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桥
山西原平普济桥
普济桥,又称南桥,位于原平市崞阳镇南门外,横跨在河流上。创建于金泰和三年(公元1203年),是一座双孔石墩木伸臂廊桥,全长27米,宽7米,廊屋九间。普济桥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1986年8月18日被授予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简介
俗名南桥,横跨在原平市城北20公里的阳镇南门外河流上。
造型
大小券口均为石料横旋,券口之边均有造型精美的石刻浮雕。大券口的两边,中间雕有石狮头,余者均匀分布雕有故事人物的浮雕组画16幅;小券口边上雕有皎龙出水及九针图案。浮雕均典雅古朴,寓意深远,造型优美,精巧别致。远望普济桥,五道券眉错落有序,一道伏普济桥俗名南桥,横跨在原平市城北20公里的崞阳镇南门外河流上。石曲线称平,柱、栏、板齐整参差,细看桥壁上彼凸此凹,或进或出,桥面上柱立板卧,时起时伏,真乃庄重古朴,建造奇特。
历史
崞阳普济桥俗名南桥,横跨在原平市城北20公里的崞阳镇南门外河流上。创建于金泰和三年(公元1203年),以后历代曾予补修。至今仍保持了宋、金时期的石桥雄姿 和瑰丽艺术。桥用行石和雕刻石砌成,主桥全长30米,跨度8米,券高7米。两端各有一引桥,二小券,以分洪水。横跨在原平市城北20公里的崞阳镇南门外河流上。普济桥创建于金泰和三年(公元1203年),以后历代曾予补修。至今仍保持了宋、金时期的石桥雄姿和瑰丽艺术。
所在地区
普济桥俗称南桥,横跨在原平市城北20公里的崞阳镇南门外河流上。
原平市,1958年12月7日,改名为原平县。县级机关由崞县城迁至原平镇。崞县始置于秦,属雁门郡。西汉元鼎三年置原平县,晋朝未年复置云中县北魏永兴二年置石城县,隋开皇十年改为平寇县大业二年复称原平市。《水经注》:崞川水出崞山县故城南,西流出山,谓之崞口,故崞县亦有崞口之名。
见证历史
崞阳镇是崞县的旧县城,今天,这座集人文奇景、儒家理念、报国 情怀为一体的历史文化名城以及它的古老历史,已经渐渐被人遗忘。即使是那些并不很遥远的人和事,也已很少被人提及:“崞县惨案”记录了日本侵华的暴行;徐永昌续范亭,更是两位从原平市走出去的民国风云人物。仅黄埔军校的毕业生崞县就有30余人. 崞阳虽不是边塞重镇,却是交通要道,自古以来的中国兵家必争之地。有近1700年历史的边陲重镇——崞阳在《读史方舆纪要》中这样记载:“大同市有事,以重兵驻此,东可以卫雁门,西可以援偏关,北可以应云朔,盖地利得也。”公元615年,隋炀帝北狩雁门,遭遇突厥大军,雁门郡的41城被突厥攻破了39座,隋炀帝自己也被围困在代县,岌岌可危。只是靠着原平市的固守,隋军才争取到援军而解代县之围;北宋,这里靠近宋、辽战场;到了明代,为了防备蒙古,崞县又增筑了逻城和卫城一共三重城墙。
今天,古老的城墙已经十不存一,但是崞阳城这城中有城,城廓相连的格 局仍然依稀可见。高大、雄伟的景明门是崞阳现存唯一完好的明代城门。走进城去,小街蜿蜒曲折,没有什么市面,既冷清又萧索。老街上看不到太多的新房子,但也找不到可以让人驻足细看的老建筑。和山西省其它许多古老的县城一样,崞阳也饱受日本侵略者的浩劫:1937年10月8日,侵华日军占领了晋北重地原平市),紧接着便开始了抗战初期著名的忻口战役
日寇侵占崞县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仅崞县城被杀的群众即约有2500人;南怀化村原有204户1020人,被日寇杀绝百余户、杀死700多人、牛羊猪等牲畜全被宰杀,房子被烧1000多间;闫庄村一天内被日寇杀死七八百人、被奸淫的妇女有四五十人,大半个村子被烧成灰烬……仅在1937年10月间,崞县被日寇杀死的无辜群众竟达万人之多。城市化作瓦砾,昔日的繁华成为过眼烟云,而且再也没有恢复元气。1937年9月,中国军队面对优势的日军,据守崞阳,血战七昼夜,这是抗战初期山西省最为惨烈和激壮的一仗。中国军队最终从东门突围而去,崞阳的商民为躲避杀戮,在商会会长的带领下,打着日本旗,跪倒在西城门口迎接日军,表示愿做顺民。300多年前,扬州人也是如此这般的迎接爱新觉罗·多尔衮入城的。历史是如此惊人的相似。跪接日军入城的崞阳商民几乎全部被杀,随之而来的是更加血腥的屠城。据记载,日军屠杀了崞阳近一半的人口,烧毁房屋、庙宇2000多间。遗憾的是,在今天的崞阳城里,我们很少能看到对这一惨案的纪念。据考,在原平市历史上,仅明清两代,考中进士、举人、诸贡的就有2000余人。一个曾经人文荟萃的地方,而如今落得如此残破的光景,真是令人扼腕。登上孔子庙边只剩下夯土的古城墙,举目四望,黄昏中的崞阳宁静而又苍凉;曾经拱卫崞阳千百年的城墙,如今只是几个高大的土岗,依然围绕着市镇。一个有着一千七百多年历史的古城,她的辉煌和沧桑,她的历史和传统,她的兴衰和荣辱,还有多少能够延续另一个一千七百年。
附近景点
崞阳关帝庙:位于崞阳镇东关。据碑记载,关林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关帝庙座北向南,原有关公殿、戏台、东西配房、圣母殿、三义殿、龙王殿、山门等建筑,构成 总体平面为长方形。现戏台、西配房已无存,余其皆完整。关公殿面阔、进深均为三间,前有廊子,并有砖铺月台,四周有石质栏杆,栏杆左右各有望柱四根,前有八根。题记为清咸丰元年重修。关公殿后有小式木作圣母殿、龙王殿、三义殿各三间,均系晚清建筑。山门有台阶十四阶,逐级而上,又有台阶八级,并有砖铺平台,四周有砖砌花栏。山门匾额上书“关林”,门前有影壁一座,石狮一座。现存建筑具有古建筑及艺术价值,是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岱山庙:现存正殿一座,东西庑各五间。前厅为四柱三间,直曲翘角歇山顶,屋脊砖雕,两端有兽头。前后厅连接紧凑,浑然一体,其造型精妙独特、洒脱灵逸。殿顶除青灰瓦盖顶外,还有绿、黄琉璃瓦拼成装饰图案。殿前筑有宽阔的月台,青砖铺地,石栏杆、石栏板相围,中间筑有石条台阶。据《崞县志》载:“岱山庙创建于元至治三年,明成化中知县徐寿、县丞阎庄率耆老杜风捐资重修,体制完备”。对于泰山庙的创建年代一直只见记载,不见实证,最近吉祥寺在整修大殿时拆出一根梁,上面记有“明成化十八年更修”字样。另外还从塌的山墙里挖出许多已破碎的壁画残片,依然可见色彩艳丽、线条流畅的特点,一方“天狗吠月”的图画还很完整。在整修院落时,还出土一尊高1.5米的青石狮子和两块一米见方的绞龙碑头。
原平大营温泉:原平温泉疗养院,位于崞阳镇北5公里的大营村。据测定,水温44℃,水中含有、硼酸盐硅酸盐、气等。其中硼酸盐水可以治疗皮炎、粘膜伤口和溃疡等;硅酸盐水可治疗牛皮癣、湿疹痒疹、炎症等。根据有关资料介绍,泉水含氟,对银屑病疗效颇佳,高氟地下热水可以使人体某些免疫能力增强。根据不同人的需求,这里分别建有男女大小池塘和部分基本设施。
忻州市林泉寺:旧名土圣寺。在山西原平县城西南15公里水油沟村北。山岩耸立,豁如画屏,林木遍野,环境幽静。古塔峙其左,清流环其右,前有渡仙桥。寺始建于宋,明嘉靖时重建,隆庆,万历间重修。寺基甚高,门前台阶六十余级,阶上为五间二层藏经阁,阁身围廊,上层设有平座,供人赁依远眺。寺内大殿残坏,东西配殿完好。寺前有古塔,平面八角形,高约15米,基座高如塔身,约占塔高的五分之三,其间束腰两道,雕仰覆莲瓣及人物花卉;上部塔檐四层,出檐甚塔,收刹甚急,极顶安珠一枚。根据雕刻图案与手法,应是宋构。形制奇特,为我国塔式建筑中所少见。寺侧东山之巅,钟楼宏敞,内悬巨钟一口,风吹飞砂走石,据传不击自鸣。
忻州宋氏牌楼:俗称阳武石坊。在山西原平县城西18公里阳武村,清威丰五年(1855年)中议大夫,陕西延榆绥道盐运使衔武芳畴为母朱氏所雕造。石坊两座,村外道旁为陪坊,雕工简略。宅前西向为主坊,即朱氏牌楼,高10米,宽9.6米,正近方形,比例适度,开制壮观,雕造瑰丽。坊为重檐楼阁式,基座上雕力土四躯,四周雕勾栏望柱,柱础为石狮,柱身盘龙缠绕,额枋上满布人物,花卉,流云,行龙等图案,檐下雕斗拱飞,檐上雕瓦脊兽,坊前有旗杆石狮一对,坊后有巨石中式屏风,剔地突起,雕福禄寿三星。图案精致,刀法洗炼,时代虽晚,工艺颇佳,为我国清代石雕艺术的精品。
忻州五峰山:距原平市市区26公里,旧为著名的八景之一,称“地角枕流”。建在中峰之上的寿宁寺,山门悬匾“五峰圣境”。接官厅面宽三间,内部陈设唐朝以来各种佛像45尊。圣母殿亦为三间,有圣母等塑像六尊。传说,此圣母由原来民间贤淑善良的线姑娘坐化,主管风调雨顺,座下一眼山泉,历史上原平境内逢有大旱,乡民多来此处祈雨,流传众多美妙的故事。而令,这里风景优雅,成为人们欣赏大好河山的旅游圣地。寿宁寺内,还保存有清康皇帝御笔“五峰化宇”真迹。
忻州天涯山:从原平市驱车东行十余里,过沱河大桥,即是天涯山风景区。重峦叠嶂,山势险峻,奇峰怪石,峭壁耸峙。山尖似箭,直插云霄。天涯山西北山麓,有一妙峰,形似莲花,称莲花山。莲花山东南有一奇石,称石鼓。县志记载:“天涯山有石,形似鼓,不待琢以成器,惟应观而像园,鼓非革生音,从石中发清虚之雅奏,超尘似和鸣。”诗人无好问诗赞其曰:“焕起山灵槌石鼓,汉女湘妃出歌舞。”
忻州寿宁寺:位于原平市城东北26公里的五峰山上。五峰山因有五峰而得名,原寿宁寺圣母庙在中峰,东峰有漱玉泉,南峰有冥府殿,西峰有梵玉宫,章子峰有水草庙。每年四月初八日致祭。五峰山山水秀丽,风景优美,旧称“地角枕流”,为原平市八景之一。建于中峰之上的寿宁寺,原为五台山寿宁寺下院,俗称小五台。原有上、下佛殿,娘娘殿、罗汉殿、地藏殿,牌楼、僧房等。现存建筑有宫厅和部分僧房,还有新建圣母殿一座,木牌楼、影壁各一座。
参考资料
山西省文物局门户网站.山西省文物局.2024-06-09
文史|山西崞阳普济桥.搜狐网.2024-06-09
目录
概述
简介
造型
历史
所在地区
见证历史
附近景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