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在廷(1871—1950),宣威榕城镇人,学名浦钟杰,邓小平夫人卓琳的父亲。不仅是云南宣威火腿罐头的创始人,更是一个抱着“实业救国”理想,积极拥护、支持、参加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热血志士。
宣统元年,组建了
云南省较早的股份制企业——云南“宣威宣和火腿股份有限公司”。1916年,捐资捐粮支持北上征讨
袁世凯的护国大军。
护国军回
昆明市途经
宣威市时,
唐继尧授予浦在廷银质梅花护国奖章,并亲书“急公好义”相赠。1917年,随
滇军参加孙中山先生发起的护法战争,并随护法军入粤。积极出资支持创办
黄埔军校。因北伐有功,被
孙中山委任为全国总商会副会长、广东烟酒公卖局局长兼滇军第二军军需处处长、赠五等
嘉禾勋章、授少将军衔。1918年,创建“浦在廷兄弟罐头食品公司”。1922年,随北伐滇军至
广州市,追随孙中山进行国民革命。1923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任北伐滇军军需总局局长之职。1925年3月浦在廷去职。30年代
宣威火腿业受抗战影响,逐步衰落。
1950年,在家中因病逝世,终年80岁。
人物生平
少年时期
1871年农历5月5日(
端午节),出生于出生在
宣威市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其父浦春澜是
清代光绪乙酉科拔贡,在当地开书馆教学,并亲自教自己的四个儿子学习,希望他们科举进身。而浦在廷排行第二,不愿意走科举之路。
1885年,向父亲提出参加马帮当赶马人,遭到父亲的严词拒绝。不得已,他几次跟着马帮偷偷地走了,又几次被抓回来。倔强的浦在廷决心赶马帮,闯出自己的事业,最后父亲没有办法只好同意了儿子的决定。
创业历程
浦在廷在赶马帮的过程中,几次险些丢掉性命,但是他没有回头,逐渐由帮人赶马帮到有了自己的马帮,在省内外做生意,逐渐成了有名望的商人,担任了宣威商会会长。
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他和陈时等几位有志于发展火腿产业的同仁筹划组建了
云南省较早的股份制企业——云南“
宣威市宣和火腿
Inc.”,宣威历史上的第一家火腿公司正式创立。还受
蔡锷将军的启发,引进了云南工商史上最早的罐头生产线,生产火腿、水果罐头,实现了探索实业救国之路。于是,“
宣威火腿”声名远播,香飘海内外。
1918年,创建“浦在廷兄弟罐头食品公司”,将宣威火腿罐头打入国际市场。海内外设立了6家分店。
1925年,回到宣威,继续从事火腿罐头事业。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捐款修建桥梁,参与和负责修建街道和修建滇黔公路,在东山寺修建钟鼓楼、知趣亭、海会塔。还两次从
越南购来大米,上街救济饥民。
参加革命
1915年,
蔡锷、
李烈钧等发动反袁起义,当蔡率领的
护国军经过
宣威市时,浦在廷亲自在县商会内设立了兵站,积极为护国军筹集粮款,而且自己踊跃捐献。浦在廷更新改造设备扩大生产,并以宣威为火腿基地,在
昆明市生产罐头,建立罐头厂,并参加公益事业。
1916年,“护国运动”兴起,他捐资捐粮支持北上征讨
袁世凯的护国大军。护国军回昆明途经宣威时,
唐继尧授予浦在廷银质梅花护国奖章,并亲书“急公好义”相赠;
1917年,随
滇军参加孙中山先生发起的护法战争,并随护法军入粤。积极出资支持创办
黄埔军校。因北伐有功,被
孙中山委任为全国总商会副会长、广东烟酒公卖局局长兼滇军第二军军需处处长、赠五等
嘉禾勋章、授
少将军衔,孙中山亲笔题书的“少将第”“戮力同心”如今就悬挂在故居。
1922年,随北伐滇军至
广州市,追随孙中山进行国民革命。
1923年,广州的全国地方名特产品赛会上受到孙中山等人的高度赞誉。
1923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任北伐
滇军军需总局局长之职。子女在其支持下也先后走上革命道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24年1月,
孙中山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于6月在中共的倡议和支持下,创办
黄埔军校。浦在廷次子进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11月,孙中山应冯玉祥等人之请,发表《北上宣言》赴京,不幸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浦在廷继续支持
廖仲恺和广东革命政府,因而被叛军投入监狱,直到北伐回师东征平定叛乱后,才出狱回乡。从此,浦在廷退出军政界。
1950年,在家中因病逝世,终年80岁。
思想主张
浦在廷是
儒家思想理论的具体化实践者。在其主持修纂的《宣威浦氏族谱》中,他倡导同族要光大祖先美德,做到“三要四务”:“睦族之要有三;曰尊尊;曰老老;曰贤贤。名分属尊行者,尊也,则恭顺退让不敢触犯分属;虽卑而年龄迈众者,老也,则扶持保护,事以高年之礼;有德行功业者,贤也,贤乃本宗祯干,知亲炙之,景仰之,每事效法,忘分忘年以敬之,此之谓三要。幼者稚年,弱者鲜势,人所易欺,则矜之,一有矜悯之心,自能随时尽力;鳏寡孤独,王政所先,况乎同族;贫者恤以善言,富则恤以钱谷,皆阴德也;衣食窘急,生计无聊,命运亦乖,则固之,量己量彼,可为则为,不望其报,不必使人知,吾尽吾心焉;人有氛则争,得一人劝解,气遂平,助之,气益激,然当局而迷者多,居间以解族人之争,亦积美之事,此之谓四务”。他自我鞭策,力求身体力行,并期望家族成员乃至整个社会都能效仿,以此净化社会风气,提升人心向善。
人物评价
浦在廷是云南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爱国实业家,在民众口碑中形象极为高大。浦在廷的创举不仅给人民众带来实利,也促进了
云南省工商业的发展,成为兴起民族工商业的先躯。(
宣威市档案馆评)
浦在廷是著名爱国实业家,不仅是云南宣威火腿罐头的创始人,更是一个抱着“实业救国”理想,积极拥护、支持、参加
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热血志士。浦在廷是宣威历史名人,为国家作出了不朽的贡献,是宣威人的骄傲,他的名字将被宣威乃至全中国人民铭记。(中国共产党宣威市委员会宣传部评)
家族成员
后世纪念
故居
浦在廷故居位于云南省宣威市西城下街27号,是建于民国初年,为一楼一底回廊式四合院,东西长100米,南北宽15米,占地1500平方米,系二进院汉式民居住宅,具有江南汉式民居的典型特征,又有北方汉式民居建筑的某些特点。由东西正房、南北厢房和佛堂构成。浦在廷曾为
宣威市地方民族工业的发展乃至中国革命作出贡献,是一代伟人邓小平的岳父,小平夫人
卓琳的故居也在这里。
浦在廷故居于1994年修复后将西厅辟为展厅,进行浦在廷故居陈设展览。庭院中心立有浦在廷先生铜像,北面房沿下悬挂着孙中山先生手书“戳力同心”的匾牌。
故居陈列室里,除有浦在廷先生的生平介绍外,还陈列着孙中山先生等人的题辞及邓小平与夫人卓琳(浦在廷之幼女,原名浦琼英)在不同时期的珍贵照片,对研究早期革命斗争及地方民族工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
浦在廷故居现已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省10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