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从
兰州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毕业,在航天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兰州物理研究所工作, 历任研究室主任,副所 长, 1983 年任航天工业部兰州 物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
甘肃省特等劳模,全国先进工作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任
中国真空学会副理事长,甘 肃省科协常委、省物理学会理事长、
中国宇航学会理事, 《 国际微重力科学及应用 》 杂志编委。
从事真空技术研究,并从零开始起步。
人造卫星是在
宇宙空间的真空环境中生存的,而要在地面上研究人造卫星就需要建造模拟真空设备。当时的理论认为为了达到1%的模拟误差,模拟容器的直径要比
卫星直径大3倍多,
美国为此建造了直径达30米的真空容器。耗巨资建如此巨大的容器是否值得?达道安对此提出质疑,并严格按照分子热流
方程求出模拟误差公式,得出结论:只要容器直径略大于卫星直径,可达到1%的模拟误差。这一结论在国内外发表后得到了认可,并在没有引进一台外国地面模拟设备的情况下,作为负责人之一,他研制成两个大型空间环境模拟设备,成功地进行了返回卫星和通讯卫星的整星热试验,为国家节省了大量资金。该成果于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
一等奖。
在极高真空技术和物理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获得了 4×10-10帕的极高真空,发展了极高真空气体
分子运动论,该工作获198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
二等奖。负责并参加建立我国2台最大的空间环境模拟设备,发展的热模拟误差理论,获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建议并组织了我国首次
微重力材料加工试验,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先后获省部级科进步奖 8 项,发表著作4部、科技论文100余篇,培养硕士、
博士研究生30人。
1986年获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工业部预先研究先进工作者称号,1988年获全国“
国际劳动节”劳动奖章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988年批准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89年被航天企协授予优秀企事业家称号,1989年获航天部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发表论文或专著有《
空间真空技术》、《空间低温技术》、《探空火箭技术》、《
真空设计手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