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检查是医学中一种常用的检测手段,主要包括尿常规分析、尿液中有形成分检测、蛋白成分定量测定、尿酶测定等。这些检查对于临床诊断、判断疗效和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标本收集
尿液检查的不同项目对尿标本的留取有不同的要求和处理方法。通常,尿标本应该使用干净的容器收集。尿沉渣镜检一般采用晨尿,但也接受随机尿的中段尿。肾小管浓缩与稀释功能测定需要禁水、
禁食12小时后再排尿,然后继续禁水、禁食1小时,留取第13小时的尿液进行检测。肾小管酸化功能测定时,需要在留尿容器中预先添加液状
石蜡。24小时尿标本留取前,需要向容器中加入防腐剂或将容器置于4℃环境下保存。需要注意的是,女性患者应避免在月经期间留取尿液标本;
血尿标本不应进行尿液检查(尿沉渣除外);如果服用的药物会影响尿液检查,应在停药后留取标本;乳糜尿应等待尿液澄清后留取。
尿常规分析
尿常规分析是通过对尿液进行快速筛查分析,包括pH、蛋白、隐血、比重、葡萄糖、酮体、尿胆原、
硝酸盐、
白细胞等项目。尿液试纸条法虽然简单快捷,但仅能起到定性和
半定量的作用,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的结果。
pH
尿液pH反映了肾脏参与体内酸碱平衡的能力。正常情况下,尿液pH普遍
偏酸,约为5.0~6.0。饮食等因素会影响尿液pH的变化。pH检测需要新鲜尿样,长时间放置可能会导致尿液pH变化。
蛋白
尿蛋白的出现通常提示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或肾小管重吸收能力降低。试纸条法可用于半定量筛查蛋白尿,但对于不同类型
蛋白质的敏感性不同。阳性结果需要进一步进行尿蛋白定量测定。
尿糖
尿糖的出现可能是由于肾前因素或肾性因素导致的。生理性糖尿和病理性糖尿的区别在于是否存在高血糖。服用大剂量
维生素c或某些新型抗生素可能导致尿糖检测结果呈假阳性。
酮体
酮体的出现可能是由于机体不能有效利用葡萄糖或脂肪酸代谢不完全。除了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外,酮尿还可见于其他情况。降压药物和某些
双胍类降糖药可能导致尿酮体检测呈阳性。
隐血
尿隐血试验阳性可能提示
血尿、
血色素尿或肌红蛋白尿。阳性结果需要进一步
显微镜镜检确认。
胆红素
尿胆红素阳性可能提示肝脏疾病或胆管堵塞。尿中一些药物的代谢产物可能影响检测结果。
尿胆原
尿胆原的检测结果结合尿胆红素的结果分析,有助于黄疸的
鉴别诊断。尿中一些药物代谢产物可能影响检测结果。
亚硝酸盐
尿中亚硝酸盐的出现可能提示
尿路感染。影响亚
硝酸盐形成的因素包括
病原菌、尿液在
膀胱贮留时间和饮食中的硝酸盐含量。
白细胞酯酶
尿白细胞酯酶阳性可能提示尿路感染。尿中一些氧化性物质、药物代谢产物可能影响检测结果。
维生素C
尿中维生素C浓度主要反映近期饮食中维生素C摄入情况。尿中维生素C对试纸条法测定的其他项目有影响。
沉渣镜检
尿沉渣的
显微镜检查是尿液检查的重要内容,能够检出尿中管型、
细胞、结晶、细菌等成分。
细胞成分
红细胞
尿中红细胞的形态有助于区分
血尿来源。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可能提示不同的疾病。
白细胞
尿中
白细胞的增加可能提示泌尿
生殖系统的炎症或其他疾病。剧烈体育运动后,尿中白细胞也可能增加。
嗜酸细胞
尿中嗜酸细胞的增加可能提示过敏性间质性肾炎或其他疾病。
淋巴细胞
肾移植患者的尿中淋巴细胞数可能上升。
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
肾间质炎症可能伴随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增加。
上皮细胞
尿中上皮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可能提示上皮细胞来源部位的病变或肿瘤。
集合管上皮细胞
多种肾脏疾病可能伴随集合管上皮细胞数量的增加。
移行上皮细胞
尿中移行上皮细胞的增加可能提示
尿路感染或其他疾病。
扁平上皮细胞
尿中最常见的上皮细胞,其数量和形态可能提示疾病的存在。
Decoy细胞
使用大剂量
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尿中可能存在Decoy细胞,这可能提示病毒感染。
结晶分析
尿中结晶的形成可能提示尿液中溶质的过饱和。酸性尿结晶和碱性尿结晶各有特点。
尿液蛋白
尿液蛋白成分分析能够提供更多关于尿液中非有形成分的信息。尿蛋白定量、特殊蛋白检测、肾小管功能标记物检测等都有各自的临床意义。