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琼斯(William Jones,1746-1794)是
欧洲比较
语文学的奠基人。他出生在伦敦,自幼就表现出极高的语言天赋,除了母语英语和
威尔士语,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
希腊语、拉丁语、
波斯语、
阿拉伯语、
希伯来语以及汉语的基本书写。
琼斯曾就读于
哈罗公学,于1773年在
牛津大学获得硕士学位。1783年4月12日,他与妻子安娜·玛利亚启程前往
印度,任孟加拉最高法院法官。琼斯醉心于印度文化,是欧洲学者中最早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的学者之一。抵达印度的第二年,琼斯就在加尔各答创立了亚洲学会,并创办学刊《亚洲研究》。此后十年中,琼斯完成了大量关于印度的著作涉及当地律法、音乐、文学、
植物学和地理学,同时翻译了许多重要的印度文学作品。在他的影响下,众多相关的人文社科领域都纷纷开始了对印度次大陆文明和历史的研究。
琼斯发现并阐述了印欧语言之间可能存在的亲缘关系,还组织成立了“亚洲学会”。1786年2月2日在著名的第三次
亚洲学会年会演讲中,他提出,
梵语、
希腊语和拉丁语是
同源的假设。琼斯的这项研究不仅奠定了现代比较
语文学的基础,给语言和历史研究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更改变了
欧洲对东方的传统观念,让被殖民者以新的、优越的姿态出现在殖民者的视野中。作为
东方学的代表人物,琼斯的学术理念在一定意义上超越了欧洲中心论,在世界思想史上有着深远影响。《第三次年会演讲》也被认为是欧洲第一篇重要的
比较文学论文。1794年,47岁的琼斯病逝于加尔各答。
生平
威廉·琼斯父亲是数学家、母亲是家庭妇女,有一个姐姐。琼斯从小就表现出超人的记忆力,曾经一人背诵
莎士比亚的《
暴风雨》的全部台词。儿童和少年时代就学习了多种外语。1764年,琼斯从
哈罗公学毕业,进入
牛津大学的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读书。这期间他撰写
波斯语语法著作,翻译波斯语和
阿拉伯语的文学作品等文献。1768-1769年间,他把
波斯国王Nader Shah的传记《那迪尔沙列传》从波斯语翻译成
法语(Histoire de Nader Chah),1772年,年仅26岁的琼斯当选为皇家学会会员。1773年,他被选为S. Johnson博士创立的文学俱乐部的会员,深受俱乐部的S.Johnson、E.Gibbon)、A. Smith等杰出人物的影响。1773年琼斯获文学硕士学位。第二年,成为伦敦诉讼律师和巡回律师,1781年发表法学论文。
琼斯于1779年到
巴黎拜会美国政治家
本杰明·富兰克林,表示反对
英国当局发动的
南北战争,赞成美国独立。1783年,
女王陛下政府派他去
印度,并于这年3月授予琼斯爵士勋位。他和新婚妻子乘船于4月起程,9月到达
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孟加拉最高法院任法官。
琼斯在印度从事司法工作之余,把几乎全部的时间用于语言学习和
东方学研究。到这时,他开始研究印度及其周边国家的语言和文化,尤其是古印度的
梵语。1784年琼斯在加尔各答创建亚洲学会(Asiatic Society),并一直担任亚洲学会会长,直到去世。这个学会积极从事东方学的研究,有会刊《亚洲研究》,在琼斯的主持下,发表了一系列的论文,影响很大,琼斯在该学会每年的年会上都发表周年演讲(Anniversary Discourse),一共有11次。
琼斯不遗余力地搜集、保护东方文献,尤其是古代经典著作。这些文献大部分是古代
印度的经典,在印度经典中多数是
梵语本的。另外,有一小部分是汉语、
波斯语和
阿拉伯语的典籍。
在政治上,他积极主张民主自由。他反对战争,主张政治解决当时的英美冲突。
琼斯1766年他与A. Maria相识、相恋,1783年在经历了马拉松式的恋爱后他们终于结婚。
琼斯到印度以后一直再没回
英国。1794年4月27日,琼斯病逝于印度,葬于加尔各答。由于他对
东方学的杰出贡献,人们把这位西方学者称作“东方琼斯”(Oriental Jones)。
成就
比较而言,威廉·琼斯在语言方面的成就最为引人瞩目。他学习了28种语言,精通其中的英语、拉丁语、
法语、意大利语、
希腊语、
阿拉伯语、
波斯语、
梵语,粗通
西班牙语、
葡萄牙语、
德语、如尼克语(Runick)、
希伯来语、
孟加拉语、
印地语、
土耳其语,也在一定程度上懂藏语、
巴利语、帕拉
维吾尔语(Phalavi,现在一般拼作Palawi)、德利语(Deri)、
俄语、古叙利亚语、
埃塞俄比亚语、科普特语(Coptic)、威尔士语、
瑞典语、
荷兰语、汉语。他在语言方面的成就可以概括为如下两个方面。
一,他翻译和注释了一大批东方国家的重要典籍,为西方人了解东方做出了少有匹敌的贡献。琼斯翻译的典籍主要是
梵语的,包括著名的《
罗摩衍那》和迦梨陀裟的《
沙恭达罗》。他还从梵语翻译了其他许多文学作品,有寓言故事集,如《益世嘉言》(Hitopadesa)等,甚至还节译了《吠陀》。他还直接从梵文翻译了著名的《
摩奴法典》。
琼斯也从
阿拉伯语翻译了两部著名的法律文献:《穆罕默德非遗嘱遗产继承法》、《穆罕默德继承法》,等等。他编写过一本《诗集》(Poems),里面主要收集经他翻译的一些
亚洲国家的有名的诗歌,有来自波斯、
印度、阿拉伯等国家的作品。
除了翻译,他也注释了一大批多种文字的经典,早在1774年,他就用拉丁语写了厚厚的一本《亚洲诗歌集解》(Poeseos Asiaticae Commentariorum,),涉及亚洲多种语言的作品。
琼斯的译注工作涵盖了少量的中国经典。《亚洲诗歌集解》有对《大学》中引用的《诗经·卫风·淇澳》的诠解。在《关于中国人的第二部经书》这篇论文中,他又翻译了《淇澳》和《
诗经》其他两个片段。另外,他还翻译过《
论语》和《大学》的个别段落。
二,琼斯在语言研究上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1786年2月2日,在亚洲学会发表第三周年演讲(The Third Anniversary Discourse),演讲中有一段话正式提出
梵语与拉丁语、
希腊语同源,这一思想被称为经典的构想(formulation),即著名的“印欧语假说”,琼斯的这一次演讲成了语言学史上的一件大事。这里依据1807年的《威廉·琼斯爵士文集》把原文引用如下(保留与现代不同的拼写):
The Sanscrit language, whatever be its antiquity, is of a wonderful structure; more perfect than the Greek, more copious than the Latin, and more exquisitely refined than either, yet bearing to both of them a stronger affinity, both in the roots of verbs and in the forms of grammar, than could possibly have been produced by accident; so strong indeed, that no philologer could examine them all three, without believing them to have sprung from some common source, which, perhaps,no longer exists: there is a similar
理性, though not quite so forcible, for supposing that both the Gothick and the Celtick, though blended with a very different idiom, had the same origin with the Sanscrit; and the old Persian might be added to the same family, if this were the place for discussing any question concerning the antiquities of Persia.
这段话可译为:“
梵语不管多么古老,它的结构是令人惊叹的,它比
希腊语更完美,比拉丁语更丰富,比二者更
精练,但是与它们在动词词根方面和语法形式方面都有很显著的相似性,这不可能是偶然出现的,这种相似性如此显著,没有一个考察这三种语言的语文学家会不相信它们同出一源,这个源头可能已不复存在;同样有理由(虽然这理由的说服力不是特别强)认为,
哥特式建筑语和凯尔特语尽管夹杂了迥异的文法,还是与梵语
同源;假如这里有篇幅讨论与
波斯的历史有关的问题,或许能把古波斯语加入同一个语系。”
这段话被称为语言学史上引用率最高的段落,人们对这段文字的评价非常高。琼斯的这一段话以及后来的一系列的论述,勾勒了印欧语系、芬兰乌戈尔语系、阿尔泰语系及含-闪语系的雏形,并提出了语言历史比较研究(如确认同源词及同源语言)的某些原则和方法,初步奠定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基础,将人类对语言的探索引向了一个新的时代——历史比较语言学时代。
他深入研究过波斯语语法,写了一部200多页的《波斯语语法》。书中介绍了
波斯语的字母、
辅音、
元音、名词(包括性、格、数及冠词)、形容词、代名词、动词(含时态)、构词法(含派生)、数字词、连词、
介词、叹词、句法等。
他出版《论亚洲词汇的罗马字母书写法》,文中设计了亚洲部分语言的罗马字母转写系统,被称为琼斯系统(Jonesian System.),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语言学以外的成就:
威廉·琼斯的业绩是多方面的。作为著名的东方学家,他考察了当时所有影响较大的东方国家的许多方面,包括语言、文学、法律、历史、哲学、人种、风俗、艺术、天文、考古、
植物学、
动物界、医学、地理等。下面择其要简单介绍。
琼斯有丰富的司法实践经验和理论素养,发表过有影响的法律方面的论文,例如《保释法论稿》(An Essay on the Law ofBailments)。这篇论文影响很大,在
英国和美国一再收入专业论文集中。他还仔细地、比较系统地研究了
印度的古代法律。琼斯翻译介绍了印度等东方国家的一些重要的古代法律著作。
琼斯是当时有一定名气的诗人。他创作的诗歌不多,但有的在他的时代有一定影响。如1781年的《复活的缪斯》委婉地表达了对自由、和平的向往以及对刚独立的美国的支持。另外,还有探讨诗歌理论的文章,都收入了他编的《诗集》。他也进行了比较诗歌研究,写了《论波斯人和印度人的神秘诗》。他的文学影响主要在于对
欧洲浪漫主义和一些美国作家的影响,因此有人称琼斯为浪漫主义先行者(Romantic precursor)。
琼斯广泛而深入地研究了
印度等东方国家的历史和文化。他撰写了《关于印度人的编年史》及补编。他也研究了印度的历法、音乐、棋艺、星相,这方面的著作有《论印度人的阴历年》、《论印度人的音乐模式》、《论印度人的棋艺》、《印度星相史》等。
琼斯在亚洲学会的11次演讲是他的
东方学研究的重要成果。历次演讲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次演讲讨论创立学会的动机,划定研究范围(地理范围),确定研究领域和学会的活动、研究方法。第二次演讲进一步说明学会的研究任务,强调学会还应研究
亚洲的自然科学。其他各次演讲都有一个主题,各次的主题如下(以《威廉·琼斯爵士文集》的“内容总目”为据):第三次演讲:关于印度人。第四次演讲:关于
阿拉伯人。第五次演讲:关于鞑靼人。第六次演讲:关于
波斯人。第七次演讲:关于中国人。第八次演讲:关于亚洲的边疆人、山居人和岛上居民。第九次演讲:关于民族的产生和谱系。第十次演讲:关于亚洲的人文和自然史。第十一次演讲:关于亚洲的哲学。
他对中国的历史、文化也有所研究。他的第七次周年演讲《关于中国人》试图从人种学的角度探讨华夏民族的来源,他的结论是:“阿拉伯人和鞑人原来是不同的民族,而印度人、中国人、日本人是自古代另外的源头发展延续下来的,这全部的三支也许都可以追溯到伊朗,那是一个共同的中心。”他曾写过《关于中国人的第二部经书》,讨论我国的《
诗经》。他的《希腊、意大利及印度诸神论》认为这些不同地区的神有共同的来源。
琼斯对
印度的动植物有精深的研究。在
植物学方面他有不少的著作,如《印度植物论纲》、《印度植物编目》、《关于巴哈的穿山甲》等论文。他对医学也有涉猎,有两篇关于
象皮病(elephantiasis)的论文。他的研究范围偶尔还涉及非洲地区,曾写过《论尼罗河的流程》。
地位
以往学界一般称琼斯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先驱,也称他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者,甚至有更高的评价。著名语言学家R.H.Robins、
王士元、C. F.Hockett等都认为琼斯是作为科学的语言学的奠基人或现代语言学之父。其中历史语言学家王士元将琼斯的贡献与遗传学创始人
格雷戈尔·孟德尔(G. Mendel)相提并论,明确说琼斯“为现代语言科学奠下了基础”。美国语言学家Aitchison说,“1786年是许多人把它当成语言学诞生的一年”,依据就是这一年威廉·琼斯在加尔各答发表了含有印欧语假说的著名演讲。美国语言学家G. Cannon更是坚定而明确地认为威廉·琼斯是现代语言学之父。可以说,任何一部人类语言研究通史,如果绕开了威廉·琼斯,都是有缺憾的。在外语学习上,威廉·琼斯创造了奇迹,成了代代相传的佳话。或许他是迄今为止有确切证据可查的掌握语言最多的人。
迄今为止,已经发表了很多研究琼斯的论著,包括研究他的博士论文,19世纪和20世纪都出版过琼斯的传记。研究者众多,例如
英国的J. S. Teignmouth、美国的G. Cannon、
印度的S. N. Mukherjee等,我国学者
范存忠、
钱锺书、
许国璋、
陈满华、于俊青等对琼斯都有所研究,其中陈满华长期从事琼斯研究,发表了大量相关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