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富,1966年12月出生,是一位博士、教授和硕士生、博士生导师,同时也是生命科学学院的副院长。他是
贵州师范大学的首席专家和
贵州省的省管专家。陈庆富曾承担过《
遗传学》《生物统计学》等7门课程的本科及研究生教学。他主持完成了1项德国洪堡基金项目、1项国家基金项目、1项贵州省基金项目、1项贵州省国际合作项目和3项自选项目。此外,他还参与和完成了1项国家重点项目和1项国家教委高教司项目。
概述
陈庆富,承担过《遗传学》、《生物统计学》等7门课程的本科及研究生教学。主持完成德国洪堡基金项目1项、国家基金项目1项、贵州省基金项目1项、贵州省国际合作项目1项、自选项目3项。参加和完成国家重点项目和国家教委高教司项目各1项。在研国家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和省部级项目5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60多篇,其中SCI收录11篇。主编出版专著1部,主编和参编高等师范院校教材《
遗传学》1部。获得
贵州省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1项、
二等奖2项等。2000年12月获德国洪堡基金会(AvH Foundation)研究奖学金和语言学习奖学金。2005年获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科研支持计划。2006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男,1966年生于贵州省。1998年
四川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2001年
慕尼黑工业大学博士后,德国洪堡学者。现
贵州师范大学遗传学教授,贵州师范大学
生物技术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植物遗传育种研究所所长。
从事
荞麦、小麦等植物遗传、进化与育种研究20多年。1999年参加和获得
贵州省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1项,2003年主持和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1项。2003年获得贵州省青年“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和贵州省青年科技奖。
主持和在研2项国家基金项目和1项贵州省优秀人才基金项目和2项自选项目。主持和完成1项德国洪堡基金项目、1项贵州省基金项目、3项自选项目。参加和完成1项国家教委高教司项目。
到目前为止,已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篇。其中,以第1作者发表论文中有7篇发表在美国杂志Crop Sciences,
英国杂志Botan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德国杂志Genetic Resources and Crop Evolution和Plant Breeding等杂志上,并都被国际著名学术文献数据库SCI收录。主编和参编高等师范院校《
遗传学》教材1部。
主要贡献:发现了
中原地区荞麦新种3个,建立了
荞麦属种间系统关系新理论,创建了普通荞麦三体系列。提出了中国特有小麦起源新观点。创建了新型杂交小麦制种模式。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特有小麦、
贵州省特色小杂粮、贵州地道中草药、贵州特色饮料等植物的遗传、进化与育种。最终目标是培育新型特色小杂粮、新型杂交小麦、高产优质的贵州地道中药材和特色饮料植物新品种,创建贵州特色植物产业,促进科学技术快速进步。这些研究将对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重要意义。
主要学术论著:
Cytogenetical studies on diploid and autotetraploid common
荞麦 (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 and their autotriploid and trisomics
Chromosome location of the gene for brittle rachis in the Tibetan weedrace of common wheat
Inheritance of disarticulation derived from some hexaploid brittle rachis wheat
CROP BREEDING, GENETICS \u0026 CYTOLOGY
Hybridization between Fagopyrum (
蓼科)
物种 native to China
主要研究
长期从事植物遗传、进化与育种研究。在
荞麦、中国特有小麦、中药材
淫羊藿属等植物资源收集、种间系统关系、起源与进化、遗传变异、新品种培育、新产品开发等诸多领域进行了开拓性工作。已建立了世界上类型最多的荞麦属植物种质资源库和淫羊藿属植物种质资源库,并从形态分类学、细胞学、种子蛋白、矿质元素、同工酶、
脱氧核糖核酸遗传多样性等方面对这些资源进行了评价。首次发现
荞麦属大粒组三个新种(大野荞、毛野荞、佐贡野荞),建立了完善的栽培荞麦起源新理论。首次创建
荞麦三体系列,开辟了荞麦三体遗传学研究新领域。致力于荞麦遗传图谱、杂交荞麦、杂交小麦、高藿
淫羊藿属新品种培育、淫羊藿种间系统关系、多年生野生荞麦新产品开发等研究。
代表性论著
1. Chen Qing-Fu,
日元 C, Yang JL, Chromosome location of the gene for brittle rachis in the Tibetan weedrace of common wheat. Genetic Resources and Crop Evolution, 1998, 45(5):407-410. Impact Factor: 0.587(1999).
2. Chen Qing-Fu, A study of resources of Fagopyrum (
蓼科) native to China. Botan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1999, 130:54-65. Impact Factor: 0.850(1999).
3. Chen Qing-Fu, Wide hybridization among Fagopyrum (Polygonaceae)
物种 native to China. Botan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1999, 131:177-185。Impact Factor: 0.850(1999).
4. Chen Qing-Fu,
日元 C, Yang JL, Chromosome location of the gene for the hulled character in the Tibetan weedrace of common wheat. Genetic Resources and Crop
翼豪陆神, 1999, 46:543-546. Impact Factor: 0.587(1999).
5. Chen Qing-Fu, Inheritance of disarticulation derived from some hexaploid brittle rachis wheat. Genetic Resources and Crop Evolution, 2001, 48:21-25. Impact Factor: 0.619(2001).
6. Chen Qing-Fu, Discussion on the origin of cultivated
荞麦 The 8th. Internl. Buckwheat Symposium in Korea, 2001, pp.207-213.
7. Chen Qing-Fu, Improving male fertility restoration of common wheat for Triticum timopheevii cytoplasm. Plant Breeding, 2003, 122: 401-404。Impact Factor: 0.841(2003).
8. Chen Qing-Fu, Sai L.K. Hsam, and Friedrich J. Zeller, A study of cytology, isozyme and interspecific hybridization on the big-achene group of buckwheat
物种 (Fagopyrum,
蓼科). Crop Sciences, 2004:44: 1511-1518。Impact Factor: 0.958(2004).
9. Chen Qing-Fu, Sai L. K. Hsam, and Friedrich J. Zeller, Cytogenetic Studies on Diploid and Autotetraploid Common
荞麦 and Their Autotriploid and Trisomi
计算机科学 Crop Sciences, 2007, 47: 2340-2345. Impact Factor: 1.151(2007)
10. Yu-Zhen GUO, Qing-Fu CHEN*,
蓝姓Ying YANG,
YunHua HUANG, Analyses of the seed protein contents on the cultivated and wild
荞麦 resources. Genetic Resources and Crop Evolution, 2007, 54(7): 465-1472. Impact Factor: 0.731 (2007)
11. Li JH, Chen QF*, FJ Zeller, Variation in seed protein subunits among
物种 of the genus Fagopyrum Mill。Plant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2008, 273: 1-10. Impact Factor: 1.492 (2007)
12. Sheng MY, Chen QF*, Yang QX, Variation in icariin and flavonoid contents of barrenwort resources native to Guizhou, China。Biochemical Systematics and Ecology, 2008, 36(9):719-723。Impact Factor: 1.048(2007)
13. 陈庆富,
荞麦生产100问。
贵州民族出版社, 2008。
14. 姚士鸿, 王景佑, 陈庆富, 主编, 遗传学.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1. 编写21万字共5章内容。
申请专利
申请的专利目录:
1. 陈庆富, 刘娜, 一种金荞叶绿茶及其制作方法, 受理号2007102009886, 2007。
2. 陈庆富, 一种荞麦花茶及其制作方法, 受理号200710201039X, 2007.
3. 陈庆富, 一种杂交荞麦生产方法, 受理号2007102011049, 2007
获奖情况:
1. 陈庆富(1):
中原地区荞麦属大粒组荞麦种间系统关系及栽培荞麦起源研究.
贵州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2005.12
2. 陈庆富(1): 中国特有小麦的遗传与进化研究. 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03.12
3. 陈庆富(3): 高师《
遗传学》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贵州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贵州省教育厅, 2005年.
4. 陈庆富(7): 小麦远缘杂交创造新材料研究。贵州省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199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