事件
陈公侠一生戎马,英勇善战。爱兵如子,从不克扣军饷。亦无积产,“文革”抄家时,
仅有衣车一台。并在家乡捐资创办光华学校,为名誉校长,为乡中子弟读书免费入学,
乡人至今仍然称誉载道。娶妻谭与英,无儿女,劝陈公侠将军纳妾以继后,将军亦为婉拒,
以弟公任子国,侄女淑卿、玉龄、玉洁过继。如此清操,是为当时高级将领官员少有。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颁发给陈公侠将军家属“革命家属照顾”、“革命子女优先安排”等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