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溪鲤,
广东省高要区大湾镇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麦溪鲤,产于高要大湾的麦溪和麦塘两口塘,有“鱼中之王”的称号。据史载,早在
明朝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麦溪鲤已负盛名。在
清代更被列为朝廷贡品,相传
慈禧也对其赞不绝口。
麦溪鲤的特点是头、嘴特别细小,耸膊,鱼身两侧有金星,鳞银白,煮熟后缩成小粒,肉质肥嫩似鸡,蜜味,甘香可口,食后耐人寻味,是出口特产。
文庆鲤以肥美甘香而驰名,麦溪鲤则以蜜味嫩滑而饮誉。
产品特点
麦溪鲤头细嘴小,肩高膊隆,腹圆身肥,口感鲜香,肉质嫩滑、少有土腥味,肥而不腻。粗脂肪含量5.0%至8.0%,粗蛋白≥13%。有一首诗这样来概括麦溪鲤的特点:“两边金线串银鳞,鱼骨含玉腹满膏,头短缩膊肉嫩滑,味佳旺血兼养颜。”
产地环境
高要区大湾镇自然环境独立,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地处
北回归线附近。当地属
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且拥有大量清洁优质的
西江河水。
最为特别的是养殖出麦溪鲤的鱼塘具有独特的
土层结构:低层为腐植土、
中间层为腐烂白泥土,表层为白混合塘土。鱼塘底水源从地下腐植土溢出,偏酸性,好气性微生物含量极高,鱼塘土质富含各种
微量元素。麦溪鲤在这种天然生态的鱼塘环境下养殖,具有口感鲜香,肉质嫩滑,肥而不腻的特点。
大湾镇当地养殖户一直保留着传统的耕养相间养殖方式。在每年年初,鱼塘进行晒塘后,利用鱼塘独有的土质适宜植物生长的特点,,引种早稻,小荸荠、麻慈籽、茆草等植物,并由其自然生长。到了每年年中,再把清洁的水源引入塘中养鱼。这种生态鱼塘具有独特的土质环境和
水生植物,充分进行更新代谢,循环互补,从而养殖出肥美的麦溪鲤。
历史渊源
据史载,
明朝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麦溪鲤已负盛名。
清代,麦溪鲤曾被列为朝廷贡品,相传
慈禧也对其赞不绝口。
以前麦溪塘由当地农民分散养殖,产量很低,每年上市量不足5000公斤。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古西村民实行投标承包制,从此麦溪塘的产量开始逐年提升。
生产情况
2010年,麦溪鲤直接拉动的餐饮服务第三产业的产值年均0.6亿元人民币,产品主要销往珠三角以及港澳地区。
截至2014年,麦溪鲤、
麦溪鲩产量规模约达160多万公斤、产值约1.3亿元人民币。
产品荣誉
2012年06月21日,麦溪鲤被国家质检总局列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质量技术要求
一、种源
鲤鱼(Cyprinuscarpio)。
二、环境条件
2.水质要求:pH值为5.5至6.5,水溶氧量≥5mg/L,塘底土质为
白陶土,水深1.6m至1.8m。
三、养殖
1.放养要求:鱼种放养规格为100g/尾至150g/尾,放养密度1500尾/公顷至2250尾/公顷。
2.
生产方式:采取种养相间的生产方式,先在塘内种植小
荸荠和撒播稻种,5月待稻禾开花后放鱼养殖。
3.投饲与管理:5月份鱼种下塘后主要以稻禾花及水底的小荸荠为食;8月份增投稻谷、小麦、玉米。
4.捕捞:捕捞季节为每年的秋冬季节,捕捞规格为0.8kg/尾至1.0kg/尾。
5.环境、安全要求:饲养环境,疫情疫病的防治与控制必须执行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背高腹圆,口感鲜香,肉质嫩滑、少有土腥味,肥而不腻。
2.
物理化学指标:粗脂肪含量5.0%至8.0%,粗蛋白≥13%。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