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窦(cavemous sinus)是位于蝶鞍两侧硬脑膜两层间不规则的腔隙,左右各一。由于海绵窦内有许多包有内皮的纤维小梁,将其腔隙分隔成许多相互交通的小腔,使之状如海绵而得名。
每侧海绵窦前起眶上裂的内侧端,向后达骨岩部尖端,长约2cm ,内外宽1cm 。在
横切面上,海绵窦略呈尖端向下的三角形。上壁向内与鞍膈相移行;内侧壁在上部与
垂体囊相融合,下部以薄骨板与
蝶窦相隔;外侧壁较厚,又分为内外两层,内层疏松,外层厚韧。
海绵窦内有颈内动脉和一些脑神经通过,其外侧壁与Ⅲ~Ⅵ对脑神经的行程关系密切,在临床上颇为重要。在前床突以前的海绵窦外侧壁中通过的结构,自上而下有滑车神经、动眼神经和眼神经,上颌神经则离开了外侧壁斜向外走行;颈内动脉在海绵窦内折转向上。在前床突和后床突之间的海绵窦外侧壁的内层中,由上而下依次排列着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和上颌神经。窦腔内有颈内动脉和展神经通过,展神经位于颈内动脉和眼神经之间,或在窦的外侧壁内。在后床突之后,外侧壁内只有滑车神经(居上)和眼神经(居下)。颈内动脉在窦内上升并折转向前。
海绵窦与颅内、外静脉的交通十分广泛。向前经眼上静脉、内眦静脉与面静脉相交通;经眼下静脉与面深部的翼静脉丛相交通。向上经大脑中静脉与上矢状窦、横窦相交通。向后经岩上窦与乙状窦或横窦相交通,经岩下窦与乙状窦或颈内静脉相交通。向下经卵圆孔、破裂孔等处的导静脉与翼静脉丛相交通。海绵窦与临近的硬脑膜窦及颅外静脉的广泛交通,在侧支循环方面有重要意义,也是在面部感染时可能诱发
颅内感染的解剖学基础;也是
颈动脉海绵窦瘘时静脉回流的解剖学基础。
颈内动脉穿经于海绵窦,但颈内动脉壁并非直接被浸泡在海绵窦的血液内,而是借窦内被覆着内皮
细胞的结缔组织相隔开。但若发生
颅底骨折,致使窦壁及其内的颈内动脉破裂并相沟通,就会导致颈内动脉内的动脉血液与窦内的静脉血液相混,形成动-静脉瘘。同时,由于眼静脉注入海绵窦,而眼静脉内没有静脉瓣,致使患侧眼静脉扩张、眼球前突且随动脉搏动而搏动。患者主观感觉颅内有杂音,于患侧眼球或颞部听诊时可闻及搏动性杂音,若压迫患侧
颈总动脉,大多可使博动停止,杂音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