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健晖
湖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蒋健晖,男,1971年10月出生于湖南省邵阳市,博士,现任湖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个人成就
蒋健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0),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FRSC, 2014)。曾任《化学学报》、《化学通报》、《分析化学》、《Current Analytical Chemistry》、《Journal of Analysis and Testing》、《化学传感器》、《Analytical Chemistry》(A-pages,2012-2016年)等编委。湖南大学分析化学专业学士(1993年)、硕士学位(1996年)、理学博士学位(1999年)。日本关西学院大学博士后(2000.11-2001.12)、访问教授(2002.11-2003.2)。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传感与生化分析、高通量单分子检测、化学计量学。SCI收录论文300余篇,引用逾9000次,H指数50。通讯作者论文150余篇,他引约5000次,其中IF\u003e5论文69篇(JACS 5篇;Angew Chem Int Ed 2篇;Chem Rev 1篇;Anal Chem 24篇)。中国发明专利申请23件(授权16件)。获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三)、2008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三)、2003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五)、2002年Buchi国际近红外光谱学奖(排名第一)等。曾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学仪器研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欧盟FP7项目等。
人物经历
1999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分析化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2001.10~2002.12:日本关西学院大学理学院博士后研究员,访问教授。
2022年5月8日,中国化学会分子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经委员会委员无记名投票选举,蒋健晖当选为副主任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化学计量学化学传感器,围绕蛋白质核酸小分子三类具有重要意义的生物标志分子检测的共性方法与技术,探索解决生物识别的分子基础以及高灵敏、高选择性的信号转换新原理两个关键科学问题,发展了多种生物识别信号转换与放大的新方法,形成了系统且独具特色的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
1)提出了表面邻近杂交分析生物传感新原理,解决了核酸适体传感研究中需要构象变化信息、难以设计和灵敏度较低的技术瓶颈,系统建立了蛋白质、核酸及小分子与金属离子检测的生物传感新方法。
2)建立了基因点突变的连接酶分析新技术,提出了基于均相识别与表面检测两级分析新思路,提高了方法稳定性与重现性,解决了大量野生型基因中突变体高特异性检测的技术瓶颈。
3)发展了基于碳纳米管隧道电流效应标记生物沉积信号放大分析生物传感新方法,解决了现有方法中电化学标记产物扩散带来的灵敏度损失的问题;首次发现小分子修饰核酸的末端保护现象,发展碳纳米管隧道电流效应标记的生物相互作用分析方法,进而研制了微型化的微间隙阵列传感器件,为重大疾病现场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撑。已发表相关国际学术论文60余篇。曾应邀参加ICAS(2001,东京)与INTERACT(2002,悉尼)国际会议并作特邀报告。
研究方向
生化分析与生物传感
所获荣誉
2002年入选为湖南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
2002年 国际Buchi近红外光谱学奖;
2002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2年湖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奖励;
200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017年 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学术论文
Xiang-Cheng Lin, Ting Zhang, Lan Liu, Hao Tang*, Ru-Qin Yu, Jian-Hui Jiang*, 质量 Spectrometry Based Ultrasensitive 脱氧核糖核酸 Methylation Profiling Using Target Fragmentation Assay, Analytical Chemistry, 2016, 88, 1083-1087..
Jin-Wen Liu, Yu-Min Wang, Liu Xu, Lu-Ying Duan, Hao Tang*, Ru-Qin Yu, and Jian-Hui Jiang*, 黑色素like Nanoquencheron Graphitic Nitride Nanosheetsfor 酪氨酸酶 Activity and Inhibitor Assay, Analytical Chemistry, 2016, 88, 8355-8358
Chong-Hua Zhang, Ling-Wei Liu, Ping Liang, Li-Juan Tang*, Ru-Qin Yu, Jian-Hui Jiang*, PLASMON 耦合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Nanobeacon for Single-Step, Ultrasensitive Detection of Cholera 毒素, Analytical Chemistry, 2016, 88, 7447-7452.
.Wei Liu, Jia Liu, Yong-Qing Kuang*, Feng-Yan Luo, Jian-Hui Jiang*, Developing Activity Localization 荧光 Peptide Probe Using 硫醇Ene Click Reaction for Spatially Resolved Imaging of Caspase-8 in Live Cells, Analytical Chemistry, 2016, 88, 7867-7872.
Xiang-Cheng Lin, Xiang-Nan Wang, Lan Liu, Qian Wen*, Ru-Qin Yu, Jian-Hui Jiang*, Surface 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of Phospholipids on Gold Nanoparticles for 质量 Spectrometric Immunoassay, Analytical Chemistry, 2016, 88, 9881-9884.
Zhan Wu, Gao-Qin Liu, Xiao-Li Yang, Jian-Hui Jiang*, Electrostatic Nucleic Acid Nanoassembly Enables Hybridization Chain Reaction in Living Cells for Ultrasensitive mRNA Imaging,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15, 137, 6829-6836.
Liping Qiu, Tao Zhang, Jianhui Jiang*, Cuichen Wu, Guizhi Zhu, Mingxu You, Xigao Chen, Liqin Zhang, 成姓 Cui, Ruqin Yu, Weihong Tan*, 细胞 Membrane-Anchored Biosensors for Real-时间 Monitoring of the Cellular Microenvironment,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14, 136, 13090-13093.
Zhan Wu, Zhen Zhen, Jian-Hui Jiang,* Guo-Li Shen, Ru-Qin Yu “Terminal protection of small 分子linked 脱氧核糖核酸 for sensitive 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 of protein binding via selective nanotube assembly”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09, 131, 12325-12332.
Yong Huang, Yan-Li Zhang, Xiangmin Xu, Jian-Hui Jiang*, Guo-Li Shen, Ru-Qin Yu “Highly specific and sensitive electrochemical genotyping via gap ligation reaction and surface hybridization detec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09, 131, 2478-2480.
参考资料
蒋健晖-湖南大学.湖南大学.2022-03-02
目录
概述
个人成就
人物经历
研究成果
研究方向
所获荣誉
学术论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