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考古工作者在
偃师区西南约8公里处的
二里头遗址,发现了大型宫殿建筑基址两处,基址间距150米。一号宫殿遗址是一组规模宏大,结构复杂的夯土台基,整体略作正方形。现存台基平整,高出当时地面约0.80米,边缘呈缓坡状.斜面L有坚硬的石灰石或路土面。
其殿堂位于台基中部偏北,基座略高出周围的台基,东西长约36米,南北宽约25米。基座底部铺垫三层
鹅卵石用以加固基址。殿堂建在基座之上,东西长30.4米,南北宽11.4水。四周有圈大柱子洞或柱础石,南北两面各九个,东西两而各四个,应是殿堂檐杜洞。在搪柱洞外侧还有一圈小柱子洞或柱础石,排列情况往往是两个小柱子洞陪衬着一个檐柱洞,可能是支撑殿堂出檐的挑檐柱洞.从檐柱的排列,可以推定这是一座面阔八间、进深三间、以木架骨、草泥为皮,四坡出檐的大型木构建筑,也就是《考丁记》所谓的“四阿重檐”之类的建筑。殿堂前面是平整宽阔的广庭,宫殿四周是一组完整的廊庑建筑。宫殿的大门在殿堂的正南位置,可能是一座有八个门洞的牌坊式建筑,或者是有东西塾的穿堂门。从这组宫殿建筑情况看.可以推测当时是按照一定的营建设计实施工程施工的。二号宫殿建筑遗址是包括廊庑、大门,中心殿堂、大墓的一组建筑。宫殿有北墙、东墙、东廊、西墙,西廊,南面为复廊和大门建筑,而北墙和三面廊庑围成一个广庭,庭院里有陶水管铺没或石板砌成的地下排水设施。广庭中心偏北是中心殿堂。中心殿堂与北墙之间有一大墓。这座宫殿建筑可能是
夏都宗庙性质的建筑。
二里头遗址和以其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在中国早期国家和文明形成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作为中原王朝文明的先导,二里头遗址出土文物包括青铜酒器、兽面纹铜牌饰、玉器、漆器、
绿松石器、陶器和海贝等。
而二里头文化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从
绿松石龙形器可见一斑。随着多元古国进入一体化王朝,二里头都邑和以其为代表的广域王权国家诞生,二里头文化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以绿松石龙形器和镶嵌绿松石铜牌饰为代表的二里头兽面纹也逐渐固定下来,开了商周青铜器上兽面纹的先河。
绿松石器这类奢侈品属于身份地位象征物,制作和分配受到高度的重视。
二里头遗址发现中国最早的绿松石器制造作坊及玉质、绿松石质礼器群。
二里头遗址宫殿区5号基址院内又发现了一座高规格的夏代墓葬,工作人员在墓葬中发现多件陶器、漆器和一件蝉形玉器,而且墓葬填土中散落多片
绿松石片,根据目前的清理情况推测,墓葬内会有大型绿松石器物。
据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二里头工作队领队赵海涛透露,这一墓葬极有可能是
二里头遗址迄今发现的随葬品最为丰富的一座,蝉形玉器在二里头遗址是首次被发现。
二里头遗址是迄今为止可确认的中国最早的王国都城遗址,被认为是
夏朝中晚期的都城,是探索中国早期文明和国家起源、研究夏文化、夏商王朝纪年及分界的关键性遗址。1988年,被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