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则诚古典戏曲名著《琵琶记》写的是汉代名士
蔡邕赴京应考,招婚牛相府3年不归,父母死于灾荒,妻
赵五娘卖发葬亲,身背琵琶,上京寻夫。终于夫妻相逢书馆,归宗祭坟。
小歌班梅朵阿顺班曾于民国6年(1917年)9月1日,在上海镜花戏园上演该剧。在绍兴文戏及新越剧时期,男、女戏班均有该剧演出。1953年9月,合作越剧团根据高则诚原著改编的《琵琶记》演出于金都戏院。改编孙旭、导演金风、编曲
刘如曾、技导
汪传钤。
戚雅仙饰赵五娘、
毕春芳饰蔡伯、陈金莲饰张广才,
魏兰芳饰蔡母。1956年,合作越剧团携该剧到北京演出,周恩来总理曾到人民剧场观看,在幕间休息时到后台会见全体演职人员。剧中"糟糠自咽"、"剪发卖发"、"描容上路"等场,有大段唱工,成为戚雅仙流派唱腔的组成部分。"剪发卖发"、"描容上路"、"南浦送别"等场的唱腔,1956年,由中国唱片社灌制成唱片4张。40年代,大中华唱片公司灌制了钱秀灵演唱的《扫松》、
傅全香演唱的《
赵五娘》和
陈素娥、何美芳演唱的《琵琶记》唱片各1张;
EMI集团灌制了徐天红演唱的《扫松》和
邢竹琴、王水花演唱的《赵五娘》唱片各1张。1982年,中国唱片社将徐天红演唱的《扫松》重制出版。
写美丽贤淑的
赵五娘,新婚两月即与丈夫
蔡邕离别。陈留遭灾,三年荒旱,赴京赶考的蔡伯喈一去不复返,赵五娘嫩肩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侍奉公婆羹汤茶饭,自咽糟糠,虽有古道热肠的邻里张大公相助,但年迈的公婆盼子不归,加之少吃缺穿,还是冻饿而死。赵五娘剪发卖发,麻裙兜土,亲手造坟埋葬了公婆。而后她只身背着
琵琶,千里寻夫,一路上卖唱乞讨,历尽千辛万苦。蔡伯喈考场得意,不但得中状元,而且被当朝宰相招为女婿。面对温柔娇艳的相府千金,蔡伯喈是欲爱不能,欲罢不忍。他日夜思念父母双亲,思念结发之妻
赵五娘,欲回乡里,又为牛相羁绊,
蔡邕陷入深深的愁苦之中。善良的牛小姐虽然嫁得如意郎君,却得不到丈夫真正的爱。丈夫终日闷闷不乐,她不解内中因由,百般劝慰,终无所获。
牛姓亦陷入苦闷之中。赵五娘终于走进牛
丞相府,经过千折百回,她终于与丈夫相见了。蔡伯喈认下糟糠之妻,皇帝旌表蔡氏一门,这似乎是一个美妙的大团圆,——大团圆的悲剧!深沉、凄婉而感人。
无疑,在赵五娘、张大公的身上闪烁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光辉,绝不能简单地冠以封建道德忠、孝、节、义,就是在当今年代,仍是美好的,值得弘扬的道德优质,因为他们体现的是人民的道德观。
如果说皇权是有形的锁链,那么封建道德观念则是无形的枷锁。皇权、封建意识、舆论、文化观念、社会环境,这一切的一切,造成了
蔡邕、牛小姐的软弱与卑怯,但他们毕竟是反抗过的,有愤懑,有痛苦的呻吟。然而,强大的封建势力决定着他们的悲剧命运,其中也包括美好的
赵五娘。这就造成了逆来顺受,忍受中求得生存等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劣质。毕竟这是一个优秀的,觉醒的民族,每一个人都在本能地做着打碎镣铐的奋争,蔡伯喈的辞试、辞婚、辞官,张大公的刻碑三打他们的行为是一个有为民族的象征。
由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演出。1995年10月参加第四届中国戏剧节,获优秀编剧奖、优秀表演奖;
杨小青获优秀导演奖,
胡梦桥、
陈国良获优秀作曲奖,何礼培获优秀舞美设计奖,
周正平获优秀灯光设计奖,余芳获优秀服装设计奖,司鼓王庆跃、主胡王天宏获个人优秀伴奏奖。主演
江瑶、
黄依群、洪瑛获优秀表演奖,
吴茉彤获表演奖。同年在
浙江省第六届戏剧节中获荣誉奖。
2023年7月18日晚,由来自“
高则诚故里”的
瑞安市越剧团新编越剧《琵琶记》亮相北京,参加国家大剧院2023年夏季演出季“百戏中华——国家非遗戏曲剧种展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