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辛庄村西北
桑干河南岸,明代县人解铭等筹建。凿石中流,下穿石洞,上引铁索。
嘉靖十年(1531)
巡抚侯钺题为“小龙门”。桥毁于民国军阀混战中,现存南岸一最大石涵,呈东西向,洞高4.2米,宽8.3米,长24米;顶部开凿3米宽的槽,用以固定铁索。
在
普济桥东十余里,两岸石岩险逼,河水收束。居人解铭等,凿石中流,上为桥梁,下穿山洞,而水从桥下三个洞口涌出,有万马奔腾之势。当
明朝嘉靖十年间,巡抚(官名,当明清两代为一省的行政首长)侯,题曰“小龙门”。其含义就是说,这里的形势,好像古代
大禹所凿的龙门,即所谓“禹门三激浪、平地一声雷”。因而此桥也就名为龙门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