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图峰势奇伟,悬涯峭壁间古松摧劲,向外伸展。峰下坪上老者对山而歌,侍者立其旁。用笔泼辣粗放,粗斗见细。该图特点是笔线粗重有力,树石法采用侧笔直刷浓淡一笔而成的画法,用特重烘染的手法来制造出月夜朦胧的景色,给人一种境界高简、意象幽的趣味,发人深思。
此画可以分为上、下两部分:中间为云雾相隔,画的上端,危峰挺立,如一道道屏障似的,山巅和山腰壁上长满了杂树草木,山顶处烟云缭绕,迷雾朦朦,茫茫一片。左侧山崖壁上松枝横生,画面向中部伸展,松枝盘曲,枝叶茂密,相互交织在一起,松枝被藤蔓绚绕,垂拄于树梢,临风摇曳,形成一片绿荫。下部为近景,在山的平坦处坐有一位高士,身穿宽服长袍,腰束宽带;在月夜清朗的幽雅气氛中,正昂首举杯赏月;高山旁有一童子站立作斟酒状。
马远以山水画最为出色,他的山水画师承
唐朝,在继承李唐所开创的画风又有新的创造:即在构图和表现力、手法上都有创新,尤其善以部分表现整体,画面简略,全景不多。他的山水画下笔方折劲峭,多作斧劈皴,水墨苍劲,虽不作层层渲染,但着浓淡层次变化,远近分明。此《对月图》是他山水人物画中的代表作。
此画既是一幅山水画,又是一幅人物画,因此作者既要表现自然景物独特的美感:江南景色,本以秀丽见称,而画家
马远的笔下则赋与更高审美价值,使此画富诗意和美感;同时,着重对人物进行刻画,乍看人物在画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但作者通过加强对人物的形象的描绘和细致入微的刻画,突出了主题。
《对月图》笔线粗重而带颤动,树石皴法采用侧笔直刷浓淡一笔而成的画法,树干瘦硬如屈铁,树枝斜拖而长,水作勾勒回纹。用特重烘染的手法来制造出月夜朦胧的景色,给人一种境界高简、意象幽邃的趣味,发人深思。
高士和童子五官等细部点戳而成,表现技法十分简洁,寥寥数笔,却勾画得生动自然,神形俱全,使人物和山水搭配默契、十分和谐地统一于整个画幅中。此画虚实相应,层次分明,笔法雄健,以大斧劈皴笔法画山石更具匠心。配合石法的是
马远树法,用笔中锋,笔道造型顿挫重斥,遒劲豪迈。
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
肖鹰:在马远的这幅《对月图》中,右上角一边基本上是空白,没有画月亮,也没有画月光,但是通过清晰可辨的山峰、
松树和树下的人影,我们可以感觉到一片莹澈的月光照耀着这片天地。
马远(生卒年不详,
南宋赵扩时期人,大约活跃于13世纪初期),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今
永济市),生于
杭州市(今浙江杭州)。其
曾祖父、祖父、伯、兄及本人均为画院待诏。从
北宋一直延续到南宋。“
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后,马远的祖父随着
赵构赵构南渡,所以马远是在南宋的都城
临安区(今浙江杭州)出生长大的。他大致的活动时间在
赵惇、宁宗年间。擅画人物、山水、花鸟。山水始承家学,后学
李唐而自出新意,构图多用边角形式,有“
马远”之称,是
南宋“翰林图画院”中的佼佼者。与另外三位画院画家李唐、
刘松年、
夏圭在画史上合称为“南宋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