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物理系
“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复旦大学物理系创建于1952年,前身是1942年在重庆建立的复旦大学数理系物理组,迄今已有60余年历史。在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中由原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沪江大学、大同大学等校物理系师生合并而成新的复旦大学物理系。
复旦大学物理系现拥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涵盖各二级学科),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建设学科,上海市高峰学科。1993年成为国家理科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是国家首批设立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的单位,被列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和国家“985工程”重中之重科技创新平台。建有“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物质计算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微纳光子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并负责管理运行校级微纳加工平台。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
复旦大学物理系现有物理学国家一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建设学科,上海市高峰学科,下设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和光学三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
复旦物理系现设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和光学三个专业,这三个二级学科均为国家重点学科和博士点,并且总的物理学也已评为一级学科博士点,一级国家重点学科。
学科的研究方向包括: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场论、量子统计与理论物理方法、广义相对论与宇宙学、计算凝聚态物理、凝聚态理论、表面物理、半导体物理、低维和超薄膜磁学、强关联体系的理论和实验、激光物理、光子与光电子学、生物医学物理、同步辐射及其应用等等。
物理学专业设有表面物理、理论物理、半导体物理、激光物理、低温物理、原子核物理、生物医学物理、同步辐射、光子与光电子学9个方向。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和科学研究能力,了解与物理学有关的交叉学科新发展,并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和开发能力。在本科教育中,坚持名教授上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重视本科教材建设,现有三门教育部名牌课程,16本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人才,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鼓励学生实践、创新、实验中心开设了《自学物理实验》,《综合物理实验》,《小课题实验》等各种形式、各种层次的实验课。
师资队伍
复旦大学物理学系共有教职工120人,包括教授69人、副教授17人、实验技术人员10人、行政管理人员1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9人;973首席科学家6人;美国物理学会会士(APSFellow)6人;有多名教授在国际学术机构中任职并获得国际物理学重要奖励。
院士专家
杨福家沈元壤沈学础,王迅,陶瑞宝郝柏林,孙鑫,龚新高,许宁生
杰出青年
侯晓远,金晓峰,资剑,吴长勤,龚新高,虞跃,封东来,蒋最敏,周磊,吴义政,陈张海,张远波,陈焱,黄吉平,许宁生,向红军
人才培养
本系每年招收本科生约100人,硕士生约40人,博士生招生人数未受限制。自1977年以来共毕业本科生约2800人,硕士生约740人,博士生约220人。硕士生和博士生的研究成果均达到在国际SCI刊物上发表水平。
物理学系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在不断地拓宽。毕业生分布在国内的教育和科研单位、高新技术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三资和独资企业等等。有相当比例的毕业生继续攻读研究生,近年来有65%左右的毕业生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高校和研究所,以及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国外大学录取为研究生。所学习的专业包括物理、化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电子科学、经济与管理等。
毕业去向
物理学系毕业生的优良素质在国内外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就业的去向在不断地拓宽,其毕业生不仅在教育、科研单位、高新技术企业、国有企业中受到欢迎,而且也进入一些著名世界500强企业。有65%以上的毕业生被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外大学及国内外一流的科研单位录取为研究生。在各大公司的招聘中,物理学系的毕业生以能力强、素质高而获得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在上海通用、通用电气三星电子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普华永道会计事务所、壳牌石油公司、陶氏化工等著名企事业单位都活跃着物理学系毕业生的身影。如:2010年的应届毕业生有92人,其中攻读研究生49人,出国深造23人,就业20人,上述读研人数占78%。最后,借用复旦大学前校长杨福家院士的一句话来概括上述情况,“物理学系的毕业生没有转专业之说”。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微纳光子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计算物质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复旦大学微纳加工与器件公共实验室
复旦大学量子调控中心
与本系研究工作相关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基地有: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李政道物理学综合实验室、复旦大学同步辐射研究中心和理论物理中心。与教学工作相关的基地有物理实验中心。同时上海市应用物理研究中心挂靠在该系。
教学机构
复旦大学物理教学实验中心
始建于1952年,分设普通物理实验室和中级物理实验室,继后又设立了演示物理实验室。实验室的发展和成长得到了王福山周同庆卢鹤绂谢希德等物理系老前辈的关心和大力支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1998年由原普通物理实验室、近代物理实验室和演示物理实验室合并成立了物理教学实验中心。随后即成为国家基础科学人才(理科)培养基地——复旦大学物理学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评为上海市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7年11月入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近年来,实验中心遵循“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加强对本科生进行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训练。为了能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实验教改中来,新建实验中心网站,采用灵活高效的wiki系统,打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实验中心采取了学科建设和中心建设互动发展,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新举措,并加快了人才引进的步伐,形成了一支由实验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的高水平实验教师队伍。实验中心依托物理系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科研小组,把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科研和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深化教学改革,将实验中心建设成为本科生科学素养训练和创新研究的基地。
学术交流
复旦大学物理系从2002年起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建立了本科生交流计划,双方每年选派2名本科(三、四年级)学生,于每一学年的春季学期到对方大学做毕业论文或合作研究,时间为16周(或一个学期)。这一项目已经成为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项目。物理系还与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耶鲁大学东京大学等有交流计划。
复旦大学校每年分配给物理学系若干名与境外大学交流本科生的名额,交流的学校包括美国英国德国瑞典芬兰新加坡日本及港澳台等地区和国家的高校。
知名校友
1955物理系著名高能加速器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
王启明
1956物理系著名光电子学家、中科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所长。
1958物理系著名原子核物理学家、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长。
1958物理系著名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宁波诺丁汉大学校长,原复旦大学校长。
陈至立
1964物理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主席、国务委员、前国家教育部部长。
1978年考入复旦大学物理系。美国华裔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丹华资本董事长。
198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物理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斯坦福大学物理科学PaulPigott讲席教授,斯坦福大学SLAC国家实验室首席科学家。
198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199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参考资料
概况.复旦大学物理系.2021-06-25
目录
概述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
师资队伍
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学术交流
知名校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