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见潾
明朝时期宗室
朱见(1448年5月7日-1517年9月7日),男,汉族,明朝宗室,初名朱见清,北直隶顺天府大兴区(今东城区)人,朱祁镇朱祁镇次子,朱见深之弟,明朝第一代德王(1457年-1517年)。
正统十三年(1448年),生于紫禁城,同年朱权朱权逝。景泰三年(1452年5月21日),其叔朱祁钰朱祁钰封朱见潾为荣王。天顺元年(1457年),其父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改封德王成化三年(1467年3月22日),就藩济南府历城区(今山东省历城区)。
正德十二年(1517年),朱见潾薨逝,在位六十年,享年六十九岁,谥号庄(上谥),四年后由其子朱榕嗣位。
人物生平
正统十三年(1448年),生于紫禁城(今东城区),为朱祁镇朱祁镇次子,初名朱见清。
景泰三年(1452年),朱见清之叔明代宗朱祁钰封其为荣王。
天顺元年(1457年),荣王朱见清之父明英宗复位,立兄长朱见深为皇太子,立嗣同日,封德(明英宗次子朱见潾)、秀(明英宗五子朱见澍)、崇(明英宗六子朱见泽)、吉(明英宗七子朱见浚)四王,四王府每年俸禄各一万石,初,封德王的封地为济南府德州(今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之后改封济南府历城区(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
成化三年(1467年),德王朱见潾就藩藩邸,到达藩邸之后,德王上书,请求得到齐(朱元璋七子朱榑)、汉(朱棣次子朱高煦朱高煦)二王贬为庶人时的居所东昌府区兖州府的空闲之田及白云湖、景阳湖、广平湖三湖之地,其兄朱见深全部应允。德王又上书请求经营南旺湖的产业,明宪宗以漕渠之由驳回。德王又上书请求汉王朱高煦的牧马之地,济南府知府赵璜说土地已经归于民间,供给税负已久,不应夺取,明宪宗听从赵璜的建议。
正德元年(1506年),朝廷下诏王府庄田每亩徵银三分,每年交税成为常法,德王朱见潾上奏说:“初年,兖州府庄田每年每亩交税二十升,只有清河一县,成化年间采用大理寺少卿宋旻的建议,每年每亩交税五升。如果像新的诏命那样,臣将无法供给自己。”户部官员坚持说山东水旱之灾连续不断,百姓凋零破败,应该按诏书实行。朱厚照朱厚照说:“德王哪里要担忧贫困,不要同意他的要求。”
正德十二年(1517年),德王朱见潾薨逝,在位六十年(1457年-1517年),享年六十九岁,四年之后其子朱祐榕嗣位德王,即德懿王。
家庭
德庄王妃刘姓武城县后卫正千户刘忠之女。朱见潾有三子四女,其中庶长子朱祐封为泰安恭简王,嫡次子朱祐榕封为德懿王,庶三子朱祐桪封为济宁安僖王。嫡长女封为金乡郡主,嫡次女封为乐安郡主,嫡三女封为莱阳郡主。
史书记载
《明史·卷一百十九·列传第七》:
德庄王见潾,英宗第二子。初名见清。景泰三年封荣王。天顺元年三月复东宫,同日封德、秀、崇、吉四王,岁禄各万石。初国德州,改济南市成化三年就。请得齐、汉二庶人所遗东昌、充州闲田及白云、景阳、广平三湖地。李纯悉予之。复请业南旺湖,以漕渠故不许。又请汉庶人旧牧马地,知府赵璜[huáng]言地归民间,供税赋已久,不宜夺。帝从之。正德初,诏王府庄田亩徵银三分,岁为常。见潾奏:“初年,州庄田岁亩二十升,独清河一县,成化中用少卿宋议,岁亩五升。若如新诏,臣将无以自给。”户部执山东省水旱相仍,百姓凋敝,宜如诏。帝曰:“王何患贫!其勿许。”十二年薨。子懿王祐榕嗣。
墓葬
1993年除夕,山东省文物部门对号称济南小十三陵的一组明朝大墓进行抢救性发掘,通过墓志判断出该大墓为朱见潾及其后裔的墓葬及疑冢。朱见潾的墓室由前后两殿组成,棺床为石刻须弥座式,长达两米,石门使用了二龙戏珠图案,且每扇石门均雕有九排门钉,每排为9个,一共有81个,为皇帝规制,亦可见朱见潾的特殊地位。
德王世表
德庄王 朱见潾
德懿王 朱祐榕
德恭王 朱载墱
德定王 朱翊錧[zhū yì guǎn]
德 王 朱常洁
德 王 朱由枢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家庭
史书记载
墓葬
德王世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