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特迪瓦足球的"
黄埔军校"--记"含羞草"俱乐部“
科特迪瓦国家男子足球队80%的球员是我们输送的,”“含羞草”俱乐部职业队主教练帕特里克·里维格半是埋怨半是得意地说,“他们走了(
图雷等选手转会
欧洲)之后我们被迫重新组建一支职业队。”
在科特迪瓦提起“
含羞草”,所有受访者都会告诉你那是一家足球俱乐部。热心的人还会告诉你,那是孩子们的足球天堂、球星成长的摇篮。
世界杯赛前,新华社记者来到位于科特迪瓦经济首都
阿必尚东部的里维埃拉区,实地探访“含羞草”俱乐部的训练营。训练营濒临
潟湖,翠绿的草坪与白色的沙滩和深蓝色的湖面交相辉映,令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
热带度假“天堂”。整个训练营占地约十公顷,拥有一个尚未完工的宾馆、两块标准足球场、一个
田径场、三个网式足球场、一个网球场和一个沙滩排球场。 “这里是足球的天堂,”训练营主管贝努瓦·尤自豪地向记者介绍说,“虽然无法与
欧洲豪门相比,但这已经是非洲最好的训练营了,甚至比
巴黎圣日耳曼足球俱乐部俱乐部的训练营都强。” “
含羞草”始建于1948年(
科特迪瓦1960年独立前为法属
西非殖民地)。当时,一群喜爱足球的商人和公务员为了给孩子们创造踢球的机会,筹建了这家俱乐部。时至今日,俱乐部已拥有一支职业队、一支青年队(17岁-18岁)和两支少年队(16岁和14岁),还兴建了十几间学员宿舍、八间教室、两个餐厅、两间更衣室、一个健身房和一个医务室等设施。记者采访正值当地时间下午三时。训练营里一片寂静,学员们都在上课。征得同意后,记者来到教室窗前旁听。一间教室里,老师正在讲述非洲
历史地理学;在另一间教室里,老师正教授英文。为保证一周20小时的文化课程,俱乐部聘请了20名兼职教师。每个进入训练营的孩子都要进行考试,俱乐部根据考试成绩将他们分配到不同的年级和班次。“我们的目标是育人,不单是培养球员。孩子们需要成长,需要面对生活,”尤先生说。训练营目前有学员43名(不包括职业队),他们是教练们在
西非各国经严格挑选后入学的。被选中后,孩子们的家长需要与俱乐部签订为期三至四年的合同,学员的培养、升迁与转会均由俱乐部全权负责。训练营是所寄宿学校,学员们每周一早晨抵达,每天六点一刻起床晨练,十点上课;下午两点上课,四点训练。周六上午进行教学比赛,下午返回家中。学员经严格训练后逐级升入俱乐部各支球队。 “这里一切都是免费的:食宿、教育、训练,”尤先生强调说,“我们不以赢利为目的。”俱乐部的财政支持主要来自赞助和球员转会收取的培养费。 “我们的工作,简单地说,就是培养球员,向一线职业队和向国外俱乐部输送球员,”里维格说,“而职业队的目标是永争第一,以维护俱乐部名誉、吸引更多赞助商。” 1990年以来,“
含羞草”一直称霸
科特迪瓦国内联赛,并于1998年获得非洲俱乐部赛冠军。在科特迪瓦足球俱乐部的金字塔结构中,“含羞草”位于塔尖,也是唯一一家对赞助商具有吸引力的俱乐部。下午四点,课程结束。学员们身着T恤衫和
短裤开始了训练。当天训练的内容是网式足球。学员们分成六个组,轮流打比赛。尤先生作为教练参与比赛,并不时指点一下。俱乐部共聘请了一名主教练和五名助理教练,专门负责青少年球员的训练工作。 “我在这里生活两年了,”一位名叫伊雷纳的学员对记者说,“我在这里感觉很好。我喜欢在这里踢球。家长们也支持我。我的梦想是有一天像
科洛·图雷那样去国外踢球。”伊雷纳说,文化课的课程跟其他学校是一样的,他们通过国家组织的考试后才能获得学业证书。跟其他不进训练营的孩子相比,他们多了训练,少了自由玩耍的时间。训练营名为“福地”,
法语原文的意思是“祝福的土地”。这里同时是
科特迪瓦国家男子足球队的主要训练基地。2005年10月8日,这块带有祝福的土地果然“显灵”。科特迪瓦国家队这天首次获得世界杯赛决赛圈的入场券。 “足球是集体项目,不能光靠一两个球星。相同道理,‘
含羞草’俱乐部也是由许多默默无闻的工作者和支持者支撑起来的。没有他们踏实的工作,就没有俱乐部的今天,”尤先生总结说,“这些工作不仅对孩子们有益,对教练员也有帮助。特鲁西埃成名前也在这里执教过职业队。” “含羞草”青少年训练营是
科特迪瓦首家足球学校,成立于1994年,迄今共培养了数百名球员。“
科洛·图雷、
阿鲁纳·丁达内、
巴卡里·科内……”尤先生一口气列举了好几个
科特迪瓦球星的名字。以科洛·图雷为代表的首批球员在2003年初前后离开俱乐部,前往
欧洲踢球。而这批球员正是科特迪瓦国家足球队的主要班底。浏览科洛·图雷的个人网站,可以体会到这位
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阿森纳足球俱乐部的主力中卫成名后对“含羞草”俱乐部的感激之情。他一直尊称当年的教练让-马克·吉优为“精神上的父亲”。“在孩子们成长的道路上,老师和教练潜移默化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尤先生说,“但不管球员是否心存感激,我们都将继续我们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