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二、三、四、五、六表示
音阶各
音级的音高,即sol、la、do、re、mi。其高八度的sol、la 以七、八记之。二四谱基于五声音阶,当其以七声出现时,“二变”之音(降si、fa)则是将原三、六(la、mi)两音提高一个二度(游移的二度)而获得。
二四谱前面通常注有“轻六”(即轻三六)、“重六”(即重三六)、“活五”(即活三五)及“轻三重六”等标记,这都是根据二四谱的某一字,通过“轻”、“重”或“活”等变化演奏手法而得称,与
中原地区其他
民俗音乐的“借字”、“变凡”等手法有某些类似之处。“重三六”与
秦腔的“苦音”、
广东音乐的“乙凡”也有类似之处。但潮州音乐的
上巳节与重六两个偏音的游移性更大些,常因旋法的不同,三、六两音重奏时而较为靠近降si或fa,时而较为靠近si或升fa。如在筝上演奏“轻三六”时,三六两音按传统五声演奏成la、mi;当演奏“重三六”时,把按“三、六”两音的左手加强力度,使琴弦加大张力而为降si、fa两个游移偏音;奏“活五”时,即在重六基础上,其“五”音上下快速揉动而成为“↑re”的“活”奏,其音极不稳定;“轻三重六”则三、六奏为la、fa。在二、三、四、五、六这五个音中,三、六、五因各种情况而变化,余下只有二、四(sol、do)两音不变,这种记谱法之所以简称为“二四谱”,实与此有关。此外
潮州市的丝弦乐主奏乐器“二弦”也以sol、do四度定弦,二四两个空弦也常起骨干音作用。
二四谱在潮州音乐中使用年代较为久远。自明清以来,正字、
西秦、
昆曲、外江等剧种音乐传入潮州,
工尺谱也随着传入。因而在二四谱上的三、六两音重奏时,也常有时插上“乙”和“凡”两个偏音。二四谱产生的年代要早于工尺谱传入潮州,不会迟于
南宋。其起源有
古琴谱、
古筝谱和
弓弦乐器谱三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