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拜
新中国成立后兴起来的风俗
团拜,指团聚行礼,相互庆贺。原指亲朋好友因喜庆之事相聚,围成圆圈,相互面向,行拜礼。团拜这种风俗,是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兴起来的。现在,无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还是人民团体,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都要进行团拜活动。大家欢聚一堂,或清茶一杯,或佐以糖果,成了交流思想、联络感情的一种形式。此外,许多公司、机构也会有团拜的活动,有时还会有余兴节目,如抽奖、舞蹈、唱歌、舞龙、舞狮等。现在有些政治人物亦会到庙宇等公众场合,向员工、支持者团拜,代替到家中拜年。
历史发展
拜年是中原地区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大约从清代时候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正月,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民国时代,地方政府机关也从事团拜。《大名县志》(民国二十三年)云:“自改行阳历以来,城内每逢春节,县暑知会各机关人员及士绅,届时于指定地点行团拜礼,较之诣门互拜,颇称简便。”现在,有些机关、团休、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释义
基本解释
[pay 尊重 on New Year's Day as a 基团;pay a New Year call together] 旧指有喜庆祝贺之事,相聚而拜。今指机关、学校等集体的成员为庆祝新年或春节而聚在一起互相祝贺。“团拜”一词最早大约出现于宋代。《朱子语类》卷九十一《杂仪》云:“团拜须打圈拜,若分行相对,则有拜不着处。”
详细解释
有喜庆祝贺之事,相聚而拜。今指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元旦春节聚在一起相互祝贺。《朱子语类》卷九一:“团拜须打圈拜;若分行相对,则有拜不着处。”《官场现形记》第二回:“以后就是门生请主考,同年团拜。”柳亚子 《民主党派举行团拜典礼》诗:“从容揖让礼文优,团拜应为团结谋。”团拜:古代拜礼,指团聚行礼,相互庆贺。原指亲朋好友因喜庆之事相聚,围成圆圈,相互面向,行拜礼。《朱子语类·杂仪》曰:“团拜须打圈拜。若分行相对,则有拜不着处。”到了明清时期,团拜特指各地同乡同年官僚于正月间举行的聚会庆贺活动。今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成员,逢庆贺之佳节,亦相聚在一起,围圈而坐,相互庆贺,也谓之团拜。
常见团拜的场合
团拜活动不仅限于机关、团体内部,也常在各种场合举行。常见的团拜场合包括庙宇、酒楼、公司总部、老板和亲友家中以及酒店等。在这些场合,团体中的主要干部会召集同事们前来聚会,直接向同事们拜年,目的是节省时间和更热闹。这种形式的团拜活动,不仅是为了庆祝新年,也是为了增进同事间的友谊和团队的凝聚力。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历史发展
释义
基本解释
详细解释
常见团拜的场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