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南京理工大学直属学院,目前建有原兵器部批准成立的“稀土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与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共同组建的“金属纳米材料与技术联合实验室”;是“
江苏省新材料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牵头单位、“江苏省纳米科技与应用开发中心”和“
铜陵市铜产品研究中心”成员单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历史可追溯到1953年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建校时的金工金相教研室;1978年开始招收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本科生;1992年7月16日,华东工学院下达〔1992〕150号文件,决定划出机械制造系的材料学科,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系;1992年8月25日,华东工学院下达〔1992〕177号文件,下设系办公室、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教研室、焊接工艺及设备教研室、工程材料及热加工教研室、材料中心实验室、稀土应用研究中心;2010年7月,学校学科专业调整,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1年12月,学院进行了机构改革,成立了实验中心、材料科学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材料物理系、材料工程系,学院研究机构包括大型构件焊接技术应用研究中心、材料评价与设计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纳米结构材料中心。
近年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建设成就显著,形成了一支力量雄厚、学术水平高、富有教学和科研经验、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69名,其中教授20名(含国家1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3名),教师中有博士学历者占84%,有1人入选
江苏省“双创”人才,有5人入选江苏省“333工程”人才,3人为江苏省“青蓝工程”人才,11人为“卓越计划”“紫金之星”,聘请国内外客座教授和海外博士生导师数十名。近年来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在内的一大批高层次科研项目。形成了以新型金属与先进
复合材料、纳米材料与非晶合金、先进焊接与先进制造技术、剧烈塑性变形超细晶/纳米晶材料、超塑成型、生物与仿生材料、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先进功能与结构陶瓷材料等特色研究方向。学院长期坚持与国内外同行开展学术交流:与美国国家橡树岭实验室、
俄罗斯乌法航空学院、
利兹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52研究所等一批高水平高校与科研院所等开展合作研究,互派留学生和教师互访,目前已经接纳了法国、
新西兰、印度、俄罗斯等国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到我院开展研究工作。学院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培养了包括学术水平具有国际影响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卢柯博士在内的一大批优秀人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文化和院训是诚信、严谨、挑战、创新,以此要求教职工以身作则并教育学生。现有“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材料物理”以及“纳米材料与技术”四个本科专业,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
江苏省品牌专业和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是江苏省特色专业,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涵盖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3个二级学科,其中材料学是国家级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技术是“十五”江苏省重中之重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是江苏省重点学科。
研究生培养与科研的主要方向包括:
材料物理与
化学、材料结构与
相变、
晶体生长及其控制、材料物性与表征、金属材料、
无机化合物非金属材料、先进陶瓷、
复合材料、纳米材料、
功能材料、受控凝固与新材料、材料表面改性与薄膜材料、特殊环境材料行为与技术、先进材料制备与成形技术、新型连接方法与过程自动控制、弧焊机器人应用技术、
材料科学与工程中计算机应用、特种军用材料等。已出站博士后3人,在读博士生33人,硕士生69人,工程硕士生18人。
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现4个本科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
材料物理、纳米材料与技术。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是
江苏省首批品牌建设专业。每年本科招生规模为240~260人。本科培养方向包括: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
无机化合物非金属材料工程、
复合材料、液态成形与塑性加工、先进连接技术、材料加工
控制工程。
材料系十分重视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工作,始终注意基础教育,着重能力培养,并取得显著成效。《材料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荣获江苏省教育教学成果
特等奖,《晶体生长的物理基础》是江苏省优秀研究生课程。每年有1/3的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
近年来,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承担了多项国家“973”、“863”、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基础、国防预研、中俄国际科技合作以及企业委托等科研项目,并取得了优异成果,其中在凝固技术与新材料、新型金属与先进
复合材料、纳米材料与非晶合金、医用
生物材料、高温密封材料、超塑成型、
铸铁、粉末冶金、彩色金相、电阻焊及其控制技术等领域具有特色。近年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
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
二等奖3项、三等奖9项、国家发明专利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