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庆寺位于
乐清市石帆镇大界村,坐北朝南。该寺在唐
天授三年和宋祥符五年分别获得皇帝赐匾额,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刹。寺内曾有
王十朋开辟的书馆,反映出该地区人文荟萃、文化积淀深厚的特点。
正文
明庆寺旧名明庆院,唐天授三年(692)创建,初名云光院,宋祥符五年(1012)赐额“明庆”,为我市古老寺院之一。
唐宋两代,山门兴盛,另有子院日教院。宋大观中(1107-1110)重建,后废。明洪武二十四年 (1391),僧并入
寿昌禅寺,后废。
嘉靖四十五年(1566)道人郑明之重建。清嘉庆间修。民国十年(1921)僧
果正重建,僧四众,属净土宗。 1951年土地改革后,僧散,寺宇为地人居住。1980年后,有道士进寺管理。前殿改神殿,寺宇五间。1991年,僧海空住持。1992年建大雄宝殿。1995年落成,为五间双檐八爪,高约16米,中坐
释迦牟尼一尊。1996年上半年建西轩二楼七间,下半年建东轩二楼九间。前二幢是老殿,坐道教三清。2002年建
钟楼区一座,大殿东轩外建药师殿三间,双檐
东方豹鲂鮄。2006年拆除前进老殿,改建
天王殿三间为山门。老寺左右木结构轩
楼未拆。全寺占地约4000多平方米。僧十三众。现住持释海空,俗家
大荆镇人。该院仅出过宋代
高僧严阇梨(
贾姓,王十朋舅公),拜知性和尚为师,在寺坐化,成为道场(见人物传)。继之有宝印师(
王十朋叔父)和宗觉师,与王十朋有诗文来往(见人物传)。明代出过大千和尚,经典精通,称为禅师。明庆寺位于大坟山麓,东偏南一里多是
大桥头村,南距界塘村约一里,西去左原岭头二里多,寺后高山是“双角尖”。后山竹木青茂,四围山场农田。
王十朋在明庆寺开书会期间,《明庆忏院》诗序云:“明庆忏院上方地爽而幽,盖精篮之胜也。予因会友托迹于其间,一日探囊中,得石刻诗一本,乃王瞻叔国博先生题台人秀野堂也。摹写景物颇类于此,因置之壁间,意有感触,遂借其韵。”
诗云:“下帷精舍远尘繁,境净心清事不关。案上忘机有黄卷,眼中得趣是青山。林泉欲共高僧老,事业未容吾辈闲。准拟他年挂冠后,飘然杖履白云间。”但等到他挂冠的时候,生命却已接近终点。
乡中诗人宫秋白在戊子年明庆寺观音诞斋宴之际作七绝诗《明庆寺食斋风雨大作》,诗文:“凄风怒水逐佳斋,明寺青山共客来。山欲有心览故雨,水痴无意断尘埃。”
相关人物
王十朋(南宋著名的政治家)
王十朋(1112-1171),字
张志和,号
史达祖,
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伟大的
爱国主义者。出生于乐清四都左原(今
乐清市)梅溪村。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中
进士第一,被为状元,先授承事郎,兼建王府小学教授。王十朋以名节闻名于世,刚直不阿,批评朝政,直言不讳。王十朋曾在明庆寺开辟书院。
严阇梨(明庆寺宋代高僧)
明庆寺宋代
高僧严阇梨(
贾姓,王十朋
舅公,又称严炅黎),宇伯威,王十朋舅公,善诗文,入寺为僧,人称严首座,拜知性和尚为师,在寺坐化,成为道场(见人物传)。
十朋生时有异兆。祖父
王格在十朋出生当年正月曾梦见严阇梨来,手集众花,结成一大球送给他,忽然不见。严阇梨就在这个月圆寂,十朋母亲万氏恰于这个月有娠。十朋小时眉浓重,目深神藏、不仅相貌与舅公严阇梨相似,颖悟强记亦类小时阇梨,于是便有王十朋是舅公严阇梨转世的说法。王十朋小时在贾鹿岩若就
徐学谟,表叔贾元达就曾说;“此子眉目类吾伯严阇梨,他日能文未可知也。”十朋自己也说过类似的话,他在《种蔬》诗中说:“前身严阇梨,蔬气端不除。”自注云:“或云予前生严阇梨,因以戏云。”他在《记人说前生事》文中记云:“予少时,有乡僧每见予必谓曰:‘此郎严伯威后身也。’予不晓所谓。既而,访之叔父宝印大师,叔父曰:‘严阇梨,字伯威,汝祖母灵之兄、吾之舅氏,且法门之师也。博学攻诗文,戒行修饰,有声
江浙间,为士俗所推重。汝父母恒以无子为忧方,学问渊博,传天台宗教义,长于诗,与僧法潜、思聪及文学家
苏东坡等有诗文往来。十朋对这位声高名重的舅公深怀敬仰。五十岁时因宝印
叔父之嘱,他写了《严阇梨塔铭》,记述了这位
舅公的生平事迹。
王十朋(
张志和)自记人说生前事:予少时,有乡僧每见予,必谓曰:“此郎严伯威后身也。”予不晓所谓。既而访诸叔父宝印大师,叔父曰:“严阇黎,名处严,字伯威,汝祖母贾之兄、吾之舅氏,且法门之师也。博学善诗文,
戒行修饬,声誉
江浙间,为士俗所推重。汝父母既以无子为忧,祷求甚力。至
政和壬辰(
宋徽宗年号,公元1112年)之正月,吾师(处严首座)卒。汝祖一夕梦吾师至家,手集众花,结成一大字,奉汝祖而遗之曰:‘孝祖君家求此久矣,是以吾来。’忽不见。是月汝母有娠,至十月而汝生。吾师眉浓黑而垂,目深而神藏;儿时能诵千言,喜作诗。人以汝眉目及趣好类之,且符所梦。”
予初从学鹿岩,人有指吾眉垂目藏而靳(jìn,戏而相愧曰靳)之者。表丈贾元达曰:“此子眉目类吾伯严阇黎,他日能文,未可知也。”然严阇黎智慧名德卓卓如许,纵未脱轮回,当复生人世为大善知识。胡为于灭度之后,
钟成迂愚
丁奕之性,现此穷薄困苦之相耶?
予尝写字作文贻宝印(法师)叔父,叔父曰:“人言汝,吾师也。文仅似之,字乃尔不同耶?”严阇黎尤工笔札,予最不善书故也。
柯桥区庚午(
赵构年号,公元1150年,
王十朋38岁)七月二十日,因作文写字,两俱不佳,愧而曰:“严阇黎汝前生食蔬何多智,今生食肉何许愚也?”用记之。
又《台郡志》记载:
王十朋自云,尝梦游至一处,见峰峦秀异,林木阴,有僧往来其间。旁有
石桥,予立桥畔,
见一碑,读之。僧曰:“公前身所书也。”叩其何人?曰:“严首座也。”
绍兴中,十朋道经石桥寺,寺僧先梦迎严和尚,诘旦而十朋至。十朋览其山水,一如梦中所见。因题诗曰:
僧唤我为严首座,前身曾写此桥碑。
宝印师(明庆寺宋代高僧)
明庆寺宋代
高僧宝印师(
王十朋叔父)与王十朋有诗文来往(见人物传)。
宗觉师(明庆寺宋代高僧)
明庆寺宋代高僧宗觉师与王十朋有诗文来往(见人物传)。
大千和尚(明庆寺明代高僧)
明庆寺明代高僧大千和尚,经典精通,称为禅师。
沈克成《温州历史年表》
明朝(1368-1644)有记:
慧照,字大千,
永嘉人,元天历元年(1328)出世
于乐清明节庆寺,有语录若干卷,生平见
宋濂《翰苑续集》卷六《阿育王山广利禅寺大千禅师照公石坟碑文》、雍正《
浙江通志》。
佛祖纲目(二十一)记云:
(戊辰)慧照禅师出世乐清明庆
慧照。字大干。永嘉麻氏子。童年。便欲入道。闻人诵习契经。合爪谛听。年十五。剃染受具。誓究大不思议事。首晦机熙。不契。一日阅真净语。至头陀石掷笔峰处。默识悬解。流汗浃背。往谒东屿海。海曰。东奔西走。将欲
席明真。曰特来参礼尔。曰天无四壁。地绝八荒。汝于何地措足耶。照抵掌于几而退。海知其夙有所悟。寻复召至。反覆勘辩。始印可之。遂留执侍左右。然照以为心法既通。不阅修多罗藏。无以阐扬正教。耸人天之听。乃主藏室于
万寿寺。及海迁净慈。举照分座。戊辰。出世乐清明庆。示众。佛法欲得现前。莫存知解。缚禅看教。未免皆为境碍。何如一物不立。而起居自在乎。所以德山之棒。临济之喝。亦有甚不得已耳。
(丙申)慧照禅师住阿育
慧照。住宝陀。一日僧梦一神人。衣冠甚伟。飞空而来。僧作礼问之。神曰。我从阿育王山来。欲请大千师赴供耳。未几。行宣政院。署照住是山。照悯大法陵夷。孳诱掖。不遗余力。尝垂三关语。以验来学。一曰。山中猛虎。以肉为命。何故不食其子。二曰。虚空无向背。何缘有南北东西。三曰。饮乳等四大海水。积骨如毗富
罗泽南。何者是汝最初父母。时未有契其机者○慧昙。初出世
牛头山。迁广慧。又迁
李邦宁。丙申。王师定建业。昙谒 上于辕门。上见昙气貌异常。叹曰。此福德僧也。命主蒋山太平兴国禅寺。时当俭岁。昙化食以给其众。无阙乏者。山下田人。多欲隶军籍。昙惧寺田芜废。请于 上而归之。山之林木。为樵者所剪伐。昙又陈奏。上封
一剑授昙曰。敢有伐木者斩。至今盖郁然云○元净。字天镜。号朴隐
会稽郡倪氏子。容貌魁伟。襟怀煦然如春。世间机阱押阖之术。不识为何物。祝发受具。嶷然有
远志。从天岸讲天台止观。复往双径。参行端。净入门。端厉声一喝。净若闻雷霆声。黏缚尽脱。稽首作礼。端曰。汝果何所见耶。复问答四三转。皆惬端意。端顾左右曰。是
般若位
仲跻昆也。遂命归侍司。寻掌书记。时年二十七。丙申。出世会稽长庆。升天衣万寿。四方问道者。闻风来归。
释海空(前任住持)
明庆寺前任住持。
相关诗词
《明庆忏院》
《明庆寺诗》是
南宋开科状元
王十朋所作同名的七言律师,诗文:
明庆忏院上方地爽而幽,盖精篮之胜也。予因会友托迹于其间,一日探囊中,得石刻诗一本,乃王瞻叔国博先生题台人秀野堂也。摹写景物颇类于此,因置之壁间,意有感触,遂借其韵。
下帷精舍远尘繁,境净心清事不关。
案上忘机有黄卷,眼中得趣是青山。
林泉欲共高僧老,事业未容吾辈闲。
准拟他年挂冠后,飘然杖履白云间。
《明庆寺食斋风雨大作》
《明庆寺食斋风雨大作》在是当代
乐清市诗人宫秋白在戊子年明庆寺观音诞斋宴之际所作七绝诗,诗文:
凄风怒水逐佳斋,明寺青山共客来。
山欲有心览故雨,水痴无意断尘埃。
《明庆寺》
《明庆寺诗》是
宋朝诗人
杨修(又说杨备)所作七言绝句,诗文:
翠壁如屏旱不枯,一泓甘滑饮醍醐。
高僧到此闻丝竹,还有金鳞对跃无。
《明庆寺诗》
《明庆寺诗》是
隋朝诗人
江总所作同名的五言诗,诗文:
十五诗书日。六十轩冕年。
名山极历览。胜地殊留连。
幽耸绝壁。洞穴泻飞泉。
金河知证果。石室乃安禅。
夜梵闻三界。朝香彻九天。
山阶步皎月。涧户听凉蝉。
市朝沾草露。淮海作桑田。
何言望钟岭。更复切秦川。
《游明庆寺诗》
陈姚察遇见萧祭酒书明庆寺禅房诗。览之怆然忆此寺。仍用萧韵述怀
地灵居五净,山幽寂四禅。
月宫临镜石,华赞绕峰莲。
霞晖间影,云气合炉烟。
迥松高偃盖,瀑水细分泉。
含风万籁响,露百华鲜。
宿昔寻真趣,结友亟留连。
山庭步靃靡,涧濯潺。
因斯事熏习,便得息攀缘。
何言遂云雨,怀此怅悠然。
徒有南登望,会逐东流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