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垂茉莉
管状花目马鞭草科植物
南垂茉莉(学名:大青属 henryi)是柳叶马鞭草科大青属的植物,是我国的特有植物。产云南省西南部。生于海拔680-1200米的沟谷密林湿润处或低山林下。灌木,高1.5-3米;小枝略成四棱形,微有槽,后渐成圆柱状,无毛,髓疏松,干后中空。
叶片纸质,干后多少变黑,椭圆状披针形、披针形或椭圆形,长7-21厘米,宽2-7厘米,顶端渐尖或尾状,基部楔形或宽楔形,全缘,微波状或有不规则的钝齿蟳,两面近于无毛,基脉近三出或近离基三出,侧脉7-8对,背面隆起;叶柄长2-7厘米,无毛。
基本介绍
【药 名】:南垂茉莉
【来 源】:为双子叶作物马鞭草科植物南垂茉莉的根。
【功 效】:健脾开胃。
【主 治】:用于伤食停滞、消化不良、以及脾虚食少等证。
【性味归经】:甘,平。入脾、胃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一9克。
【别 名】:哈沙皮虎(傣语)、小刺毛树(傣语意译)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云南省
【拉丁名】:Cleror-dendrum henryi Pei
【考 证】:始载于《云南植物志》。
科 名马鞭草科 (Verbenaceae)
属 名 大青属 (Clerodendrum)
种 名 南垂茉莉 (Clerodendrum henryi pei)
其它俗名 南垂茉莉
民族名 傣:哈沙皮虎
性状描述
灌木,高1.5—3米;小枝初略呈四棱形,微有槽,后渐成圆柱状,无毛。叶纸质,干后多少变黑,椭圆形、椭圆状披针形以至披针形,长7—19厘米,宽(2-)3—4(-7)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宽楔形,少有圆形,全缘或微呈波状,或有不规则的钝齿蟳,两面近于无毛,基脉近三出或近离基三出,侧脉7—8对,背面隆起;叶柄长2—4(-7)厘米,无毛。聚伞花序顶生或少有生上部叶腋,排列成金字塔形圆锥状,长9—11(-15)厘米,花序梗及花序轴较纤细,无毛,聚伞花序一次分枝,生少数花;苞片椭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1-1.7厘米。花萼无毛,带紫红色,管长2—3毫米,裂片卵状长圆形,长4—6毫米;花冠淡黄色至白色,有时染以淡紫色,外有微毛,管长1.1—1.7厘米,裂片倒卵形,长6—8毫米;雄蕊及花柱突出花冠外。核果球形,绿色转黑色,光亮,直径1—1.2厘米,宿存萼稍增大,紫色,向外反折。花期9—12月,果期12—1月.
生境状况
功用特性 健胃开胃.
药用部位 根。
药用成份
使用方法 水煎服。或配姜黄捣粉以柑橘水送服.
模式标本
参考文献 西双版纳傣药志3
参考资料
南垂茉莉.植物通.2016-11-13
目录
概述
基本介绍
性状描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