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平欣,
计算机技术管理专家。1974年以来,在长期管理实践中,为我国自主开发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开拓微型计算机工业、推广计算机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作出了重要贡献。晚年致力于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软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他还帮助成立了如今的《
计算机世界》。2010年1月30日郭平欣去世,享年92岁。郭平欣先生,中国计算机工业创始人之一。他主持制订了计算机事业发展规划;他组织了1000和2000系列小型机的研制工作;他推动了“748”工程的实施;他还帮助成立了如今的《计算机世界》。他一生都在为中国的
计算机事业倾注心血。
个人经历
1938-1941年
中央大学化工系学习,获工学
学士。
1941-1946年 任重庆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化学工程师,并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青年组从事革命活动。
1946-1947年 任陕甘宁边区工业局(军工局)工程师。
1948-1950年 接管平津地区
中国国民党军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系统的电信器材及附属工厂,并任
总军代表。
1950-1955年 任中央军委通信部器材处副处长。
1955-1963年 任第二机械工业部十局技术处处长,后兼任新技术处处长。
1963-1973年 任
第四机械工业部元器件生产技术局副局长。
1974-1976年 任第四机械工业部科技局副局长。
1976-1979年 任第四机械工业部第三生产技术局局长。
1979-1982年 任国家
计算机工业总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1982年 国家计算机工业总局并入电子工业部,任计算机工业管理局副局长。
1983-1989年 任电子工业部计算机工业管理局顾问。任电子工业部计算机科技委员会主任。
1990年 离休。
主要著作
1、郭平欣。微电子学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前景。迎接新的技术革命——新技术革命知识讲座(上册),
长沙市: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2、郭平欣主编。中国计算机工业概览。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1985.
3、郭平欣。信息与信息科学技术。中国
计算机工业概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85.
4、郭平欣,张淞芝主编。汉字信息处理技术。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1985.
5、郭平欣,姚锡珊,虞浦帆主编。电子计算机外部设备原理。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6.
6、郭平欣。计算机发展与展望。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
7、郭平欣。低技术经济能够实现现代化吗?
上海市:世界经济导报,1987 (325).
8、郭平欣。纪念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二十年。七四八工程二十周年论文集,1994.
学术成就
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简称748工程)是一项高技术的系统工程。该处理系统能将各种字形字体的汉字,变成光电信号,通过
计算机的控制,自动选字、编辑、存储、排版、输出、印刷。还能进行通信,远程传版,建立文件库,提供检索。郭平欣的重要贡献是推进激光—电子汉字照排技术,使汉字印刷进入告别铅与火时代。
这项工程的缘起是70年代初期,我国同工业发达国家原已缩短的科技差距,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破坏,又被明显地拉大,而这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军事实力由于计算机等高科技的迅猛发展而显著地增强。对这个态势忧心如焚的我国有关主管部门的领导人,自然都在寻求对策。1972年8月,周恩来总理在听取了有关部门关于发展计算机工业与技术的汇报后,高瞻远瞩地作出了“要广泛发展计算机应用”的指示。面对这一重要使命,一批老干部与老科技工作者认为,要想在我国推广应用
计算机,应先解决汉字输入问题。郭平欣是持这一主张的最积极一员。他认为汉字是一种表象文字,源远流长,很是独特,不能指望别国来解决,应该自己动手,这是历史使命。在他付出时间与精力,对国外、国内的有关情况进行系统的调研后,得出了汉字信息处理技术可在精密照排、情报检索和通用字处理与通信这三个领域获得应用的初步设想,并据以提出了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的主张。他的这一大胆而极富新意的科学设想,最后获得了四机部王诤部长的肯定。不久,在四机部的策动下,一机部、中科院、新华通讯社、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和四机部共同作为发起单位,于1974年8月联名具文报告国家计委和国务院,为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申请立项。郭平欣还专为此事造访了国家计委,分别向余秋里主任和顾明副主任阐明此项工程对于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意义。同年9月,在国家计委的支持下,此项工程被列入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计划。时任政协副主席、长期主持文字改革工作的胡愈之亦甚为支持。工程领导小组由五个发起单位各派一名代表组成,四机部为牵头单位,下设办公室处理日常工作。郭平欣作为四机部代表参加了领导小组并兼任办公室主任,从此担负起了事实上的工程总指挥与总设计师的重任。此后,举凡总体框架订立、系统论证、分系统立项,分项目单位的选择、方案优化、部门间协调、经费申请、中间试验、进度安排等,郭平欣无不亲自运筹,甚至参与进去,艰辛备尝。
在这项工程的组织实施期间,由于所遵循的是
计划经济模式,经费来源较有保证是有利的一面,但要求主事者把各分项任务按组织系统分配给各所属单位。毋庸讳言,这种传统方法不利于从全国范围内调动或物色最佳的科技开发力量。郭平欣有鉴于此,在选择分课题的开发单位上作了一些有悖于此的尝试——在全国范围内择优。与此项工程发起单位无任何隶属关系的北京大学和杭州通信设备厂被选为两个重要分项目的研制主力,颇能说明这一点。
激光照排即精密照排系统是整个工程成败的关键。它的核心与难点是为数字化了的汉字信息建立可由
计算机随意调用的汉字字形库——存储大量汉字字形及其它有关文字符号的精密点阵数据库。它在当时是一项无先例可循的大型
软件工程。大家知道,汉字量大,字体多样,结构复杂,点阵密度高,供印刷出版应用时,不仅要有各种不同的字体与字号,还需要在还原或重新生成后富有美感。如果不对原始字形的点阵信息加以压缩,仅是建库所需的存储量就特大,当时的技术条件就难以实现。只有对它施加超常规的信息压缩,并在还原或重新生成之后仍然具有汉字所固有的美学形态,方才有望使这一系统的技术水平立在当今世界前列。在当时,这是世界级的顶尖课题,非有相当研究实力的单位是难以当此重任的。郭平欣了解到北京大学青年教师王选及其同事在这个领域作过一些工作并怀有创新的设想,遂依他自己对汉字研究的积累,向他们提出了11个最能体现笔划结构特征的汉字,要求于45天后观看
计算机演示结果。王选等作出的此项模拟试验及拟于深化的设想,显示出了有望取得成功的潜力。郭平欣在征得北大领导的同意并取得支持后,就毅然确定北京大学为激光照排系统的研制单位,并议定由王选负责此分系统的总体设计和照排控制器的研制任务。更为宝贵的是这项系统工程的研制成功,为我国开创了计算机处理中文(不仅是汉字)信息的新纪元,在拼搏奉献精神哺育下,造就了一批勇攀技术高峰和敢向世界先进水平冲刺的电子印刷技术专业人才,引发了印刷行业向铅与火作业方式告别的技术革命,带动了基于计算机和光—机—电技术且富含语言学研究成果的印刷出版业的大发展。真可谓功在国家,利在世人,饮誉世界。主持工程开发全过程的郭平欣,在宏观决策与微观参与上闪耀出来的智慧和付出的辛劳,不少当年和他合作共事的同辈人,以及许多受过他师长般教诲和指导的科技人员,至今仍能娓娓道来。
1971年,美国
英特尔(Intel)公司推出了Intel4004微处理器,这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4位微处理器,标志着计算机世界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里程。到1973年,参与8位机竞争的就有英特尔、莫托罗拉(Motorola)、齐洛格(
Zilog)等五六家公司。当时我国正处在“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之中,这一新技术未引起科技界的较多关注。郭平欣以职务所使然的责任感,在环顾国际科技动态和浏览了有关外文资料后,预感到它的生命力不容忽视。1974年,他参与一项国家重要工程的讨论,认为其中有待开发的一种控制器很有这一新技术用武之地,遂出面组织有
清华大学、安徽无线电厂、四机部六所参加的联合设计组,展开参照
英特尔8008体系结构为主要内容的DJS050微机的研制工作。当时,我国经济尚处于国际严重封锁状态,所需的元器件及其原材料均只能立足国内。清华大学的研制人员在国内有关部门协助下,依据他们能掌握的工艺技术,开发出了由中小规模
集成电路组成的配套器件(共15种40片),两年后,该联合设计组在安徽无线电厂拼装出了科研样机。
为了使微机研制工作更上一层楼,1977年4月,在郭平欣的建议下,四机部和
中国科学院联合在
合肥市召开了由
钱三强和郭平欣共同主持的全国微型机专业会议。此会除了总结前一阶段的工作和现场鉴定上述原型微机之外,还由郭平欣作了如何深化此项研制任务的报告。他在报告中提出的要统筹规划、大力协同搞三结合、采用新技术、软硬件并进、应用先行、发展
外部设备、采用标准接口、加强基础技术研究等八项技术政策措施,获得了与会代表的赞同。会议还依郭平欣对当时所流行的多种微机的分析比较,认为把
英特尔8008和莫托罗拉的MC6800两种微处理器作为参考样本并通过技术跟踪动态地引入新内容,来发展我国050、060两种系列微机是合适的。使与会的研究所、高等院校与工厂以三结合的形式,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地投入代号为DJS050和DJS 060两种系列微机的开发与技术攻关工作,是这次会议的重要成果。后来的事实表明,这次会议的承前启后作用,与当时选定的Intel8008和MC 6800两种参考机型有关,这两种机型日后均发展为世界上流行的主要机型,为我国微机工业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为使这次会议确定的任务不断地贯彻下去,并动态地解决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和引入国际上的新技术,郭平欣还持续地为之组织了目标明确和兼起集体办公作用的专业会议。例如,在专为解决集中设计050与060微机及其软件问题,而分别于1977年10月(
湘潭市)和1978年3月(安徽合肥)召开的专业会议上,郭平欣关于软件与硬件结合、器件与整机结合、系统软件与支撑软件等技术方案的选取,以及有关技术政策的讲话,对于这两种系列微机的研制工作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1978 年3月的专业会议上,他还以自己追踪技术分析所得,预见微机多机系统是今后
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问题在会上进行了讨论。
1980年8月,在050、060系列中第一代微机陆续诞生之时,郭平欣在
大连市召开的专业会议上,提出并决策了使我国微机产业加快发展的几个重大问题。一是狠抓大规模
集成电路的开发,力图跟上国际步伐;二是把微机的推广应用当作大事去抓;三是系统软件以移植为主,应用软件应采取多种途径的开发方式。此后,随着
改革开放局面的展开与深化,他又把建立中国微机产业的着重点移到贯彻以应用促发展、开展国际间合作和如何与国际水平接轨的政策轨道上去。为使这个进程不断向前,郭平欣在退居二线之后,仍为之尽力不止。
在70年代到80年代初,DJS-050、060两种系列微机陆续开发成功。这是郭平欣在我国微机发展初期殚精竭虑,用三年左右时间,亲自主持和策划了5次全国性的专业会议取得的积极成果。另一重大成果是,为我国培育了一支技艺精湛的技术队伍:设计、测试和分析芯片的微电子学人才;研究开发微机和基于微机的计算机体系结构人才;把微机推广到我国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开发人才,特别是软件开发人才。又一成果是提出了若干现已为人们共识的技术政策。这些,如今都已不足为奇,但循着我国微机技术的发展踪迹,郭平欣作为开拓者留下的足迹,凡是洞知其中艰辛的人是不会忘怀的。
郭平欣全身心地投入软科学研究,始于1983年退居二线之时,自那时以来,他即以计算机工业管理局顾问、电子计算机科技委主任和多种重要学术职务的身分,利用在科学技术、工业经济和行政管理上长期积累的丰富知识与经验,扬其驾驭多种语言之长,围绕为发展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献计献策这个大目标,展开了多层次的探索与研究。到目前为止,仅是见诸文字的成果,包括由他完成的论文与专著,和与他人合著或由他主编的书籍或论文集,以及在刊物上零星发表的约有200万字,不下百篇。
郭平欣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长期担任北京大学兼职教授。1978年被中法两国政府任命为中法工业合作委员会中方主席。由于在促进双方在电子与信息工业的合作上成绩突出,1982年荣获
法国政府授予的“法兰西共和国工业荣誉奖”。为了表彰他在国际信息界作出的贡献,1986年在第十届世界
计算机大会上被授予世界计算机科技奖"银环奖"(迄今华人中唯一获奖者)。当年他还在第二届东南亚计算机大会上获得金质荣誉奖。
郭平欣不仅在计算机科技开发领域做出了卓著成就,同时在促进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推动汉字印刷告别铅与火时代也做出了积极贡献。这项工程缘起70年代初,根据周总理要广泛发展计算机应用的指示,郭平欣等一批老科技工作者一致认为,要在中国推广计算机应用,必须解决汉字输入问题。郭平欣了解到北京大学青年教师王选及其同事在这一领域作过一些工作并怀有创新的设想,并在经过一些必要的模拟试验后,毅然决定北京大学为激光照排系统的研制单位。1980年,此项激光照排系统获得了印出样书的阶段性成果。后又于1985年5月、1987年12月通过国家验收,并获国家经委的表彰,郭平欣个人亦被授予荣誉证书。
郭平欣已发表论文、完成专著以及在刊物上发表的文章100余篇约有200万字。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