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行钦
五代时期后唐名将
元行钦(?-926年),又名李绍荣,幽州(今属北京)人,五代时期后唐名将。
元行钦早年是刘守光的爱将,开平元年(公元907年)四月,元行钦奉命进攻大安山,俘虏了刘守光的父亲刘仁恭,杀害了刘守光在幽州的兄弟。之后,刘守光与其兄刘守文在鸡苏交战,刘守光战败,但元行钦却擒住了刘守文,反败为胜。干化三年(公元913年)三月,晋王李存派军攻打幽州,元行钦奉命与晋国将领李嗣源交战,战败投降,被李嗣源收为养子,后南征北战,数次立功。贞明元年(公元915年)七月,晋王李存勖向李嗣源索取元行钦,任命为散员都部署,赐姓名为李绍荣。元行钦数次相救李存勖,深受宠信,官至检校太傅、忻州刺史。同光元年(公元923年)四月,李存勖登基,元行钦升迁为武宁军节度使、平章事同光四年(公元926年)二月,魏州爆发邺都之乱,元行钦被封为邺都行营招抚使,率军平叛,却久攻不下。次月,李嗣源被裹挟称帝,元行钦挑拨李存勖和李嗣源关系,李嗣源最终反叛。在随后的兴教门之变中,郭从谦叛变,李存勖中箭而死,元行钦逃走,被捉住送往洛阳,李嗣源将其斩首示众。
北宋史学家欧阳修在所著《新五代史》中评价:“方明宗之兵变于魏,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其诚节有足嘉矣。乃庄宗之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其言虽不屈,而死非其志也,乌足贵哉!”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元行钦,生年不详,幽州(今属北京)人。早年是刘守光的爱将,朱温开平元年(公元907年)四月,镇守幽州的卢龙节度使刘仁恭骄侈贪暴,其子刘守光为了夺取刘仁恭的权位,派遣元行钦率兵往大安山进攻,将刘仁恭俘虏囚禁,又命元行钦杀害在幽州的刘氏诸兄弟。开平三年(公元909年)五月,元行钦追随刘守光,率军在鸡苏与刘守光兄长刘守文交战,刘守光战败,但刘守文却在阵前哭着让部将不要杀害弟弟刘守光,元行钦趁机冲上前擒住刘守文,反败为胜。
嗣源养子
后梁太祖乾化三年(公元913年)三月,晋王李存勖派军攻打桀燕的幽州,此时,已经自立为桀燕皇帝的刘守光,派遣元行钦率领七千名骑兵前往山北募兵,接应契丹的援军,晋国将领李嗣源率军与元行钦交战,元行钦战败,晋军追击至广边军,元行钦虽然射中了李嗣源的马鞍,但军士已经无力再战,只能投降。李嗣源喜欢元行钦的勇武,将其收为养子。元行钦追随李嗣源南征北战,数次立功,名闻军中。
转归晋王
后梁均王贞明元年(公元915年)七月,晋王李存勖平定赵州魏州后,想要将一些骁勇将士编成军保护自己,听说元行钦勇猛,遂向李嗣源将元行钦索取过来,任命为散员都部署,赐姓名为李绍荣。李存勖好战而轻敌,经常深入敌军,元行钦就会挺身而出,为李存勖解围。贞明五年(公元919年)十二月,李存勖率领的晋军在潘张中了后梁军队的埋伏,晋军大败,李存勖只带了数骑,被后梁数百骑包围,形势危急,元行钦望见了晋王的旗帜,单马飞驰,夺剑砍断敌军两支长矛,斩首一级,将李存勖救出。李存勖抱着元行钦哭泣,声称以后与元行钦同富贵,从此,元行钦深受李存勖的宠信,官至检校太傅、忻州市刺史
庄宗宠臣
李存勖同光元年(公元923年)四月,李存勖灭后梁,登基称帝,是为后唐庄宗,元行钦升迁为武宁军节度使。李存勖宴请群臣,宰相级别的官员在内殿设立席位,元行钦只能坐在大殿的地毯上,李存勖谈起生平征战的事情,奇怪没有看见元行钦,左右说元行钦只是散官,没有资格坐在内殿,李存勖非常不高兴地取消了宴会,次日,就封元行钦为平章事,从此,不在内殿宴请百官,而只宴请武将。
邺城平叛
同光四年(公元926年)二月,赵在礼在魏州反叛,李存勖要选择将领率军平叛,刘玉娘举荐了元行钦,李存勖于是任命元行钦为邺都行营招抚使,率领二千人去讨伐叛军,元行钦抵达邺城,立即率兵攻城,却没有攻下来,于是退到澶州,不久之后,各路军队齐聚,元行钦再次率兵进攻邺城的南门,又派人用诏书招降赵在礼,赵在礼送来牛羊酒肉犒劳军队,在城楼与元行钦喊话,说将士们只是因为太想念父母,才会在没有得到命令的情况下私自回家,希望元行钦能够在皇帝面前美言几句,给他们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元行钦表示皇帝不会因为这点小错误就处罚功臣。
赵在礼遂将招降诏书通告叛军将士,武德使史彦琼却在城外叫骂,说城破之后就把叛军碎尸万段,叛军皇甫晖听闻史彦琼的话,认为皇上不会赦免他们,于是聚众鼓噪,将招降的诏书撕坏,据城防守。元行钦将此事告诉李存勖,李存勖大怒,命令元行钦攻城,城破后不留活口,又征召各镇军队,元行钦把军队分成五路,拆毁百姓的车轮、门扉、屋改造成木筏,渡过长庆河进攻冠氏门,仍然久攻不下。此时,邢州、洺州也相继反叛,李存勖想要率军亲征,群臣劝谏阻止,于是派李嗣源率军讨伐。
嗣源谋反
同光四年(公元926年)三月,李嗣源率军到了邺城,在城西驻军,三月八日,李嗣源准备于次日攻城。当晚,从马直军士张破败煽动军士作乱,杀了都将,烧了营舍,乱军势大,李嗣源抵挡不住,被裹挟着进了邺城登基称帝。此时,元行钦在城南驻军数万,李嗣源派遣牙将张虔钊高行周等七人先后去请元行钦派兵平乱,元行钦担心李嗣源使诈,将使者扣留起来,按兵不动,之后,又退兵到卫州,元行钦知道自己犯了错误,于是故意向李存勖诬告李嗣源,说李嗣源反叛,已经进入邺城与叛军会合。李嗣源从邺城脱身到了魏县,部下安重诲霍彦威劝李嗣源,说元行钦是个狂妄小人,恐怕会向皇帝进献谗言,我们应该星夜启程赶回京城,当面向皇帝辩白。李嗣源认为他们说得有道理,于是一边从魏县出发,来到相州;一边派人将他辩白的奏疏送给李存勖,李存勖看到了,明白元行钦是诬告,如释重负。
李存勖宣召担任金枪指挥使的李嗣源长子李从审,说自己已经知道李嗣源是被叛军逼迫的,派李从璟去邺城见李嗣源,以安李嗣源的心。李从璟到达卫州后,元行钦却把李从璟囚禁起来,想要杀他,李从璟眼见没有办法见到李嗣源,只好回京城。李嗣源往京城上疏自辩,却都被元行钦截留,李嗣源得知后,更加猜疑恐惧。李嗣源的部下康义诚及女婿石敬塘劝李嗣源,既然已经被裹挟着反叛了,就应该当机立断,否则等李存勖秋后算账,必死无疑。李嗣源听从了部将的建议,下定决心谋反并夺取李存勖的皇位,传令发送檄文集合各路部队。
穷途末路
同光四年(公元926年)三月,元行钦率兵赶回京城,向李存勖奏报,说邺都的乱兵已经占据博州,准备要渡河进攻郓州、开封市,希望李存勖能够亲自去招抚他们。李存勖于是率军从洛阳出发,经过汴州,走到荥泽时,听说李嗣源的军队在浚县,就派李从璟去向李嗣源表示善意,元行钦认为不行,将李从璟杀死。当李存勖的军队到达万胜镇时,听说李嗣源已经占领了大梁,因为手下部队纷纷反叛,李存勖沮丧之下,下令班师还朝。之后李存勖率军到了石桥西,摆下酒宴,询问元行钦等将领,有何挽救朝廷之策。元行钦趁机向李存勖表达忠心,与在场的一百多个将领,割断头发立誓要以死报国,君臣抱头痛哭了一阵后,李存勖返回洛阳。
闹市斩首
同光四年(公元926年)四月一日,李存勖率兵准备从虎牢关之战出发前往汜水郭从谦反叛,史称“兴教门之变”,李存勖中箭而死,元行钦领着刘玉娘李存渥,聚集到七百名骑士,出师子门,准备到河中投靠李存霸,到达平陆县地界时,被百姓捉住,送往州,刺史石潭打断元行钦的双足,装入囚车,押送到洛阳,李嗣源见到后,大骂元行钦杀害他儿子,元行钦反骂李嗣源是叛贼,李嗣源于是在洛阳街上将元行钦斩首,百姓认为元行钦忠义,都为他哭泣。
人物评价
北宋史学家欧阳修在所著《新五代史》中评价:“呜呼!死之所以可贵者,以其义不苟生尔。故曰主在与在,主亡与亡者,社稷之臣也。方明宗之兵变于魏,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又杀其子从璟,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乃庄宗之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其言虽不屈,而死非其志也,乌足贵哉!”
五代至北宋初年史学家薛居正在所著《旧五代史》中评价:“燕将有单廷珪、元行钦,时称骁勇。”
五代十国北宋初年文学家孙光宪在所著《北梦琐言》中评价:“元行钦为庄宗爱将,出入宫禁,曾无间隔,害朝鲜明宗之子从璟,以是伏诛。”
人物关系
人物轶事
八战归降
朱温干化三年(公元913年)三月,晋国攻打幽州,燕帝刘守光命元行钦率军与晋绥军将领李嗣源交战,元行钦战败,晋绥军追击至广边军,元行钦与李嗣源连战八次,却被李嗣源用箭射中七次,元行钦拔出箭继续作战,也射中了李嗣源的大腿,但元行钦的军队已经非常疲惫,无力再战,元行钦只能投降,李嗣源拿酒招待他,抚摸他的后背,称赞他是个壮士,因为喜欢他的英勇,于是收元行钦为养子。
皇后赐妻
同光三年(公元925年),元行钦丧妻。李存勖有一位颇有美色、生了儿子的宠姬,刘皇后心中十分嫉妒。元行钦入宫宿卫,李存勖与其闲聊,问他想不想再娶妻,可以给他娶妻用的钱财。刘皇后趁机指着那位宠姬说,陛下可以把她赐给元行钦为妻,李存勖迫不得已,勉强答应。刘皇后催促元行钦叩头谢恩,并且用轿子迅速将那位宠姬抬出宫,李存勖非常不高兴,装病多日。
愁台哭泣
因为李嗣源反叛,元行钦追随后唐庄宗李存勖,率领军队前往平叛,李嗣源占领汴州,平叛军被阻于万胜镇,不能再前进。李存勖与元行钦登上路旁的山顶,设置酒宴,抱头痛哭。有一位农人献上野鸡,李存勖问他这个山的名字,农人说名叫“愁台”,李存勖更加不高兴,于是停掉酒宴离去。
参考资料
探秘北京最大唐墓,寻“幽州十二时辰”.百家号-北京日报客户端.2024-02-02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嗣源养子
转归晋王
庄宗宠臣
邺城平叛
嗣源谋反
穷途末路
闹市斩首
人物评价
人物关系
人物轶事
八战归降
皇后赐妻
愁台哭泣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