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忠谱》是由
清代李玉创作的传奇(戏剧),首次刊行于清
顺治十七年(1660年)。该剧讲述了明朝末年东林党反抗
魏忠贤等阉党残酷统治的故事。剧中展现了魏忠贤如何通过收买官员、建立“生祠”等方式巩固权力,以及他对异见者的无情镇压。东林党人
周顺昌等人因此遭受迫害,最终导致了一场由
苏州市市民发起的抗议活动。尽管这场运动未能阻止周顺昌等人的死亡,但在
崇祯登基后,东林党人得以重返朝廷并战胜了魏党。《清忠谱》深刻揭露了魏党特务政治的罪恶,成为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清忠谱》反映了明天启六年苏州发生的市民和东林党人联合反对阉党残暴统治的政治斗争。故事始于东林党人
吏部员外郎周顺昌对国事的感叹。此时,
朱由校执政,权奸当道。随着剧情发展,观众看到
文震孟因弹劾
魏忠贤遭到贬黜,
周顺昌因得罪魏党被举报,深夜被捕。周顺昌在
锦衣卫的酷刑下坚贞不屈,大骂魏忠贤,最终被秘密处决。
苏州市市民为了营救周顺昌,奋起抗争,其中
颜佩韦等五人尤为突出。直到思宗即位,阉党垮台,苏州市民再次聚集拆毁魏祠,祭奠周顺昌和颜佩韦等五人。
《清忠谱》的创作受到了前人作品的影响,包括《清凉扇》《不丈夫》《冤记》《孤忠记》等。然而,现存的作品仅有《清忠谱》《磨忠记》《喜春来》三部。李玉对前人的传奇作品不太满意,于是创作了《清忠谱》。在剧本付印前,苏州作家群中的
毕魏、
叶时章和
朱素臣参与了编订工作,
吴伟业为此剧撰写序言。
-
周顺昌:东林党人,清廉正直,主张改革吏治,反对阉党
魏忠贤专权。面对魏党的迫害,他表现出坚定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最终被秘密处死。
-
颜佩韦:
苏州市市民领袖,勇敢无畏,重义气,有见识,蔑视官府,粗豪而天真。他带领民众反抗阉党的暴行,最终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清忠谱》歌颂了魏廓团、周顺昌等正直人士,他们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坚持原则,不屈不挠。尤其是周顺昌的大胆无畏和嫉恶如仇,令人感动。他不顾个人安危,支持朋友,公开批评魏忠贤,即使在监狱中遭受酷刑,也不肯低头。然而,他也受到忠孝节义等封建观念的影响,这体现了当时东林士子的思想复杂性。《清忠谱》继承了明代
现实主义时事戏的传统,真实描绘了
魏忠贤专权时期的黑暗政治,同时也赞颂了东林党人与魏党的英勇斗争。这部作品反映了李玉对新兴社会力量的热情关注,显示了他的现实主义精神。然而,李玉的思想中也包含了忠孝节义等封建道德观念,显示出他的思想局限性。
《清忠谱》全剧人物众多,情节丰富,但结构紧凑有序。作者巧妙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塑造了不同类型的角色,特别是在激烈的戏剧冲突中塑造了具有时代特色的英雄人物。剧本的语言通俗易懂,节奏感强,符合人物性格,舞台表演性强,注重细节呈现。
《清忠谱》首次在戏曲舞台上展现了市民的激烈斗争,再现了群众斗争的壮观景象。剧本肯定了市井小民的历史地位,认为他们是正义的象征。
周顺昌的清正刚直和
颜佩韦等五位义士的英雄行为得到了高度评价。这部作品的新题材、新人物、新主题在中国戏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清忠谱》对中国戏曲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对后来的《桃花扇》等剧目有所启发。此外,《清忠谱》还被改编为
京剧《五人义》,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李玉(1597—1677年),明末清初著名戏曲作家,字玄玉,又称苏门啸侣,江苏苏州人。他曾是申时行府邸的仆役,但勤奋好学,一度考取副榜
举人。
明清战争之际,他放弃了仕途,专注于戏曲创作,常借助文学作品抒发心中的不满和爱国情怀。李玉擅长编写传奇剧本,其作品多能适应舞台演出。他还与其他
苏州市地区的曲家、剧作家如
朱佐朝、
朱素臣、
张大复、毕万后、叶稚斐等交流密切,形成了一个被称为“苏州派”的编剧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