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尔达·杜丽特尔
小说家
西尔达·杜丽特尔(Hilda Doolittle,1886年9月10日-1961年9月27日),美国现代主义诗人、小说家,以H.D作为笔名。她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伯利恒市,八岁时随家人搬至费城。杜丽特尔的父亲曾任宾夕法尼亚大学弗罗天文台主任。
人物生平
西尔达·杜丽特尔以H.D作为笔名。她是意象派的创始人之一。她的诗歌语调平直,意象精准。《海的花园》(Sea Garden)(1916年)是她的第一部诗集,表现出她对细节的精准刻画和处理能力。在一些作品中,她将历史传说与现代形式相结合,如《墙没在倒塌》(The Walls Do Not Fall)(1944年)和长诗《海伦在埃及》(Helen in Egypt)(1961年)。希尔达·杜利特尔八岁的时候,全家搬到了费城。她的父亲被任命为宾夕法尼亚大学弗罗天文台主任。她青年时代曾与庞德和威廉·卡洛·威廉斯结为好友,并曾与庞德一度订婚。1904年她进入布赖英学院之后,便开始着手翻译拉丁文诗,并且也开始用心地写她自己的诗。她的名字首先在一家地方报纸上以儿童故事作家的身份出现。多年以后,她发表了一本儿童故事《豪猪》(1936)。到她漂洋过海去欧洲时,她已经在以她那独特的自由诗风格写诗了。她定居在伦敦,并且与英国诗人、小说家兼批评家理查德·奥尔丁顿结为夫妇。庞德为《诗刊》(芝加哥)收下了他们两人写的诗。他在写给《诗刊》编辑哈里·门罗的信中说,他之所以对H.D.的诗入迷,是因为她的诗“客观,不滑动,直接,没有使用形容词或经不起推敲的隐喻,它直截了当地谈话,同希腊文一样!” H.D.出生在宾夕法尼亚州伯利恒,父母富有且受过良好教育,1896年搬到了上达比。在布林马尔学院就读期间,她发现了自己的双性恋倾向,并在1904年至1906年间与同性建立了第一段恋爱关系。多年的友谊后,H.D.与庞德订婚,并于1911年跟随他前往伦敦,他成为了她作品的支持者。然而,他们的关系很快破裂,H.D.于1913年与意象派诗人理查德·奥尔丁顿结婚。1918年,她遇到了小说家布莱尔,后者成为她的浪漫伴侣和亲密朋友,直到她去世。作为《自我主义者》杂志的副编辑,H.D.在1916年至1917年期间发表了作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她的兄弟和父亲都去世了,她与奥尔丁顿分居。在20世纪30年代,她接受了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治疗,试图解决和理解自己的战争创伤和双性恋倾向。
作品评析
这些特点是庞德发起的意象主义运动的核心,旨在把诗歌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陈腐的修辞带回到扎实的、没有堆砌形象的“自由体诗”,准确无误地表现,没有冗词和赘语。诗中的思想通过具体的事物加以表现。H.D.在《诗刊》上发表的三首诗在庞德的坚持下,署名为“H.D.意象派”。“意象派”一词取自法语,表明了他们与现代法国现代派的联系。她的作品也出现在庞德编选的《意象派诗选》(1914)中。虽然这种诗选没有受到广泛的欢迎,但是H.D.的诗却因其“希腊式的刚硬”而受到称颂,艾米·洛厄尔和理查德·奥尔丁顿另编了三部意象派诗选,并且写了一个描述意象派目标的宣言:“词汇和意义准确,用新的节奏来适应新的思想,完全自由地选择题材,写刚劲、明晰的诗。最主要的是,意象派的诗的实质是凝聚”。H.D.对古希腊文学非常感兴趣,并出版了许多希腊文翻译。她的诗歌经常借鉴希腊神话和古典诗人,从最早的意象派抒情诗到她在1950年代重新诠释特洛伊战争神话的长诗《埃及的海伦》。在家庭的摩拉维亚教会教育下,H.D.在年轻时由庞德首次接触到神秘和神秘宗教思想,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综合精神世界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之后,H.D.的精神虔诚加剧,这些思想成为她晚期写作的中心关注点。尽管H.D.在她的职业生涯中涉猎了广泛的文学体裁和形式,但在她的一生中,她几乎只因她早期的意象派诗歌而闻名。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女性主义评论家对她晚期的长诗和散文作品进行了重新评价,她的重要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并且她被认为是现代主义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人物作品
参演电影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作品评析
人物作品
参演电影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