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移民(英文:Migrants from Three Gorges area)是
三峡大坝建设的组成部分。2009年底,三峡库区完成搬迁安置移民139.76万人。
1985-1992年三峡工程库区移民进行搬迁安置试点。1996年8月11日,三峡库区一期水位移民工作全面启动,以确保
长江三峡枢纽工程在1997年年底实现大江顺利截流。在此后的近十年间,湖北和
重庆市20个区市县的127万移民陆续搬离此前居住的水库淹没区,迁往上海、广东、山东、江苏、浙江、湖南等省市。在三峡工程的总投资中,用于移民安置的经费占45%。
背景
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兴建
三峡大坝的决议。这是一项国运所系的重大水利枢纽工程,是开发和治理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也是迄今为止世界水利建设史上最大的工程。三峡工程具有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综合效益,是一项造福今人、泽被子孙的千秋功业,对建设长江经济带、加快中国现代化建设步伐、提高综合国力有着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三峡工程采取“一级开发、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案,到2009年全面建成,建设期17年。
三峡工程除了建设任务外,最艰巨的就是淹没区的“百万大移民”。三峡工程淹没库区涉及
重庆市、湖北两省市,其中重庆库区淹没指标和移民搬迁任务量均占全库区的85%左右。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重庆库区的移民工作。
历史沿革
开始试点
三峡大坝移民工作从1985年开始经过试点,1989年,长江水利委员会重新编制《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坝高为185米,蓄水位为175米。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以1767票赞成、177票反对、664票弃权、25人未按表决器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据设计方案,三峡工程实行“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以1985年数据统计,淹没区人口72.6万人,推算到2008年,规划迁建安置的总人数为113.2万人,涉及四川、湖北两省共19个县、市(后因区划调整,涉及重庆、湖北共20个县、市);工程静态投资为570亿元(1990年价格),其中,水库移民投资185亿元。1992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开展对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工作对口支援的通知》。
一期移民工程(1993-1996年)
1993年随着枢纽工程开工而全面展开。1993年1月,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下称三峡建委)成立,由国务院总理李鹏兼任主任,下设三个机构:办公室、移民开发局和
三峡集团。1993年4月2日 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研究
三峡大坝施工准备工作。会议就三峡工程前期施工准备、资金筹措、征地移民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且会议同时明确,葛洲坝电厂是三峡总公司的组成部分,产权归三峡总公司,但电厂必须服从电网的调度;成立葛洲坝电厂董事会,董事长由三峡总公司派出,总经理由华中网局指派。5月8日,三峡坝区移民第一村——
中堡村新居民点(谢家湾)破土动工。中堡新村以谢家湾、堰湾和长湾组成永久居民点,占地101亩,可安置562人。投资50万元,开挖土石量7万m3。5月29日,移民开发局国峡移发第9号文件,发布了《长江
三峡大坝库区移民资金管理办法》。此办法是根据中央为长江三峡工程制定的开发性移民方针和国务院有关文件的规定,为了加强三峡工程移民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妥善安置库区移民而制定的。1993年8月14日,
湖北省三峡坝区征地移民协调领导小组成立。8月19日,国务院发布《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规定:国家在三峡工程建设中实行开发性移民方针,使移民的生活水平达到或者超过原有水平,并为
三峡库区长远的经济发展和移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创造条件;移民安置工作实行中央统一领导、分省负责、县为基础的管理体制。10月8日,移民开发局以国峡移发〔1993〕80号文,向三峡库区县以上移民局办印发了《关于做好三峡工程库区文物保护前期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10月24日,移民开发局以国峡移发〔1993〕86号文,向三峡库区县以上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三峡库区水土保持工作、严禁淹没线以下超前伐木的通知》。
1994年2月27日,中央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发出中编办[1994]10号文,同意移民开发局成立“三峡移民工程咨询中心”、“三峡移民工程监理中心”、“
三峡大坝移民培训中心”和“机关服务中心”等事业单位。6月,长江水利委员会编制《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淹没处理及移民安置规划大纲》。国务院三峡建委于同年7月批准移民静态补偿总投资为400亿元(1993年5月价格水平),实行分省负责,经费包干使用。7月17日,
宜昌市县
太平溪镇的许家冲、苏家坳、覃家沱、刘家河等5个村236户,580名移民,全部搬迁完毕,在坝区划上了征地移民句号。8月25日 国务院发出国函[1994]92号文《国务院关于
三峡大坝库区进一步对外开放问题的批复》。8月,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编制出《长江三峡工程水库移民补偿投资测算报告》。1994年12月14日,
三峡库区湖北
秭归县沙镇溪镇新滩、水田坝等首批迁建城镇正式破土动工。12月22日 经国务院批准,三峡库区最大的重点移民工程——川东天然氯碱工程举行开工典礼。该工程建成后可直接安置移民3000多人,间接安置移民3-4万人。次年,三峡库区一期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全面启动。4月10日,首批移民大搬迁在坝上库首归县向家店村拉开序幕。5月18~19日由农业部、“三建委”移民开发局共同组织编制的《三峡库区近、中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由中央有关部、委、办和川、鄂两省农牧业、移民厅(局)等单位的专家进行了评审。该规划为三峡库区大农业发展建设、宏观指导和对口支援提供了依据。10月初国家建设部三峡库区移民安居工程开工。
1996年2月5~7日,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移民开发局在北京召开三峡工程大江截流移民规划监理工作会议。2月13日,三建委以“国三峡委发办字〔1996〕05号”文发出《关于三峡工程库区移民经费财务管理办法有关问题请示的批复》。3月5~6日,国家科委和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移民开发局在北京联合召开“科技促进三峡工程移民开发座谈会”。3月26日,国家科委、三峡移民开发局联合印发《科技促进三峡工程移民开发座谈会纪要》的通知,将《会议纪要》和《关于科技成果应用于移民开发的工作方案》印发三峡库区贯彻实施。4月中旬为从总体上对三峡地区经济发展进行规划和宏观指导,确保三峡工程顺利进行,确保三峡库区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国家计委颁布了《三峡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纲要》。5月23日,国家教委“八五”项目《长江三峡库区移民开发与经济综合开发研究》成果鉴定和应用研讨会在宜昌召开。6月11日,移民开发局以“国峡移发计〔1996〕39号”文印发《三峡工程库区移民经费存款利息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明确规定:“三峡工程库区移民经费在各级移民管理机构暂存期间形成的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属移民经费性质必须纳入移民投资计划,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10月8日,移民开发局以“国峡移发计〔1996〕68号”文印发《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培训经费暂行管理办法》。《办法》对移民培训经费计提及分配,使用范围及开支标准,管理与监督,作了明确规定。
二期移民工程(1997-2002年)
1997年9月,
三峡水库淹没区一线水位移民搬迁基本结束。11月8日,
三峡大坝实施大江截流。三峡工程转入二期工程建设。1998年4月6日
上海市对口支援
三峡库区投资1.85亿元的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在上海大厦举行。该合作项目包括建立重庆汇丽建材有限公司、
重庆市海峡水泥有限公司、金谷(重庆)化学有限公司等7个项目。4月下旬,为加快三峡库区百万移民的搬迁和三峡工程建设步伐,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清理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移民收费项目问题的通知》。5月上旬,为加快三峡库区百万移民的搬迁和三峡工程建设步伐,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清理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移民收费项目问题的通知》。7月18日,国家级移民扶贫开发项目
--宜昌市草埠湖区通往汉宜国道的长达27km的接线公路建设开工。1999年,国务院总理、三峡建委主任朱基主持调整三峡工程移民政策,农村移民外迁安置人数由原规划8.3万人增加到12.5万人,其中,重庆7万人出市外迁安置到11省市。
2000年8月17日,150户639名
云阳县农村移民外迁到上海市
崇明区落户。这是由政府组织的首批外迁移民。2001年1月5日,“长江三峡工程淹没及迁建区文物古迹保护规划报告”正式通过审查。2001年3月1日,修订后的《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开始实施,新增内容包括“采取前期补偿、补助与后期生产扶持相结合的方针”。11月10日,
湖北省秭归县泄滩乡全部完成库区175米水位线下的移民,提前一年完成库区移民搬迁和库区清理任务。这是三峡库区20个县市的227个移民乡镇中,首个完成移民搬迁销号任务的乡镇。
三期移民工程(2003-2006年)
2003年4月,二期移民工程通过验收,累计搬迁安置移民70余万人。2003年6月,开始蓄水至135米,由此开始通航、发电,枢纽初步产生效益,进入围堰挡水发电期。截至2005年10月底,累计到位移民资金504.95亿元,累计完成移民补偿投资434.55亿元。累计搬迁安置移民108.47万人,建设各类房屋4025.51万平方米,搬迁破产关闭工矿企业1509家。重庆库区2005年安排的2万农村移民市内外迁安置工作进展顺利,在迁出、迁入地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已全面完成安置对接工作,共对接外迁移民5093户、21986人(占计划任务的109.93%),外迁移民建房工作已全面启动,预计在2006年6月底以前可完成搬迁任务。
2006年9月,三期移民工程通过验收,三期移民共搬迁24万多人;开始蓄水至156米,比初步设计提前一年实现。
四期移民工程(2007-2009年)
2007年7月,国务院三峡建委批准移民安置规划和工程概算调整方案,新增投资79.5亿元(1993年5月
价格水平),增加移民搬迁安置人口13.99万人。2008年8月,四期移民工程通过验收。截至2008年6月底,累计搬迁安置移民124万多人。2008年9月,开始175米试验性蓄水,比初步设计提前5年启动,最终蓄至172.8米。2009年9月,开始175米试验性蓄水,最终蓄至171.43米。
2009年底,
三峡库区完成搬迁安置移民139.76万人。
安置方式
就近后靠安置是三峡库区农村移民搬迁安置的主要方式,占规划安置人口的近65%。按照以土为本、就近后靠的安置原则,通过开荒建园、低产地改造和土地调整,使移民的基本生产条件得到恢复和改善。
奉节县安坪乡大堡三社作为首批三峡移民安置试点,通过就近后靠开荒改土100多亩,建成
脐橙果园105亩,建房7830 平方米,实现了“门前一条江,江边一条路,路边一排房,房后一片园”的移民新格局。
外迁安置是指农村移民离开三峡库区,出县、出省(市)进行异地安置的方式。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安置外迁11个省(市)共19.62万人(含
重庆市、湖北省内异地安置)。
对口支援
1992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下,全国21个省(自治区、
直辖市)、10个大中城市、国家有关部门和单位、中央和地方相关国有企业充分发扬
社会主义大协作精神,扎实推进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作,为实施开发性移民方针、全面完成移民搬迁任务、促进库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精准帮扶
措施
2015年9月30日,国务院三峡办印发了《
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安置区精准帮扶工作指导意见》,提出了“缺什么、帮什么,少什么、补什么”和“帮扶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实施精准、帮扶成效精准”的帮扶原则,并明确了房屋居住安全保障、居民点道路交通等设施完善、人畜饮水设施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完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和村容整治等6大方面帮扶内容,为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安置区精准帮扶工作绘制了一幅乡村振兴“路线图”。
成果
截至2023年,三峡后续工作累计安排农村移民安置区精准帮扶项目731个,已覆盖三峡库区19县(区)农村移民安置的重点村组;涉及专项资金96.67亿元,占三峡后续工作专项资金的8.83%。606个项目已完成建设并持续发挥效益,一大批移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得到解决,移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田园风光已然在目。农村移民安置区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2022年,鄂渝2省(
直辖市)三峡库区农村移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8279元、19577元,库区移民群众幸福感普遍得到提升。
移民纪念馆
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一座为纪念
三峡大坝百万大移民而修建的专题性纪念馆,也是三峡库区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移民文化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中心,建筑面积15062平方米,展区面积7000平方米,馆藏文物2.42万件(套)。现为
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首批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实践基地、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一期)红色文化基因库建设首批试点单位、全国“大思政课”首批教育实践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自2016年10月开馆运行以来,每年接待观众50余万人次。
三峡移民纪念馆主题展览是《伟大壮举 辉煌历程》三峡移民精神展,以时间为主线,分为“百年宏愿、筑梦三峡”“伟大壮举、百万移民”“万众一心、破解难题”“生态环境、永续发展”“文物保护、历史传承”“高峡平湖、沧桑巨变”“彪炳史册、历史丰碑”七个单元,通过多种方式全景展示三峡工程的由来、百万移民搬迁的辉煌壮举、库区工矿企业的搬迁与结构调整、城镇的迁建、专业设施的复建、文物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三峡工程兴建后库区在生态环境保护、新城镇建设、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
意义
三峡移民,绝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账,而是一本政治账、情感账。同时,三峡百万移民更代表了一种新的
精神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