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原镇
浙江嘉兴下辖镇
引始建于唐开元五年。位于海盐县东部,属平原地形,土壤肥沃、气候宜人、交通区位条件优越。01省道、盐湖公路、六平申航道贯穿全境,杭浦高速公路海盐接口、跨海大桥接口紧邻镇域,西距省会城市杭州市80公里,东离上海市90公里,南隔杭州湾宁波市相望。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05年,耕地47798亩,农业人口33793人。目前,武原镇作为海盐县下辖的一个街道,改名为武原街道,街道办事处设于枣园中路128号。
基本概况
武原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镇,既有滨海明珠之美,又有人文景观之韵。这里旅游资源丰富,有浙江省第一阁------千佛阁,有中国十大名园之一------绮园,有凝聚全镇人民力量的海上长城------鱼鳞海塘等等。这里历史名人辈出,曾养育了中国商务印书馆创始人张元济、民族实业家张幼仪、先锋派青年作家余华等大批能人志士。
随着经济的发展,武原镇各项社会事业也创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全镇交通道路骨架全面形成,城镇面貌明显改观,镇文化设施已达到嘉兴市市级东海明珠标准,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建经济强镇,创文化名镇”已在全镇开展,魏魏古镇,犹如镶嵌在杭州湾北岸的一颗璀璨明珠,武原镇以崭新的面貌,阔步朝向民主、文明、富裕大道奋进。
建制沿革
海盐县是泽文化发祥地之一,早在5000多年前县境就有先民从事农牧渔猎活动。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置县。因“海滨广斥,盐田相望”而得名。建县以来,海盐曾四徙县治,六析其境。秦末县治陷为湖(湖),迁至武原乡(今平湖市东门外)。
东汉永建(126-131)中,县治又陷为湖(当湖),南迁至齐景乡山旁。建安五至八年(200-203)析海盐西南境、由拳南境置海昌县(今海宁市)。晋咸康七年(341)县治迁至马城。南梁天监六年(507),析县东北境置前京县。梁中大通六年(534)至大同市元年(535),再析县东北境置胥浦县。唐开元五年(717),迁县治于今地。天宝十年(751),割海盐北境、嘉兴东境、昆山市南境置华亭县。元元贞元年(1295)升为海盐州。明洪武二年(1369)复降为县。宣德五年 (1430),析武原、齐景、华亭、大易4个乡置平湖县。
1949年5月7日,海盐解放。1950年5月,狮岭乡3个行政村划属海宁县,平湖市10个行政村划属海盐县。1958年11月21日,撤销海盐县建制,区域并入海宁县,其中西塘桥、海塘、元通3个乡划归平湖县。1961年12月15日,复置海盐县,辖2个镇16个公社,狮岭乡仍属海宁县。1983 年,撤销公社建乡。1985年8月,澉浦、通元、西塘桥撤乡建镇。随着经济发展,又有于城、百步、秦山撤乡建镇。1999年,调整乡镇行政区划,辖9个镇 3个乡。 2001年10月,乡镇行政区划再次调整优化,辖武原、沈荡镇、澉浦、秦山、通元、西塘桥、于城、百步镇8个镇。
工业状况
工业是武原镇的主导产业。2003年工业总产值38亿元。全镇拥有企业553家,初步形成了食品加工造纸、化纤、五金标准件、纺织服装五大支柱产业,涌现了“一星集团”、“南洋纸业”、“华明化纤”等重点骨干企业。
食品加工业中境内有五金标准件工业城,产量和出口量均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形成了从原材料供应、产品生产、设备制造等较为完备的产业链,是全国标性准件生产基地和浙江省出口基地。努力打造“全市标准件生产专业村”的该镇明珠村,有60家标准件生产企业,2003年产值达11.2亿元。
食品加工业中“一星”品牌为浙江省著名商标,“星连心”色拉油获得全国粮油协会“放心油”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大城市。镇工业区总规划面积5.16平方公里,与县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湾跨海大桥新区相互依托,连为一体,划分为造纸工业区、纸容器工业区、轻工综合区、高新技术区四大区块。工业区位优势明显,紧靠沪杭快速通道,至乍加苏高速公路及杭州湾跨海大桥13公里。
农业状况
农业既是武原镇的基础产业,又是特色产业。武原镇建起了万亩优质米基地,万亩蔬菜基地、万亩水果基地和千亩名特花卉种苗基地,组建了葡萄芥菜疙瘩、兔业养殖等3个专业合作社、草莓、花卉、水产等5个专业协会以及食品、蔬菜、花卉3个农业龙头企业。有传统特色的葡萄产业依托市场,积极探索葡萄种植新技术,努力打造葡萄品牌,"纯元"牌青提久享盛誉,为浙江省绿色农产品,连续三年获得省农博会金奖、银奖,产品深受上海市江苏省市场欢迎。2003年,该镇2100亩葡萄基地被评为国家级无公害生产基地。
第三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04亿元(县内),比上年增长15.9%。其中,第一产业1.08亿元,增长1%,第二产业40.3亿元,增长24.3%,第三产业12.65亿元,下降3.7%。
制造业投资增长较快。2005年,在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制造业投资31.56亿元,比04年增长37.5%。
基础设施投资
基础设施投资较快增长,2005年,共完成6.93亿元,增长40.7%,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投资额分别为2.4亿元、2.4亿元和1.3亿元,分别增长213.5%、211.1%和下降45.9%。
民间投资
民间投资活力进一步增强。规模以上投资中非国有投资38.6亿元,05年比04年增长29.1%,占规模以上投资的83.9%;民间投资34.8亿元,同比增长33.8%,占规模以上投资的75.7%。
投资项目增加。2005年规模以上投资项目达303个,比上年增加64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77个,增加44个。
房地产投资
房地产投资下降。2005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77亿元,比上年下降44.1%。新开工面积10.5万平方米,下降64%,竣工面积23.5万平方米,下降35%;实际销售面积26.8万平方米,增长22.1%;2005年商品房销售额8.24亿元,同比增长35.4%。
旅游业
旅游业稳定发展。2005年接待国内旅游者149.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9%;国内旅游收入10.62亿元,增长9.4%。境外入境人数4614人次,下降16.9%。其中,外国人4155人次,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和台湾同胞459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550万美元,下降21.6%。2005年国际国内旅游总收入11.06亿元,增长7.7%
社会事业
文化传媒事业健康发展。2005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场所1个,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8个,公共图书馆1个,全县公共图书馆藏书量234千册,增长6.4%,博物馆1个,剧场、影剧院数7个。广播电台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台1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全县有线电视用户9.3万户,增长8.1%,有线电视入户率78.4%,同比增长6.5%。
体育事业蓬勃展开。全县有体育场、馆416个(包括学校、企业),2005年该县体育健儿在市以上比赛中,共获奖牌94枚,其中,获得金牌25枚。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全县共举办县级和乡镇运动会273次,增长3.8%。
2005年,根据各行政村的实际,先后组建了演唱队、戏曲队、快板队、腰鼓队、篮球队、乒乓球队等,共建有村、社区级文体队33支,队员1492人,活跃在全镇的社区、广场、学校操场上。
卫生事业稳步前进。2005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1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7个、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1个,村级卫生机构95个。医院、卫生院病床数1034张;全县卫生技术人员1036人,其中:医生513人。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5.4%,卫生厕所覆盖率92.8%。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基本概况
建制沿革
工业状况
农业状况
第三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
基础设施投资
民间投资
房地产投资
旅游业
社会事业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